当代艺术下中国美术界的不良现象
2018-05-14陈泽红
【摘要】当代艺术出现后,自由的艺术形式给美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和问题。因中国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当代艺术有依附关系,使得中国当代美术不断向西方靠拢、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模式,而这种新型的舶来的艺术与中国原有的艺术不能合拍,致使中国当代美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排异反应和不良现象。再加上艺术的日益商业化,种种因素都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须去除这些阻碍艺术良性发展的隐患,并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应具有的中国特性,让中国当代艺术能脱离西方当代艺术的约束而自成一体,闪耀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光芒。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美术界;不良现象;发展中国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一个西方概念,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是时下的艺术。它是现代艺术“故事结束了”之后的艺术,也叫后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时期,格林伯格认为,“每一种艺术都可变成纯粹的艺术,并在这种‘纯粹中找到艺术质量和独立性的标准。”认为绘画的独一无二在于平面性。于是,现代主义为了唤起人们对再现本身的注意,有意放大了绘画手段的局限性,以纯粹之名削弱了对色彩层次、形体塑造等雕塑手段的运用。现代主义艺术因此进行了不断地“纯化”和自我定义。
后来,当波普艺术试图通过视觉方式,把某些物品与艺术家个人的想法相结合并有意模糊艺术品与日常物品、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时,现代主义就被“后现代艺术”取代。丹托认为,“后现代”一词指代不明,既可指现代之后的艺术,也可指现代艺术体系内的自我批判。因此,他主张用“当代艺术”一词来替代“后现代艺术”,这一主张被学界接受,并沿用至今。
当代艺术从波普艺术运动打破“艺术界限”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它具有“当代性”的特征。与现代艺术的现代性不同,当代艺术不再有历史的方向感,不再有叙事方向的可能性。“当代是信息混乱的时期”“今天不再有历史的界限,一切都是允许的。”“一切都是允许的”,就好像告诉了当代艺术家们“什么都是可行的”,一切媒介、手段和风格都是能运用的。完全开放了创作形式、创作思路后,一方面刺激了艺术发展的枝繁叶茂,但另一方面,无约束的创作、思维方式也为一些不良现象营造了温床。
二、中国美术界
中国当代艺术于上世纪80年代诞生。虽然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当代艺术市场一片繁荣,有着健康、规范的发展空间和明朗的未来,但不良现象仍是存在于中国美术界之中的弊病。
(一)当代艺术与钱
当代艺术市场和世界经济紧密关联,当代艺术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从前,虽然艺术家也需要用创作去换取资金用于生活或再创作,但他们更多追求的是被行业和大众的认可,产生的商业行为相对较少;而今,正是由于当代艺术与市场、商业过于频繁地挂钩,当代艺术不可否认地变得市场化、商业化。面对市场的极度诱惑和人人想分一杯羹的心态,艺术家很难保持自律,他们进行“商业画”的创作,去了解市场的口味、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失去了艺术原有的本真。
利、欲熏心,滋生出一些炒作的现象。有些画作、画家并没有真材实料,但却通过理论家或拍卖行的舆论炒作来提高知名度,进而提升了作品的价位、传播了作者的“美名”。有时一些作品被炒得虚高,让行内人咋舌、行外人费解,使大众对“艺术”产生误解、对美术界产生不好的印象。艺术品的价格一路攀升,也推动其转变为一种投资品,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变相行贿、偷税漏税等违法行為。
(二)当代艺术与艺术
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但现在有部分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这里的概念不是指做纯粹的、无功利性的艺术,而是指一味打着“艺术”之名号、自欺欺人地把所有作品都自诩为“艺术”。这类作品在创造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其实际意义或是展现创作者情感、理念,而是完全追求形式或者题材的新颖、前卫及对受众感官的刺激,是为了追求“艺术”的表象而作的。这些所谓的艺术家一直在自我催眠、自我麻痹,甚至可能迷失在自己“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作品失去了应有的个性、特征,失去了艺术本质的灵魂。
大部分当代艺术家想要表达其个人化的艺术理念,这种理念多数是一种对传统艺术、对生活状态的反抗。现在的图像时代,大众每天都接受大量的感官刺激,“美”的刺激仿佛已经不足以达到目的,于是一些当代艺术家便往反方向探索,寻求一种痛感。他们的艺术手段往往充满了性、暴力等以往艺术未曾涉及的领域。这样的艺术看似达到了创新,但由于“美”的被驱逐,那种由“美”带来的愉悦感、幸福感都已被一种刺激、麻木、颓废的痛感所取代,艺术丧失了给人快乐的能力。更有甚者,用一些令人恶心的物像或行为表达他们的“艺术”,超越了受众对社会道德与生活的常态理解,碰触着社会道德的极限,让人不忍直视更难提欣赏。于是这些当代艺术“前卫”的方式越玩越邪、越偏离艺术的本质,作品已不再给予受众内心的宁静,它们前赴后继,不断刺激人们的感官,当大众被这种刺激麻木以后,它们再不断制造新的刺激……这样的艺术动摇了受众心中艺术的概念,模糊了艺术之界限,令大众对艺术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失望,逐步削减其对艺术的崇敬和信仰。
有的艺术家抛弃了“美”,还有的艺术家抛弃了中国特色。因为西方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系统中拥有支配性的、绝对的话语权,是当代艺术的主流,于是中国当代艺术就自觉不自觉地向西方当代艺术看齐。这样一来,西方当代艺术就成为了模板和标杆,成为了是否是合格的、优秀的当代艺术的衡量准则。致使许多中国艺术家认为西方当代艺术才是当代艺术,于是他们就紧跟着国外潮流走,把西方模式奉为圣旨。国外有什么,中国学什么,使中国当代艺术笼罩在西方当代艺术阴影之下,失去了对自身优秀艺术的关注热情,这种对自己所有的不自知与忽视又注定了继续仿西、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没有抗争力的恶性循环。
三、总结
当代艺术的自由、多元极大程度给予了艺术以可能性,但这种无约束的艺术形式也给美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和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依附,使中国当代美术不断模仿西方的模式,而这种舶来的艺术与中国原有的艺术不能合拍,致使中国当代美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排异和不良现象。当前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这些现象对美术界和大众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美术界须去除这些阻碍艺术良性发展的隐患,并在当下艺术、生活界限日益模糊,艺术的生活化与生活的艺术化不断交替的情形下,无论如何确保艺术的审美功能与作用得到强化,艺术家也应“在社会和完全忠实于自我之间寻求平衡”,担负起“影响大众心理的责任”,让艺术更好地发展。
同时,艺术家们不该舍弃中国艺术特色,须思考中国当代艺术该具有的中国特性,结合中华民族特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在自身国家的当代文化发展过程中找准当下社会、文化的内在需求和目标,以本土语境为视角,传统文化为根脉,在当下寻求当代艺术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不必按照西方的框架范式而去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话语系统,探索、试验、建设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让其脱离西方当代艺术的约束而自成一体,闪耀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光芒。虽任重而道远,但坚信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英]弗兰西斯·弗兰契娜,查尔斯·哈里森,张坚,王晓文.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2][美]阿莱克斯·葛瑞,高金岭.艺术的使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3]刘淳.中国前卫艺术[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张朝阳.当叛逆沦为时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高名潞.另类方法另类现代[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6]河清(黄河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8]王岳川,丁方.当代艺术的海外炒作与中国身份立场——关于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症候的前沿对话[J].载《文艺研究》2007(5).
[9]高名潞.没有线条的历史———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叙事的思考[J].载《文艺研究》2011(7).
作者简介:陈泽红(1994-),汉族,江苏省太仓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