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应用

2018-05-14张襄桦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

【摘要】随着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引用成为目前民族声乐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对京剧唱腔的借鉴与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也进一步传承了我们优秀的国粹京剧艺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演唱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对比,对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京剧唱腔;借鉴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一、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对比

(一)京剧唱腔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京剧唱腔主要为徽调的二黄与汉调,西皮与二黄的结合也称“汉调”,因此又被称为皮黄戏,它是国粹京剧的声腔起源。二黄是经吹调与搞拨子演变形成,适用于抒发凄凉沉郁的情感;西皮则是由秦腔从襄阳传至武汉,结合当地的曲调演变形成。京剧的发展始于清代,民国时期曾得到空前的繁荣,一直盛行至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戏曲艺术的瑰宝。京剧的唱腔节奏种类较多,主要有慢板、原板、快板和散板等。在戏曲发展的进程中,京剧的创新与探索从未停止过,其对应的唱腔与表演方式也不断变化完善,成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的经典。京剧主要是通过将民间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相结合,采用较为幽默的表演方式,经长时间磨合后形成较为和谐的表演效果。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唱腔与歌舞表演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中的四大要点,其中唱居首位,充分表明了唱的重要性。唱作为京剧魅力展示的主要方式,其对应的腔调发声就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在演唱时,演唱者需将表演与唱腔充分融合,以丹田气拖住声音,确保神气充足。并且根据剧目内容的要求灵活掌握运气技巧,按照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合理调节气息。在行腔运用过程中利用多种细腻的演唱技巧润饰唱腔,提升声音的韵味。京剧唱腔主要表现在唱和念,是京剧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主要内容包括咬字、发音与行腔等。当然,嗓子是京剧唱腔中的重要基础,嗓子的好坏是人们对京剧演员的主要评判标准,一副好嗓子直接决定了京剧演员的表演地位。所以,京剧演员通常把咬字发音用于吊嗓行腔训练,用来锻炼和提升嗓音的亮润度,力求做到以声带字,字正腔圆。

(二)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对京剧而言时间较短。民族声乐与京剧既有较多类似的地方,两者的表现方式又有差异。民族声乐艺术也是通过表演结合唱腔的方式来传达故事内容。民族声乐演唱结合京剧唱腔的表演模式,是目前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两者的融合碰撞与不断创新,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与京剧艺术的协同发展。民族声乐是一项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同时具备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是与京剧唱腔相同,即“以声带字、字正腔圆”;二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三是“韵味浓厚、神情兼备”。此外,旋律与节奏的特殊处理,更加增强了演唱的韵味。综合以上特点并與京剧唱腔充分协调融合,便完美展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借鉴与应用

咬字和发音是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唱腔的根本,直接决定了演唱者的水平高度。吐字行腔不仅是京剧唱腔中必须具备的,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京剧唱腔中的咬字发音和吐字行腔,并得以借鉴应用,将有益于民族声乐演唱的提升和发展。

(一)咬字与发音

民族声乐与京剧在传统文化发展中,都是以表达内容和展现情感作为演唱的主要目的。在演唱过程中需同时重视演唱的腔调和演唱者自身的内心情感,继而感染观众,引起情感共鸣。其中的咬字与发音应贯穿表演的全过程,是发声技巧和声乐艺术展现的重要指标。因此,不论表演方式如何,语言功底是演唱者必备的基础条件。在演唱过程中必须重视咬字与发音的准确性与规范性,避免出现吐字不清和音包字的情况发生。同时,更应重视演唱时的语调与语气。为此,民族声乐演唱中加入京剧唱腔后,对演唱者的咬字与发音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民族声乐演唱者通过吸收借鉴京剧唱腔中咬字与发音的技巧,不断学习和训炼来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以确保表演过程中的咬字清晰与发音标准。字音包括声母和韵母,其中,声母决定了字音的准确性,韵母决定了声调的圆润度。民族声乐首先需要重视演唱时的声韵、旋律、节奏以及情感,咬字发音则是决定该类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演唱者的咬字、发音予以重视。

民族声乐演唱虽然是以说话为语言基础,但是它与日常说话的咬字发音及腔体形状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民族声乐演唱时需根据歌词内容调节语音和语调,其对应的发音时间的长短以及气息的运用都与之不同。演唱时的咬字发音需要在口咽腔的位置上作形,确保字的头、腹、尾三个布局合理,提高声音的美感。

“以声带字,依字行腔”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特有的美学原则,是民族声乐演唱审视的最基本标准,表露了人们在民族声乐欣赏上的习惯和声乐艺术特有的审美观念。也就是说,一旦失去了语言美,民族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将急剧下降。如歌剧《红珊瑚》里的选段《珊瑚颂》在演唱中充分运用京腔的韵味,突出了咬字发音和语言清晰准确的美感。学会掌握京剧中的咬字与发音,对结合京剧唱腔的民族声乐演唱的效果会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京剧唱腔的借鉴与应用,将会大大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二)吐字行腔

吐字行腔,即要求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声情并茂的同时,还应利用字正腔圆的声音表述。腔随字转是京剧中的一大特色,其要求的是不同的语句所表达的情感需各不相同,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前面提到民族声乐演唱与京剧唱腔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以声带字,依字行腔”,因此,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必须注重借鉴京剧唱腔中的吐字行腔的应用。吐字行腔的运用过程,也就是演唱者正确掌握京剧唱腔中的字正腔圆的过程,其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无形中提高了对演唱者音色的重视。同时,通过演唱者声情并茂,情感灵动,更好地体现了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京剧的主要腔调有连腔、滑腔、哭腔和断腔等。虽然唱法不同,但它们的作用都是加深京剧表演的情感和提升声音的魅力。民族声乐演唱如果合理有效地借鉴与应用京剧中的这些唱腔,则更能将民族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凸显出来,声音效果更富有表现力,演唱效果也更加完美。

(三)演唱风格及韵味

民族声乐之所以备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它的演唱风格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审美取向。辉煌灿烂的戏曲艺术发展史证明,我国的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演唱方式、演唱风格和演唱特色。从地域上来说,江南水乡的戏曲与民歌普遍声调委婉流畅,节奏较为平缓;北方的戏曲与民歌则与江南水乡相反,其声调通常高昂跌宕,节奏感较强。但两者的唱法都是紧紧围绕着韵味而展开的。韵味与情感的存在是歌曲动人的主要因素。

京剧唱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改革与创新,其涵盖的演唱风格和韵味也都逐渐被应用于民族声乐演唱中,有效地将京剧艺术中的演唱韵味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中,使其声韵特色和音乐旋律紧密融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声乐演唱的欣赏价值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艺术样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其中较为典型的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京剧唱腔所具有的独特性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较好的契机条件与发展空间。民族声乐艺术同样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欢迎,民族声乐演唱对京剧唱腔的借鉴、应用,并进行有机结合,融合互渗,更加有利于推动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与促进我国民族声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正春.借鉴京剧发展民族声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2]陈明.民族声乐与京剧的联系[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

[3]宁钰倩.中国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吸收与借鉴[J].四川戏剧,2006.

[4]王安琪,王宝荣,点志平.浅析中国传统戏剧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3-35.

[5]柳华方.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吸收与借鉴[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2.

作者简介:张襄桦(1962-),朝鲜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