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4杜立新
【摘要】声乐演唱能够体现出声乐艺术和感情,其同时受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注重心理活动训练。在演唱中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演唱者只有深入地理解,灵活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心理操控生理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审美心理学;声乐演唱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演唱是一门很有情感魅力的艺术,在演唱中,演唱者受到心理活动和生理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巧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风格不一样的音乐作品中有不同的音乐要素,这会影响到观众对其内涵的理解,还会对作品美学价值判断造成影响。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和应用审美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各方面元素,如表象、联想以及情感等,进而正确地把握歌曲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提升。
一、审美心理学概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不管什么时候,生活中都有很多的现象可以用“美”来进行概述。然而,在具体对美进行定位时,到现阶段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关于美的定义有很多,其中一个最简短的概述就是“美就是和谐”。就专业学层面而言,审美就是鉴赏,人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鉴赏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途径没有功利性,是人类在形象和情感的情况下进行鉴赏活动。综合起来而言,审美就是欣赏美的事物与创造美的活动。[1]就心理学层面而言,审美可以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审美主体;另一部分就是审美客体。在鉴赏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情感,同时还会通过主题表达出主要的中心思想或是思想。在作品中,具体的事物就是情感和主题的题材,在鉴赏中一定会流露出各种情感。审美的形式主要包含三种,分别是体裁、结构以及语言,这些形式都是作品中对美进行表达的具体内容。在音乐作品的形式中,通过全面地展现出作品中的各种要素以及因素,进而人可以将作品本身的组织规律展现出来,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特殊性质,在此基础上将审美心理学的有关要素体现出来。
二、审美心理学和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人体中的所有器官和部位都布满了神经,这些神经元会在身体内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经网,传入神经网和传出神经网都是心理完整的反应,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在接收到声乐技巧之后将其传达给肌肉,可以让肌肉做到正确的运营。经过反复的练习,肌肉群可以正确执行大脑的意识,这就是心理活动,也是大脑三大机能结构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心理反应就是声乐心理学习的整个过程。[2]演唱发出的振动、高音、音长以及音波等都是在心理意识控制下产生的。古代文献中提到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体现的就是生理和心理之间的联系,二者是相互配合的。声乐心理学和声乐教学之间具有重要联系,演唱者的心理影响以及支配者的技巧都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其外在体现。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合理地应用声乐心理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正确地把握声乐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二)声乐心理学与演唱中联想关系
声乐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其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练习,大多情况下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同一首练声曲,学生长期这样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和耐心。所以,要想学生能够坚定地进行练习,就需要学生进行心理暗示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毅力,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觉性,进而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3]所以,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演唱者把全部感情联系到美好的情景中,这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人们一般都会通过感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感知,在这一前提下形成情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发声的联想以及想象。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声乐的概念,还有标准的发音,让学生能够牢牢地记在心中,这样在演唱中需要这种声乐情景时,学生的脑海中才会自动地浮现出来,更好的演唱歌曲,将歌曲中蕴含的元素都展现出来,进而有效地引起听众的共鳴,让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一)审美表象的应用
人类脑海中一般都会保留一些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就心理学层面而言,就是对记忆中存在的事物的一种客观印象。审美表现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依靠感觉慢慢积累而形成的审美形象,可以远离客观事物的存在,在脑海中反复的出现,进而形成一种记忆表象。这种审美表象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包括情感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就艺术创作层面来说,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用审美表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现有的信息基础上再开展加工,可以全面地阐述审美表象的基本属性,即可塑性以及变形性。[4]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虽然学生们的眼前并没有看到黄河这一景象,然而,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可以让学生联想,想象平时在电视、课本和网络中看到的黄河景象,加上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和描绘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宏观场景,这样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将自己内心激昂的感情表现在歌唱中,生动形象地诠释出音乐作品丰富的艺术魅力。教师在进行演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技能要求,还有有关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让他们专注地用耳朵去聆听不同的声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演唱中在需要使用这些声音时,可以从记忆中进行抽取,进而更好地演唱。
(二)审美感觉的应用
感觉就是个体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之后产生的一种感受,也是人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是对事物产生的初步认识。审美感觉中由两部分基本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知识;另一部分就是意识,人们只有先具有知识和意识这两种基础感觉,才能在此基础上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艺术修养就是一种高级审美感觉的体现。学生在声乐演唱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把乐曲内容以及音乐作品的总体形象有机结合到一起,才可以发出理解的声音感觉。[5]所以,教师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需要重视审美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从审美感觉层面入手,把声乐作品的内在音乐情绪和外在形象进行全面的融合,进而促进演唱情感的丰富,让演唱更具有渲染力。虽然人们在对声乐演唱方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能用具体的言语来概括,但可以将其中蕴含的审美感觉表达出来,且这种审美感觉在声乐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具有积极引导影响,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灵活、自然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三)审美联想的应用
审美联想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进行再加工或者是重组,进而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审美联想的本质其实就是一项存在于演唱者脑海中的活动,是对自己的回忆内容再进行加工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用审美心理学知识开展审美联想,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协调性,还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性。对于审美联想活动来说,其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把握度,在合适的时机对审美联想进行引入,而非不合理地让学生们开展想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声乐演唱学习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这一方面,要认真思考怎样有效地应用审美学心理知识让演唱中的情感变化可以融入到学生的生理行为表现中,就是要指导学生全面地对作品的情感基调进行理解,进而利用动作和表情等形象地将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表达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注重的是循序渐进,是在不断的练习中产生的,其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声乐心理学是所有学习声乐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授学生声乐知识和技巧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训练,用心理学教授演唱技巧,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宣书.审美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5(2).
[2]刘小番.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实践与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5(7).
[3]朱琳.声乐心理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11).
[4]牛丽媛.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5]吴卫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 2015(7).
作者简介:杜立新(1971-),女,满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沈阳音乐学院教育学院,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