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光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思路思考

2018-05-14常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创新

【摘要】非物质文化是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过千百年逐步传承下来的,既重要又珍贵。在当代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眼光向下正确地看待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中开创新思路,是博物馆体制创新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同时公布了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我国昆曲被选入其中,由此我国开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很多传统艺术被相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政府和各大媒体也广泛宣传,发动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全世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开始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与中国文联等政府部门共同实施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很多群众都参与了进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更加深入。自此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丰富,包括传统节日、礼仪庆典、民间艺术、歌舞传说和饮食等,大部分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深奥、复杂、抽象的学术概念,而是成为了人们能够感知的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也有了清晰的认识。现在,对于博物馆来说,怎样创造条件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发挥其独到的魅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非遗保护背景下博物馆的创新思路

作为公共文化事业中地位特殊的博物馆,需要在“非遗”保护中思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在体制创新中开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的新思路,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改革创新,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2001年5月18日中国政府申报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无形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一种,从此在中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的风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作出了以下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由此可知,只注重满足已有国际人权文件,各个群体及个人相互尊重的需要以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以上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下面内容:(1)口头传说与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语言也在此范围内;(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与自然界及宇宙知识、实践等相关的内容;(5)传统手工艺技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公约》,我国积极投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倡保管、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民间创作议案》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保护民间文化。具体方式分为三个方面:一、保存和保管民间文化的实物;二、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三、在民族、国家和国际的范围内交流和传播。由于以上理论的提出和世界范围内对于民间文化的重视,全国各地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热潮,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寻找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以适应时代潮流。

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必须面对其当代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事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了传统博物馆陈列的特质。博物馆不再是仅仅存放古物的地方,现代的博物馆,其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信息高于了物的概念,使得博物馆变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场所,是一个能动的体,可以影响观众认识行为和情感价值判断,观众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体味物之后的非物质层面的意义与内涵。这就需要当代博物馆人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眼光向下地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物与非物质层面的文化完美地结合,发挥博物馆在非遗保护背景下的创新意识,更好地为公众文化事业服务。

三、以烟台民俗博物馆为例谈非遗保护下的创新

烟台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以弘扬妈祖文化、展示胶东地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該馆以烟台福建会馆为馆址。福建会馆也叫天后行宫,始建于1884年,1906年全部完工,福建会馆由大门、戏台、山门、大殿和两厢组成,所用建筑构件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烟台组装,是我国北方罕见的极具闽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在福建会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雕刻作品,内容包括花、鸟和人物等,每个都是艺术精品,具有珍贵的价值。福建会馆主要供奉了海神娘娘,作为沿海地区人们的信奉,保佑着渔民的平安与丰收。1958年,福建会馆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烟台民俗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妈祖文化陈列”和“烟台近代家居陈设展”,其真实地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对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视,体现了博物馆创新意识与时代精神。

以妈祖文化陈列为例,主要对有特色的妈祖文化进行呈现,妈祖信仰广泛盛行于民间,是沿海地区人们生活上密不可分的部分,属于隐形的文化财富,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通过在陈列上的创新,将10多件妈祖相关民俗文物进行展示,同时展陈设计也形象而生动,便于人们深入了解妈祖信仰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电子书等现代化工具呈现妈祖产生背景、湄洲神女传说故事,让人们全面了解妈祖在各个时期获得的叠奖褒封状况,并熟悉妈祖相关民间传说故事,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了强烈刺激。将民间信仰与当地民俗结合,福建会馆的由来和妈祖北上的故事,讲述了妈祖信仰在本地流传的经过,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画卷呈现出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博物馆应积极发挥其公众传媒作用,积极争取设计较好的陈设展览为广大民众服务,如烟台民俗博物馆,除了妈祖文化陈列外,还设有烟台近代家居陈设展,通过对代表烟台近代各个阶层人们家居的陈设,展出红木家具、瓷器以及各种家居摆设一百五十余件,這些家具陈设除了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外,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家具制作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从其精细的做工、考究的材料,以及丰富的设计感中可以一窥传统家具制作中能工巧匠们的手艺之高超。除此之外,烟台民俗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展示民俗文化的临时陈列,如莱州玉雕、婚嫁专题等专题陈列,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烟台民俗博物馆充分发挥了其功用与职能,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融于一体,生动而别致地展现出来,并以定期更换主题为契机,更多地展现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创新思路思考

在地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条件下,博物馆要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注重创新,理顺发展思路,跟上时代的脚步,为实现公众文化欣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当地文化资源,需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提升文化资源利用率,走创新发展道路。近年来,烟台博物馆注重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从白石文化到莱夷文化,再到汉代墓群,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整理发掘,将考古与民俗结合起来,呈现给人们丰富、生动的地方文化。

第二,体现博物馆多样性特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样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博物馆要想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就需要走多样化发展道路,将多元文化内涵呈现出来。通过有形和无形文化的有机结合,反映出文化多样性特点,这样才能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发展,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博物馆藏品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为现代化博物馆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烟台福建会馆为例,其建筑极具闽南风格,涵盖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艺术、传说故事和传统建筑等,只有做好整理与挖掘工作,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效进行。

综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如何凸显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与地位,在非遗保护中发挥独到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挥主动性,积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强调文化多样性,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博物馆创新,开辟物质与非物质融合的博物馆发展新思路与新视角。

作者简介:常梅(1969-),女,汉,山东烟台人,烟台自然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创新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