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质量
2018-05-14郑晓娜
郑晓娜
【摘要】文物集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体,研究和保护文物对我国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馆藏环境差、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和缺乏高素质的文物保护队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方案,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等对策,以期给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质量。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及记录者,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文物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
我国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对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从而为保护、管理文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在实践中,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不足,以至于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执行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现文物损毁和丢失现象较为严重,除了与参观的普通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欠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管理不到位、重视不足。在文物保护的日常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通常只是对文物表面进行简单的清理,面对损毁的文物也难以做到按照相关规定去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的文物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另外,在我国各个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某些地方政府或者企业负责人会故意避开考古调查勘探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文物严重损毁甚至消失。
(二)文物馆藏和展览环境欠佳
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我国文物馆藏和展览的环境欠佳。在自然环境方面,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我国又缺乏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的专业机构,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化解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在人为条件方面,由于一些参观者的故意破坏或是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偷盗行为,使得文物损毁现象非常严重。
(三)文物保护经费不足
文物保护是一项监管难度大、历时周期长的复杂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才能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职责难以正常履行,相关的文物保护政策也难以有效落实。另外,经费不足制约了文物保护技术的引进,不利于推动现代化文物保护的进程。
(四)文物保护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除了要有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还需要对文物的特性和历史背景有足够的了解,然而,我国各地区博物馆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人才,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原因除了文物保护工作较为枯燥以外,还有文物保护教育培训普及力度不够。
二、提高文物保护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首先,要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要定期对本馆工作人员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使管理工作细分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应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为此,一方面,博物馆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给社会大众树立良好的文物保护形象。另一方面,要丰富和扩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渠道,可以深入校园和社区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各类人群的文物保护意识;还可以开展讲座或者利用展览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月”活动,通过宣传板报、标语横幅以及宣传车辆的方式,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宣传,让民众能够亲临现场了解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方案,规范文物保护管理程序
造成文物损坏的原因有很多,在进行文物保护或修复之前,必须进行全方面的调查研究,详细掌握文物的特性和特征信息,通过充分的前期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科学可行的文物保护方案,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首先要加强对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通过查阅历史书籍、实地考察探究等多渠道搜集文物信息资料,确保采集的信息准确、全面,以便为文物保护或修缮提供有力参考,同时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将收集到的文物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录入到数据系统软件中,以备永久存档。其次要重视对文物特征的检测分析,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从多角度对文物进行定量或定性检验,为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此外,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烦琐复杂,需要进一步规范文物保护管理程序,才能有效提高文物保护效率和管理质量。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和管理程序进行文物保护与管理,确保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物定期检查和测验工作,要严格遵循修缮原则,避免文物的二次损坏。
(三)依靠政府扶持,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文物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风貌,文物是稀缺而珍贵的,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物保护工作复杂而困难,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扶持,除了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文物保护政策,还需要给文物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方能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很多地方政府考虑到文物保护投入难以收到经济回报,同时也存在文物保护意识的欠缺,因而不愿意大量投入。实际上,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毫不费力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大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各地区的博物馆應当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
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全方位地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首先,博物馆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绩效考评机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的办法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其次,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指导或者采取对外交流的方式,逐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提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水平,从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物保护队伍。另外,引进先进的文物修缮技术,提高文物维修效率,对于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进行文物修缮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文物修缮程序和规定来实施,提前做好文物修缮方案,避免造成文物次伤害。另外,要树立预防性保护思想,做到未雨绸缪,从而保证文物安全完整。
三、总结
总之,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优化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质量,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文物的文化教育价值,而且还能够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和经济的发展。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价值性要求我们要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因此,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应当积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方案,规范文物保护管理程序;依靠政府扶持,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和常宝.浅谈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8).
[2]谭春娟.浅谈我对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点认识[J].数字化用户,2013,19(34).
[3]冀仙玲.浅谈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