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华喦山水画的文人化倾向分析

2018-05-14詹枢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山水画

詹枢文

【摘要】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许多职业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本文以华喦为例,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诗歌、书法和绘画的相互融合,通过有形的画卷和书法,对无形的诗意进行展示,体现出了一种对于“静”和“空”的禅意追求。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华喦山水画中文人化倾向的成因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华喦;山水画;文人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华喦,字德嵩,善书能诗,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清代杰出的绘画大家。在其画作中,兼容了诸家之长,形成了一种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画法在保持笔墨生动简逸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细节的精微描绘,对于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当时许多文人在社会民族矛盾冲突下寄情于书画,使得作为职业画家的华喦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其山水画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

一、文人化倾向的成因

华喦自幼酷爱绘画,但是因为家贫而失学,为乡绅冷落,于康熙四十二年离乡漂泊,为了谋生来到杭州,结交了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和学士,如徐逢吉、蒋雪樵等,这些文人学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苦心钻研诗文,对于幼年失学的华喦而言,在文化知识方面受到的熏陶和影响无疑十分巨大。及至雍正二年,华喦辞别杭州的朋友,来到了当时的商贾重地扬州,一些巨商富贾为了彰显自身的品位,开始做一些附庸风雅之事,如收集书法画作、资助有才之士、组织诗文书画鉴赏会等,虽非有意,但是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职业画家作品文人化倾向的形成,华喦的山水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体现出了一定的文人化倾向。不仅如此,华喦的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代,处于“康乾盛世”的巅峰时期,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文人富贾,对于书画都倾注了足够的热情,为文人书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进一步推动了华喦山水画文人化倾向的形成和发展[1]。

二、文人化倾向的特征

纵观华喦的山水画作,对其中所体现出的文人化倾向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具备了几个较为独特的顯性特征:

(一)艺术融合

这里的艺术融合指的是诗歌、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华喦生活的时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文人开始投身到书画领域,由此催生出了一大批“文人画家”,简单来讲,就是士大夫从心性与人格上对艺术境界的深化,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有两种:一是以书入画;二是诗画结合,通过诗歌、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融合,画家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艺的进步,同时提升的还有其本身的文化素养及心性。例如,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就是文人画家最为典型的代表,罗聘在一幅桃花画中做了一首诗:“野外桃花,窥人好似墙东女;乱红无主,难得春花抬举。二八年华,怜他笑靥眉能语;昨日暖云如许,恐变明朝连夜雨”。以画印诗,以诗证画,使得原本略显死板的画作变得更加灵动,怜香惜玉之情更是跃然纸上,如果没有这首诗,再好的技艺,也难以使得桃花的多情如此呈现。南宋时期,诗人吴龙翰曾言:“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2]。从华喦的山水画作中可以看出,其应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善画,而且能书能诗,画作中通常都呈现出一种轻松而惬意的景象,蕴含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例如,在《采菱图》中,华喦有题诗: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在《写景山水册》中同样题诗:“春草浅浅绿微微,拔船小溪歌未归,柳兜一丈桃花水,青虾时与白鳊肥”;在《拟边景》一画中,有“山静不知云出没,鼠偷翻讶鸟酣春,古树盘曲藤拏结,野趣横生诗境新”。诸如此类的诗句在华喦的山水画作中可以说无处不在,自然清新的诗句配合简洁的画卷,通过图画和诗歌的相互配合,使得画作突破了纸面的限制,实现了从有形到无形的突破,配合不同的书法技巧,能够形成对画面的良好补充[3]。

(二)崇尚古法

对华喦的山水画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受古人技法的影响颇深,包括了唐寅、石涛、王蒙、沈周等诸多文学大家,这也使得其山水画中体现出了异常强烈的文人化倾向。以《万壑松风图》为例,画卷的名字来源于南宋时期李唐的同名作品,在风格上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不过也存在明显的创新,于画卷中,华喦题诗:“不必天风起,松多自有声”。虽然简单,但是却赋予了原本沉重围岩的山水以生机和活力,使得人们在观赏画卷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中产生松树林在风中摆动的情境,耳边似乎也可以听到沙沙的声响,充分体现出了“文人画家”的情趣。《白云松舍图》可以明显看出是受了唐寅山水画的影响,无论是画面本身的构图、绘画技法的应用,还是清秀淡雅的意境,都体现出了华喦对于唐寅艺术风格的学习,通过幽静的山中松舍,体现出了画家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对文人画家隐逸情趣的一种集成。在诸多作品中,对于王蒙的风格技法同样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和参考,例如,从《秋香过岭图》《水西山宅图》等作品中,都能够看到王蒙作品的影子。而在崇尚和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华喦同样考虑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做出了一定的创新,以《溪山晴雪图》为例,华喦的山书画风格已经与古法有了明显的区别,经过自己改造后的似皴非皴的画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4]。

(三)禅意追求

华喦作为一名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创作的全景山水画都带有相当明显的职业性质,而小品类的山水画则充分体现出了其对于文人化的追求,崇尚的是虚静和空灵,凭借着一个虚空的心,使得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无为状态,以此来体察万物,自由抒发自身的情绪,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其作品《枫岩荡幽岚》中,采用的是简笔的技法,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苍茫的意境,其中描绘的世界似乎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水面后大片的留白又使人觉得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空虚与寂静的世界能够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力,通过虚实相生的方式,赋予了画卷以生机;《同舟济沧海》中,云水相接,江天辽阔,好一片苍辽旷远之景,配合题诗“一士能超俗,一客善潇漓,相期入化城,同舟济沧海”,展现出两人在渺渺江水间同舟共济的场景;《小东园图》的内容简单,荒凉的旷野上几座简陋小屋,看似凄凉,但是配合画家的题诗“一部陶诗一壶酒,或吟或饮玩晨昏”,则道出了作者本身深居简出、以此求“道”的心境。在《题松月图赠宁都魏山人》中,也有题诗“何来一片月,清光净如水。荡入空翠中,松风吹不起”。在《白云松舍图》中,题有“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彩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府空”的诗句。这些山水画中,都是以空静简单的画面配合自然清新的诗句,透露出画家对于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其远离尘世的归隐之心,体现出了画家本身的禅意追求,也可以引发观赏者内心的共鸣,引出其对于这种上火的向往。事实上,华喦的许多山水画作都体现出了其对于空静禅意的追求,如《浣纱人》《山水画册》《闲拖藤杖看山游》等[5]。

三、结语

作为一名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华喦的许多作品都是迎合当时巨商富贾和文人墨客的需求而创作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山水画作中体现出了文人化倾向。华喦本身不仅画技精深,而且能书善诗,通过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赋予了画作更高的意境,简单的生活场景蕴含着其对于文人闲适生活及情趣的向往,而对于空静的禅意追求更是透露出了异常浓厚的文人气息。从这个角度分析,不能单纯地将华喦看作是职业画家,还必须认识到,在其山水画中,寄托了华喦的文人化倾向,凸显出了其为了能够跻身“文人画家”行业而做出的努力,彰显了其对于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也是现代艺术教育应该大力提倡的。

参考文献:

[1]翟延娜.华喦山水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左小康.晚明文人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嬗变——以董其昌为例[D].西南大学,2012.

[3]王瑞.从华喦到任伯年看花鸟画中禽鸟画法与观念的变异[D].西安美术学院,2016.

[4]孙燕.华喦小写意花鸟画艺术特色的成因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5(10):34-36.

[5]刘源波.论华喦的绘画艺术风格及成因[J].四川戏剧,2013(2):147-149.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