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船工号子的文化记忆
2018-05-14刘红伶
刘红伶
【摘要】本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对睦坝乡老船工的访问及对其口述记忆的记录与整理,还原嘉陵江船工们的拉船经历与生活百态,厘清嘉陵江船工的生活背景及拉船工作的来龙去脉,旨在嘉陵江船工这种职业即将告别历史舞台之际,记录下那个交通欠发达的时代嘉陵江船工对于当地物流运输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那如泣如诉的号子声背后最真实的船工生活,加深人们对嘉陵江流域文化与巴蜀传统民间文化的记忆与理解。
【关键词】嘉陵江船工号子;口述记忆;船工生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采录背景
四川省蓬安縣地处川东北嘉陵江中游浅丘地带,睦坝乡则位于蓬安县的西部,嘉陵江西岸,发源于升钟水库的西河在睦坝乡汇入嘉陵江。在这块平坦而又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船工,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嘉陵江边,祖祖辈辈从事着纤夫的艰辛劳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通往睦坝的主要交通方式还仍是水路,嘉陵江是当地人们主要的交通运输线,想要去到县城,需要在一个名叫土地哨的码头乘坐机动客船,顺流而下历经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2006年,金溪航电枢纽工程的落成使得嘉陵江该段的水路运输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204省道。如今,县城开车到睦坝乡只需要半个钟头,时程的大大缩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便利,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使得周遭的自然与环境随之巨变。曾经门庭若市的土地哨,再也见不到船工那强健而又疲惫的身影,只剩下几名垂钓者的偶尔光顾,嘉陵江终得以回归宁静。如今,大部分老船工都年事已高,或相继去世,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几度捻转,多方打听,终于在睦坝乡找到几位依然健在的老船工。
二、嘉陵江木船运输的历史使命
过去交通欠发达,整个嘉陵江流域的运输物流的重任主要由江中木船去担当。家家户户的油盐柴米酱醋茶,锄头扁担桶犁耙的进出物流样样都要靠纤夫们日复一日的辛苦牵拉去实现。纤夫们屈着身子,背着纤绳,步履蹒跚地向前迈进,风雨无阻地爬山涉水,如牛马一般地风里来浪里去,体会着旁人难以忍受的艰难与辛酸,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挑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去的四川物流川南靠长江,川北靠嘉陵,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了整个武汉,封锁了长江,嘉陵江则成了唯一的出船通道,那是纤夫们最繁忙的时期。据老船工们回忆,1940年前后,嘉陵江中一艘艘八九十吨的大木船接踵而至,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江岸纤夫黑压压一片,有赤身的,有露背的,还有穿军装的。那时正值抗日的烽火年代,抗日大军所用的枪支弹药、大炮坦克、服装棉被、医药粮食等,都是从四川大后方走嘉陵江生命通道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为加大运输量争取时间,确保安全,除军火专用船外,被征集的民船也要加配军人,他们与普通的船工们同吃同住同拉纤,而纤夫们也用这种方式证明了他们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到了解放战争,嘉陵江的木船主要用来运送工业和民用物资,如钢材石灰、汽油煤炭、粮食盐巴等。每当装运汽油时,纤夫们都拉紧了心中的那根弦,不仅要处处杜绝烟火,就连在船上行走也要避免与跳板①的摩擦,稍有疏忽产出火星,引燃汽油,那便是船毁人亡的大事故。据老船工们回忆,拉船的纤夫们为解决生火造饭的问题伤透脑筋,最终不得不使用最危险的办法:用一个五斤装的陶瓷酒罐,装满汽油,从罐口伸入裹紧的布条,在离船约一百米的潮泥沙滩上,挖一坑将罐埋入,罐口露出地面,再搭三个石头用来放锅,炉灶做好,点火做饭。到了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嘉陵江水上运输渐渐由火轮代替,人力船逐渐消失在嘉陵江面上,船工们也都纷纷转业。至此,这个经受了千年风霜的职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嘉陵江纤夫的行船经历
航线上至广元,下至重庆,纤夫们行船一趟要两个多月,每次离家如同诀别,那时候嘉陵江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浪高,弯多滩险,行船十分艰难,异常危险。八九十吨的大木船,设驾长一名,副驾长一名,二十顿以下的木船不则舍副驾长船工近二十人。如果说驾长是方向盘、纤夫是动力,那号子就是油门了。纤夫们是通过号子去控制船速,保障船只的顺利进行。船工号子不仅能统一节奏、激发潜能,还能愉悦心身、驱散疲劳。嘉陵江船工号子经纤夫们千百年的劳动创造和传唱演变,已形成数十种曲牌和数百种曲目。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水势,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要求,演唱着不同的船工号子。爬滩有抓抓号子,过河有抛河号子,下水有平水号子,冲滩有搂搂号子,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令人感觉紧张万分,惊险异常。
(一)上水最怕船“打张”
嘉陵江上游是广元,下游是重庆,上水时主要靠船工在岸上拉纤,下水时船夫用桡子向下推。不论是上水还是下水都很危险,因此俗话都说:“上水最怕船‘打张,下行就怕‘滚弯水”。嘉陵江的险滩有百道之多,每滩长度千米以上,滩自上游出口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江心流水与两边稀流界限分明,其江心高于稀流,形成巨大回水,船到此处,航行在稀流回水之中,要想冲出滩口,船头必将投入激流,继而整船跟进,如此方可出滩。生死决绝之际,纤夫拼老命,急水号子震天响:“伙计们呐,嘿着嘿着,爬险滩呐,嘿着嘿着,前面就是,嘿着嘿着,鬼门关呐,嘿着嘿着,过了关口,嘿着嘿着,好拿钱呐,嘿着嘿着,婆娘娃儿,嘿着嘿着,在家盼呐,嘿着嘿着……”声声铿锵,句句揪心,将船工们的野性唤醒,将潜能激发。
此时,要求驾长对时机的把握十分精准,否则“船在滩头,舵在稀流”,滩水击船头向外张开,回水冲船尾向逆流。顷刻间,船身旋转九十度而横卧江中,随之如脱缰野马飞速直下,而此时纤藤的另一头紧系着岸边数十条生命。木船向下的巨大惯性会闪电般地将纤夫拖下悬崖,牵入江中,这就是纤夫谈之色变的“打张”。每当此时此刻,驾长会大声疾呼:“甩脱!”时间就是生命,纤夫会立即丢掉跨在肩上的搭板,如已不及,驾长此时会当机立断劈斧斩纤,让船在江中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即使没有险情发生,水流的巨大阻力依然使船工们丝毫松不了劲,纤夫们身体前倾,单手触地,节奏缓慢,步履沉稳,一步一驱,一摇一摆地向前推进。此刻与此相伴的是那优美而嘹亮的逆水号子声在河谷中荡漾:“当船夫、做纤夫生活凄惨,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拉激流、上险滩爬坡上坎,衣无领、裤无档难把人见;船打烂、葬鱼腹尸魂不还,抛父母、弃儿女眼泪哭干。”字字血,声声泪,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往往会引得两岸村民的驻足观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一不为这凄厉的号子声所震撼,久久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
(二)下水就怕“滚弯水”
下水遇险就更多了,正如岸边童谣所唱:“青钢树的船,黄杨树的舵,上去就装货,下来就打破”,从广元至重庆,最凶险的惊滩莫过于石崖子和陡崖子,由于河床地理原因,尾水遇崖急转直下,而野牛般的江水不会随弯转向,飞流载船,直捣崖弯,粉身碎骨就在瞬间,如此状况即谓“滚弯水”。此时此刻,改变船向改变船速是关键,因为船速必须快于水速,否则船舵会失灵。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要求驾长捕捉时机,在副驾长前梢的配合下,用桅杆②架在船头,满舵提前转向,船工们奋力划桨,使船产生最大的走力,船越快舵越灵,迅速摆脱滚弯水,以大于四十五度角向对岸稀流驶去。此时若角度太小,则不能摆脱水流方向,角度太大,又会撞上对岸滩途。每当转危为安后,船夫们早已精疲力竭,瘫靠在地。
但若遇水流平缓,则是船工们最轻松自在的时刻,船工们时而放流,时而划桨,货船满载顺江而下。此时此刻,驾长站在望水板上喊着悠顺水闲自得的号子:“清风吹来凉悠悠,联手推船下涪州,有钱人在家中坐,哪知穷人忧和愁,推船本是苦中苦,风里雨里走码头,闲话几句随风散,前面就是观音滩……”这种号子节奏舒缓轻松,旋律优美流畅,非常悦耳,令人陶醉。
至于行船招骂,那倒是纤夫有意而为之,嘉陵江行船有个古老的讲究,就是喜欢听到岸边妇女的骂声,“骂得多船无祸,骂声高运气好”,纤夫们常以原始生态的动作和通俗粗鲁的山话激怒岸边妇女,随着妇女们的阵阵骂声而开心大笑,既满足了风俗中的安全条件,又驱散了劳累后的枯燥和疲倦。
(三)陡崖换宗
嘉陵江纤夫拉纤的过程中最悲惨的爬滩场面,那就要属陡崖子。陡崖子地处睦坝东侧,那里山势陡峻,水流湍急,滩头乱石林立,河道三弯九拐。船过此滩,稍不留神便船毁人亡。因此,船队接近滩口,船长们纷纷靠岸登陆,在滩师③的率领下,视察水情,分析水性,确定过滩方案后,船队实施大换宗。所谓换宗,就是将多船组队,集中纤夫登船上行,五六十名纤夫在号子头④的带领下,赤膊上阵,摩拳擦掌。随着一声抓抓号子,纤夫齐刷刷地趴在地上,竭尽全力双手抱住岸边乱石,两脚嵌入河沙槽里,嘶哑的号子声回荡山谷,心酸的泪水浸透河滩。往往这时人群中会有人喊道:“苍天啊,帮一把吧,我们也是你的儿女啊!”此情此景、深深吸引着江边农夫渔樵,震撼着他们的心灵,情不自禁搭手帮纤,木船这才开始慢吞吞地往上挪动。
(四)抛河
所谓抛河,即在拉船行进中,由于此岸纤路不通,要将船行驶到彼岸另寻出路,故尔抛河。在很多的相关资料中都提到,抛河的原因是洪水淹沒纤路,而根据老船工们的回忆,抛河的原因不仅仅如此。纤夫们拉船过程中抛河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无路:此岸本无纤路,迫使抛河;二是择路,此岸纤路不比彼岸纤路,选择抛河;三是抄近路,此岸为外圆,彼岸为内圆,选近路;四是洪水淹路,到彼岸另辟蹊径。抛河有三种方式,一是有顺风时,张帆鼓动过河;二是有流水处,将纤藤一边固定在岸,让水冲击过河;三是无风无流,纤夫扳浆过河。而从重庆至广元怎么也得抛河三五十次。每逢抛河,号子头会用急促而紧张的抛河子去调动船工们的全部力量,拼命搬桨,凡紧要关头的号子内容必然与船工的亲人有所联系,这是唤醒人类潜力与野性最有效的手段:“金鸡叫,天刷白,怀抱幺儿难舍得,为了吃穿去拉纤,如今世道一片黑。”号子声、蹬脚声、击水声响成一片,回荡河谷,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五)打急绳
在实际的行船过程中,木船在江中是不能刹车的,也无需刹车。如确有与他船相撞的可能时,舵可调向。即或仍难避免,双杠船工用蒿杆对顶,也能使船擦身而过,并无大碍。但若是圆载⑤的货船需要靠岸停船,那便异常惊险了。俗话说“两抢如闪电,一招挽狂澜”,指的就是这一瞬间,“两抢”即抢时间、抢地点,“一招”指的便是船工的技术活——“打急绳”。
木船的船头叫龙头,两端各系一根麻绳,又名急绳,当满载的货船以巨大的走力⑥、野牛般地顶向江岸时,副驾长需要手持蒿杆,稳站船头,严阵以待。就在船头快要触及暗礁的瞬间,副驾长要将带有铁鉆⑦的蒿杆下端甩向早已盯好的地面触点,与船头构成八字角度,继而左手掌杆,右手抢绳,向蒿杆上猛甩,龙须在蒿杆上飞速缠绕,龙须绕尽,右手已将须头静静地按在蒿杆上,龙须在蒿杆上迅速摩擦,发出“咕咕咕咕”几声闷响,船头向空中一抬,稳稳地将大船停在岸边,以上全过程不到一秒完成,这就是所谓“打急绳”,此手段是副驾长的最高技术境界。若是失败,则满载货物的木船撞向岸边,后果不堪设想。行船的种种艰难与危险对于纤夫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对此,他们没有埋怨的恨,只剩心酸的泪。
四、结语
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岩畔苍藤悬日月,崖边摇草记春秋。古老的嘉陵江日日夜夜冲洗着两岸船工的血泪,讲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见证了多少惊心动魄的瞬间。老船工们时而凝重、时而开怀,而那些年在嘉陵江边饱受煎熬的拉船生活,却早已成为老人们茶余饭后最留恋的过往,那是一段将被尘封的历史,笑中含泪,泪中有甜。暮色四合,夕阳映射在那一张张布满沟壑的脸上,如岁月的涟漪倒影着那段血肉丰满的岁月,颤音着那首荡气回肠的哀歌,渐行渐远……
注释:
①跳板: 木船上用来过路的木板。
②桅杆:用于急转弯时,捞梢助转。
③滩师:最有经验的驾长。
④号子头:船工号子喊得最好的纤夫。
⑤圆载:即满载。
⑥走力:即惯性。
⑦铁鉆:安装在蒿杆下端的大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