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束河古镇村落文化变迁中的文化生态建设
2018-05-14木健先
木健先
【摘要】文化生态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镇来说,如何协调好文化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地方政府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首先对束河古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随后就近年来束河古镇文村落化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传承、保护、创新和弘扬四个方面,就新时期如何做好束河古镇文化生态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束河古镇;历史文物;村落文化;文化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2月份,云南省环保厅公示拟批审的《丽江束河古镇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环境影响报告,预计花费2年时间,投资2.15亿元对束河古镇景区进行改造。在古镇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硬件设备的完善和优化,还要兼顾文化生态建设,充分依托束河古镇的地方特色,例如茶马广场、九鼎龙潭等,一方面让游客有更多的渠道了解本土文化,这对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束河古镇文化生态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增长、景色优美、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丽江束河古镇概况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部4km处,平均海拔2400m,古镇现有原著居民997户,共计3973人。早在1997年,束河古镇民居建筑群就作为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UNESCO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名镇”。近年来,在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束河古镇积极进行改造,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物古迹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使束河古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在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方面开创了独特的“束河模式”。
束河古镇作为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好的重要集镇之一,自元明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至今仍然有多种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古迹。根据最新的文物普查结果,丽江市古城区已经通过国家、省、市验收的重點文物点有100处,其中新发现58处,复查42处。现阶段束河古镇境内已公布的各级文保单位有8处。普济寺、大觉宫为国家级,龙泉三圣宫为省级,青龙桥、束河王润宅院、和志强故居、茨滿至宝乐园、香港同胞捐赠纪念碑为区县级,未公布级别的文物点有四处:石莲寺、弘法寺、龙泉古墓群以及准备审报国家级的茶马古道束河段。其中很多文物古迹经过修缮后,已经成为现阶段古镇旅游的重要景点,如大觉宫、龙泉三圣宫、石莲寺等。
二、束河古镇的文化变迁
(一)农耕文化
明朝后,中原汉族地区的一些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开始向丽江地区传播,丽江纳西族逐渐从畜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清朝雍正时期,在全国推行“改土归流”,纳西族本地土司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减,由中央直接任命流官,束河古镇的农耕文化开始走向衰落。当地纳西族人一边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另一边又注重融合丽江地方特色和本土资源,大力发展制铁铜业、皮革业以及手工业等,甚至在民国时期由民族人士筹集资金,开办“皮革合作社”,所生产的皮革制品不仅在周边的云贵、两广地区畅销,甚至一度出口到印度、东南亚等国家。
(二)纳西文化
丽江纳西族自唐代以来,就一直与汉、白、藏等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纳西族东巴文化被世人誉为“世界文化圈的一株奇葩”。他们的图画象形文和经书是东巴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唯一流传下来和活着的古文字。东巴文属象形文字类型,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征,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纳西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原始巫教“东巴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为纳西族所特有。《东巴经》就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堪称“纳西族百科全书”,它记录了纳西的生活面貌和其他民族的关系;古老的神话故事、民谣、谚语等等,为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文文字、宗教、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茶马文化
历史上连接西南“丝绸之路”滇藏贸易、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是千余年民族往来文明史的沉淀。它不仅是一条商品交换“茶马互市”的贸易古道,也是各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走廊,对纳西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丽江处于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历史地理位置,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丽江古城是滇川藏交通要冲,其发展历史与茶马经济息息相关,如图1所示,图片中呈现的风光清新自然,人们的生活状态悠然自得。可以说,古城与茶马古道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丽江古城是兴于商,盛于商,茶马古道创造了古城的辉煌,被称之为“马蹄踏出的辉煌”。
三、旅游视角下束河古镇文化生态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在传承中发展文化生态
束河古镇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它的价值,我们应该借助于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除了要依托本地的一些博物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展览和宣传外,还可以将这些村落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地方政府可以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修缮束河古镇中的一些文物古迹,使其成为城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可以提高市容市貌,又能够给游客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给游客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使游客自觉地成为束河古镇村落文化的传承者,推动村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在开放中保护文化生态
任何一种文明,只有以开放的姿态与外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才能始终充满生命力。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影响下,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束河古镇的村落文化也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协同共进的发展观念,既要强调对本土特色文化的保护,以此来增强束河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要在文化潮流中博采众长,主动吸收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例如,以往束河古镇的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单一,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缺乏联系和互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近年来,束河古镇充分借鉴周边城市(如大理、桂林)的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充分整合地方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三)在创新中培育文化生态
传统文化需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纵观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步文化创新史。束河古镇村落文化先后经历了畜牧文化、农耕文化,直到现代的旅游文化,不仅为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带动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国民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各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人造景观同质化等问题,缺乏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很难吸引游客,也就失去了竞争力。丽江束河古镇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村落文化,并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金进行创新和创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的现代旅游价值,实现优秀文化成果的创新发展和共建共享。
(四)在传播中弘扬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建设的主线就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只有不断扩大束河古镇村落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才能确保文化得到保护,并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新时代弘扬文化生态的渠道有多种,除了传统的广告宣传外,还可以借助于新媒体,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既可以为束河古镇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让游客感受到了村落文化的魅力,进而担当起推广和传播村落文化的使者,向周边省市乃至国外地区进行文化输出。此外,在文化生态建设中,也要注重去粗取精,重视将文化内涵注入到旅游相关的衍生品中,例如纳西族独特的七星披肩、东巴木雕以及窨酒等,这些旅游纪念品都包含了浓厚的丽江村落文化,也成为传播和弘扬文化生态的一种重要载体。
四、结语
文化生态建设关乎历史、现实和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丽江束河古镇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村落文化,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树立“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的理念,充分挖掘村落文化中的资源,依托文物遗迹、民族文化、民俗特色,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走“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在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进而使更多人自觉参与到文化生态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