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转课堂探索《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新方式
2018-05-14任南南任小颖
任南南 任小颖
【摘要】《艺术设计史》课程作为高校艺术专业最为基础的一项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艺术设计史》有其独特之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所以在针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要引入创新因素,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进而探索出一条教学新途径。“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这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与探究了《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翻转课堂;教学新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艺术设计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奠基作用。但是与学术型教育不同的是,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于实践应用,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针对《艺术设计史》所进行的实际教学,就其教学模式、手段及目的而言,均要与学生的培养所需相符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以及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上述要求,借助于这一形式的教学,针对课堂教学展开改革与创新,促使课程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培养策略,教学理念更加先进,促进教学方式国际化,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其含义
翻转课堂,指的是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其原本的含义是指重置課堂内外相应的时间配置,然后把学习决定权转向至学生。这一模式是由美国迈阿密大学的Maureen Lage墨林·莱格、Glenn Platt格林·普 莱特和 Michael Treglia米希尔·崔歌利亚在其2000年的论文 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首次提出的。此外,这篇论文中还说明了其于“经济学入门”课程时所应用的手段与模式,包括所获取到的教学效果。
此外,J.Wesley Baker韦斯利·贝克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借助于网络课程工具进行辅助形式的相应教学。其提倡老师于课堂上以辅导为主,或针对在实验时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此模式早期被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教育之中,后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新型技术的出现,这一模式就在美国流行起来。
“翻转课堂”倡导的理念为:课堂内学生的着重点在于依据某一特定项目所开展的主动形式的学习,针对一系列挑战共同分析并加以解决,以便获取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不再主要传授知识,而是留出相应的时间与各个学生进行沟通。而对于基本内容,学生自己可以按需提取,比如借助互联网进行视频形式的学习,灵活使用电子书,借助于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与讨论。特别是在课余时间,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学习内容,教师在课余时间更需要配合学生,灵活切换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综合来讲,“翻转课堂”的设立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知识更加灵活地被学生掌握及运用,改变传统的学习教育模式。
翻转课堂就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而在这一方面,互联网促使此教学模式的特点更加显著,颠覆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流程,由于其所发生的变革,使教师角色、课程体系,包括相应的管理模式均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翻转课堂”不能够替代“在线视频”,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视频不能够取代教师的价值,而其设立的目的也不是引发学生进行孤立形式的自学,而是要提升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互动,促使二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借助视频以及互联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进而促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合理配置,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良师益友。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借助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进一步巩固知识要点,同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所疑惑的问题,与老师以及其它学生进行探讨、沟通,促使班级内的学生均能够参与到这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从之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习。
二、《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艺术设计史》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就全球现代艺术设计史的源流、发展及现状进行了通论式的阐述。它针对全球现代设计史上相关的每一阶段的关键流派、人物以及作品进行论述,使其轮廓更加明显,并且构建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框架。本课程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全球现代艺术设计史,为之后的专业艺术设计课程打基础,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学习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
《艺术设计史》课程的定位就是使学生在接受了相关理论学习后,促使学生将美学与相应艺术科学的含义与设计问题相结合。学生找到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调整,就可以理解艺术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体会到国内外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把中国传统民族以及相应的民俗元素引入设计;懂得如何运用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态度以及创造意识,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体现审美能力、文化素质修养以及崇高的情操。简单来说,《艺术设计史》课程不光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及设计原理,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先进、合理的创新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设计学习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满足了这一课程的本质特征,包括这一课堂的教学培养,此外,两者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为本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改革基础内容。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可以将学生的整体学习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传递”,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两种关系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的;二是“吸收内化”,这里指的是在课余时间内通过学生自主形式的学习来加以完成的。而这一阶段因为没有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助,许多学生会受到挫败,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机以及相应的成就感。而“翻转课堂”在此项内容上进行了创新。“信息传递”是通过学生课前展开的,老师既提供相应视频,同时也进行了在线形式的辅导;“吸收内化”则是借助于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来进行的,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困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同学间所进行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吸收与内化。
三、《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就课时安排而言
本课程相应的教学课时一般均是36课时,以一个星期后3学时进行,總计12周可以最终完成,大部分均由教师以单纯的讲课进行;而考察手段也以试卷为主,此外,期终成绩占据了相对比较大的比重。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下,可以将这一课程的教学更改为每周4学时,如此,只需要9周就可以完成。此外,每周均需要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块,分别为艺术设计的历史、艺术与设计、设计与科技、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设计的哲学、设计与文化、面向未来的设计。
(二)就主题讨论而言
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挑选出几项相对比较综合的相应艺术设计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师需要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来辅助教学,还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一课堂环节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主探讨相关的问题、知识,但是教师需要掌管好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或者其它标准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形式的讨论,小组之间讨论后还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再次进行讲解。
(三)就考核方式而言
针对这一课程可以分成两项内容进行考核:
第一部分:“翻转课堂”,需要占据整体考核的60%,具体考核内容为学生针对相应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阶段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在看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后,针对其中的内容理解程度如何等。比如在教学视频后设置与内容相关的问题,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测,学生之间进行判断与评价,倘若感觉问题回答得欠佳,学生可以再次观看视频内容,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总结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调整。学生对问题的实际回答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于云平台进行获取,并进行总结与处理。
第二部分: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总结出艺术设计理论的相关知识,老师对学生掌握进行判定,这可以占据考核整体的30%,剩下的10%就需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或者是平时课堂中的课堂纪律行为等。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越.以翻转课堂探索专硕《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新路[J].时尚设计与工程,2016(1):60-63.
[2]刘战雄,雷宏,孟凡明.一种高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9).
[3]马涛.基于翻转课堂的《网页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7):132-133.
[4]李慧,施珺,陈艳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探索[J].考试周刊,2015(94):162.
作者简介:任南南(1990-),女,汉族,山西,助教,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