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2018-05-14高红贵赵路
高红贵 赵路
[摘 要]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绿色发展的新乐章。绿色发展新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守护青山绿水可以创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生态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人类发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3-0007-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2015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至此,国内学界和政府部门从不同角度和高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展开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探讨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指引实践,以期能丰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提供实践引导。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诠释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简明扼要且形象地概括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指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他明确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隔不久,习近平在《浙江日报》(2005年8月24日)上发表了题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他强调,“如果能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①。这反映了人类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律。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②。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与生命是等量齐观的。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1 ]。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用极大的生态代价和经济成本换取经济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那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再次表达其绿色发展思想,他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非常全面地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这种全新的经典表述,厘清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而论述了如果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不能损害和破坏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0线,是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的,而不是用来做表面文章和用来说漂亮话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明确中国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③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国策,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必须花大力气扎扎实实干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初考察北京时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所以,彻底消除雾霾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保护蓝天就是守望幸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大气、水和更高的绿色覆盖率,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
1.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绿色和发展的内在统一,但也有矛盾。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只要我们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就一定能够带来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却不能买回绿水青山。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生态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使生态与经济融合为一体,经济与环境就一定能变成和谐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这是从中国环境保护实践中对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出来的,是我国发展实践催生的理论成果。我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认识水平是一个由低到高的递进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不断趋向和谐的过程。传统的经济理论框架内,根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力,掠夺式开发和索取资源,也就是牺牲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结果引发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社会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和破坏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工业时代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并开始激化,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生存之本,逐渐认识到了只有保住绿水青山,才能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时开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绿色发展新理念使人们认识到青山绿水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种新的认识境界是建立在全新的以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新经济学平台之上的,我们逐渐地把生态环境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我们种的常青树就变成了摇钱树。
2.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丢掉哪一座“山”,都不是人民群众希望的科学发展,都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愿望与利益需求。如果我们的“金山银山”没有与绿水青山结合在一起,那就不是理想的金山银山,这样的“金山银山”不可能持久。这种认识上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念。牺牲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一条道路在实践中是走不通的。
3.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阐述表明了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增长期,突出地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也凸显了“绿水青山”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的今天,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冲突时,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把生态放在首位,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述给出了化解保护与发展的良方,破解了生态经济脱节的难题。保护绿水青山,直接关系到增大金山银山的发展后劲。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环境本身就是宝贵财富。绿水青山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是基础和前提,有了绿水青山,才可以更好地做大做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与稀缺资源,是幸福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一种新的精神追求,是精神的财富。总之,要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和GDP 增长,绿水青山金不换。
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并进的实践样板
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新乐章。绿色发展,是绿色与发展的内在统一,既是理念又是举措。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就要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植根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安吉模式”和“江西样板”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述的贯彻和落实,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完美结合。
(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的浙江湖州“安吉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山高沟深偏远的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这就需要想办法想思路,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各种要素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都能够运用起来、活跃起来,自然资源可以变资产,资金可以变股金,农民也可以当股东,保护了绿水青山,做大了金山银山,贫困人口由此富裕了。习近平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贫困地区、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搞绿色开发绿色种养,找到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新路子①。正是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对于贫困地区而言,青山绿水、宜人景色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了金山银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能源,即生态环境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浙江西北部的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气净、水净、土净,堪称“三净”之地。森林覆盖率达71%,植被覆盖率75%,这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是“我国首个生态县”。自 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湖州市安吉县通过近10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探索和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证明了通过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和谐发展,走绿色生态富民之路。
一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安吉农村的实践。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最大特点: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安吉模式”的要义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为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进而建立起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乡村示范。安吉人闯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为全国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安吉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选择竹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第一,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竹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不断提高,仅竹产业每年给农民带来11亿元收入。2014年,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17万亩,种植户15800户,白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次,农民每年种植白茶人均收入5800元。安吉强化竹茶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竹茶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竹茶制造技术,其中竹纤维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促进竹茶产品的升级换代,安吉竹产品涉及板材、编织品、竹纤维、工艺品、医药食品、生物制品、竹工机械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产品。第二,大力发展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安吉建成了一批以“山林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逐渐呈现出乡村的活力、富足、幸福、美丽,城乡差距日益缩减。近年来,安吉“农家乐”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都在40%以上。仅2014年,就吸引游客1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7.5亿元。2014年,安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62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67.5% [3 ]。
(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江西样板”
江西是相对欠发达的省份,但有強大的生态资源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 ]。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以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到江西发展之中。江西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既可共荣,也能互衰的真理,积极破解“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坚持用生态经济理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保留着生态与经济相脱离、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特征,从而使经济运行不能反映生态学真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强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保护,必须守住底线。江西省紧紧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强化底线思维,强化底线管控,划定了生态红线、水资源红线和耕地红线,扎牢江西的绿色篱笆,创造生态盈余,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色财富” [4 ]。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主要水功能区达标控制)管理制度,使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踩、都不能碰这根“红线”,即“高压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对禁止开发区、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江河源头、主要山脉、重要湖泊等生态功能及重要地区,实施严格管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安全 [5 ]。保护,必须使政绩考核指挥棒向生态倾斜。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有区别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快推进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和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率先实施覆盖全境的流域生态补償 [5 ]。建立省、市、县三级“河长制”,明确河流污染治理责任制,加大问责力度。同时建立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纳入省政府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考核体系。
发展就是硬道理。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需求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要转换思维,推动着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提升,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双赢”准确地道出了“换一种思维抓发展”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具有双重价值取向,既要保证满足全体人民可持续生存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利益;又要保证满足非人类生命物种的生存健康与安全发展的需要和利益 [6 ]。从发展理念出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江西紧抓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布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使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从发展这个理念出发,江西强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循环农业。以“百县百园”为平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跃上品质、品牌新高度,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7 ]。也正是从发展这个理念出发,江西提出“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动旅游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 [8 ]。
“安吉模式”和“江西样板”特例性“试验”的成功,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赢并进”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述贯彻和落实的最好证明。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通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旧可以发展好地区经济,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是可以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三、加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
(一)树立自然生态系统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必须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必须把环境治理作为重大民生时刻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抓源头保绿水青山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了它的自然价值和增值的自然资本。因此,要保住绿水青山必须抓好源头。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许多民族地区地处大江大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开发资源一定要注意惠及当地、保护生态,决不能一挖了之,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他强调:“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三管齐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2015年6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9 ]。因此,必须着力推进机制创新,形成内生动力机制,举全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做强做大“金山银山”。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绿色化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不断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产品”,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运行机制,激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按照党十九大和新党章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在经济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在发展经济时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遵循资源节约、物质循环、生产过程低碳的生态理念,始终把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经济活动当中。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消化环境污染的存量问題,又要控制发展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污染增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做大新兴产业,如光电信息、电子商务、循环农业等,淘汰一批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能,淘汰一批僵尸企业,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变废为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一是依托生态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生态优势打造宜居城市,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通过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提升和创新,将“生态优势”“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二是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些以良好生态和环境为依托的旅游经济、休闲经济、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竞争力,是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N].中国青年报,2015-03-07.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09-08.
[3]严红枫.浙江安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南[N].光明日报,2015-06-18.
[4]刘勇.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N].江西日报,2015-12-03.
[5]王欢,赵婉露.江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N].信息日报,2015-02-01.
[6]刘思华.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总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5.
[7]刘箐.江西实施“百县百园”工程 提速现代农业[N].农民日报,2015-08-2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07.
[9]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
[责任编辑:吴寿平]
Abstract: China has ushered into a new 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ned a new chapter for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ra, the new vis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makes people realize that lush mountains and lucid water are as valuable as gold and silver. The green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y requires that the advantage of sou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at of ecological economy such as eco-agriculture, eco-industry and eco-tourism and that ecolog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economy, both of which form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The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ultimately exemplifies that human pursu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harmony between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mankinds development vis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solves the conundrum of properly handl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Ecological Economy; Lush Mountain and Lucid Water are as Valuable as Gold and Silver; Gree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