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恰当地使用范画
2018-05-14张铁娟
【摘要】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高效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上恰当使用范画。本文将具体探讨当前范画应用的不足之处、范画的重要意义及应用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范画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更加关注。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美术教学中,范画的应用非常普遍。许多教师没有掌握合适的范画应用方法,导致范画滥用问题严重。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秉持适度性原则,指引学生恰当地使用范画。
一、当前范画应用的不足之处
(一)对范画临摹过度
小学美术教学基本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是临摹环节,第二是写生环节。临摹是对优秀画作的借鉴,可以为学生自主创作提供启示,指引学生的绘画道路。写生是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绘画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写生相比,临摹的难度较小,因此,很多教师将范画临摹作为基础环节,让学生对优秀画作进行模仿[1]。对范画临摹过度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学生不能对实物进行有效观察,自主观察能力无法得到培养。第二,学生无法调动联想思维,对画作进行自主创新。学生在范画临摹过程中,无法主动选择绘画构形、绘画色彩、线条造型等,只能将范画中的平面线条照搬照抄到自己的画作中。长此以往,美术教育将成为形式化的产物,美术教学目标将无法顺利达成。
(二)将范画作为标准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学科具有突出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适当应用范画,能够为学生的绘画之路指引方向,让学生借鉴前人的才思,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不同,绘画能力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针对同一事物,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观点,生成相异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标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在创造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绘画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将范画作为标准的情况。范画成为学生头脑中的“标准答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中搜索范画图像,对范画进行主动模仿[2]。学生的画作千篇一律,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对范画判断失误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层次化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为学生介绍一些自己偏好的范画,让学生对范画进行临摹。教师喜欢的范画,学生却不一定喜欢。教师以自己的审美标准作为依据,对范画进行判断和选择,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审美欣赏发生矛盾,甚至给学生审美观带来严重误导。事实上,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鉴赏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审美感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判断,在教师的“强制审美”作用下,学生可能陷入盲从的困境。由于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授课,对范画教学判断失误,致使学生审美眼光的参与度较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四)对范画选择不当
教师在选择范画时,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小学生具有突出的年龄特征,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对具象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好,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内容明晰、主题明确的范画;小学生具有突出的心理特征,对真善美的事物有着热烈追求,对人生理想有着热烈期盼,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童心、具有灵气的范画[3]。很多教师忽视了范画选择的必要性,没有综合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也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导致学生天性没有得到保护,在作品认知时出现混淆。
二、美术课堂中范画的重要意义
(一)辅助理解知识
将范画应用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辅助理解知识。从整体上来看,美术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很多知识点难以把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要求。如何深化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成为每个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范画有着放大教材的重要作用,可以呈现实物案例,明确绘画的操作步骤。范画展示了绘画的细节,通过范画赏析,学生可以把握前后遮挡的技巧、动态造型的方法等。在范画的启发作用下,美术知识一目了然,学生可以快速吸收绘画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创作实践中。
(二)激发探索兴趣
小学生处在成长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全身心集中在美术课堂上。小学生心智发展并不健全,审美能力稍显薄弱,但是其对自然美、生活美却有着强烈的感知力和捕捉力,能进入到一个新的审美世界。每个人都有趋向美的特征,小学生也不例外[4]。范畫打破了以往的审美鉴赏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环节。学生通过浏览范画,可以触摸其中的艺术美感,探索艺术世界的美。范画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帮助对比纠错
学生的知识吸收具有简单性、直接性特征,在授课完毕后,学生并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囫囵吞枣的问题屡见不鲜,一知半解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学生消除理论认知混淆,增强美术知识吸收效果,教师需要将学生画作和范画进行对比,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范画作品,并突出对比细节,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美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美术技巧更是不一而足。教师在肯定学生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对学生的作品风格、作品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汲取范画之精粹,丰富作品之内容。
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恰当应用范画的举措
(一)联系临摹与写生
一切美术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生发而来的,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美术知识就会成为无本之末。临摹以写生作为基础,学生需要先发现现实生活之美,感受事物的立体结构和质感、量感,把握空间色彩空间线条的造型,才能将头脑中的形象诉诸于笔端。长期以来,教师过分关注临摹,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较大限制。在未来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更多条件,把临摹和写生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还原。比如,教师可以列举范画,让学生观察范画的构图样式,然后为学生呈现新的静物,让学生根据范画构图样式,对新的静物进行描绘。在学生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应该将范画与自然景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自然景物和画作景物之间的差异性,感受作者对范画的特殊化处理,从而吸收更多的养分,提高自主创作的水平[5]。
(二)不统一绘画标准
美术创作具有突出的主观性特征,不同学生创作的作品会呈现出较大差异。范画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途径,而不是束缚学生头脑的枷锁。教师在应用范画时,应该对范画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不能跨越美术教学的界限,凭空放大范画的价值。在引领学生进行范画欣赏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应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比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对生活事物进行观察,并应用抽象绘画语言形成作品。为了降低学生的创作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范画的构图形式。但是范画并不是作业测评的标准,教师应该对创新画作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珍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审美感受。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指引发展方向。在选择范画时,教师应该把范画界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很多艺术者在画作中寄予情感,因此范画凸显了作者的艺术个性,体现了作者的特殊追求。在为学生呈现范画时,教师不能以个人偏好作为基准,对画作进行主观性评价,而应该对画作的构形、画作的色彩组合、画作的空间结构等进行客观性评价,让学生以主观情感浸入到作品之中。
(四)秉持适度性原则
在进行范画选择时,教师应该秉持适度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一方面,教师应该学生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尽可能选择一些充满灵性和童心的范画,让学生对这些画作进行欣赏;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画作的本质,让学生把握作品的独特内蕴,和艺术家达到思想上的遥想契合,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也面临一些新变化。为了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恰当使用范画。
参考文献:
[1]金强龙.巧用范画,点亮小学美术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9):90.
[2]丁敏婷.示范的大小好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11):245.
[3]刘欣然.黑色的声音——小学低年级美术课中范画教学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28.
[4]朱晓琳.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范图”的使用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6):279.
[5]范秋燕.美术公开课上的范画教学——以全国小学美术公開课中获奖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30.
作者简介:张铁娟,女,汉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本科,小教二级。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校级美术骨干教师,2008年6月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任教于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2010年8月至今任教于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2015年所执教的《故事画》获“一师一优课”银川市一等奖,2017年所执教的《黑与白》获“推动课堂变革,提升课堂效率”银川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