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策略
2018-05-14杨世杰
杨世杰
[摘 要] 对学习数控车床机件加工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思想,让学生在专业上具有过硬的技术,在工作中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将来走出校园步入企业之后成为用人单位的核心骨干,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数控加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刻不容缓。
[关 键 词] 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288-01
在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行和行为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利于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职业前途,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收获自信,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数控机加工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将德育内容巧妙融合于数控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不怕吃苦、敢于争先这是身为一名数控机床加工师傅必备的基础职业素养,因此,既然学生选择了数控机床加工这条职业道路,那么可想而知,在工作中就必定会和电机、机油、金属加工切削的废屑打交道,如此,便难以避免弄一身油污或者被从机床内迸出的废屑烫伤,学生应当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道德素养,对当代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起来相当困难,部分中职学生在进入实训机房后,有的对高速旋转的电机产生了惧怕,一时不敢靠近,有的是不想让机床上的润滑油弄得自己满身是污,还有的是害怕金属切削废屑从数控机床的屏蔽玻璃内飞出烫伤自己,致使中职学生的数控学习质量一直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要教导学生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美好,如果现在不吃苦,不认真学习专业数控技能,那么将来很难在企业中立足,况且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是身为一名数控加工人的基本职业要求。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无论是放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是小组合作学习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考虑问题的角度、层次和结构将会更为深入和全面。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加工出一个葫芦形工件,那么,要想加工出这个葫芦形工件,关键是要在机床上编写出这个葫芦形工件的运行程序,当然在实践操作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先编写出这个程序,但是程序的编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假如程序中的一个指令设置错误,很可能造成加工出来的不是葫芦的外形,所谓“一人技短,二人技长”,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对数控的编程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如此,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很好的融洽,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实践中。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数控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使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加工工序一定要在保证工件质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用人单位的加工要求不仅要求质量更要求加工速度,所以,为了将来使学生更好地在企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师就必须在实践加工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工作、对事负责的工作态度。
例如,在教导学生对加工工件进行倒角作业时,教师一定要从工件的加工精度上严格把关,教材中要求的是倒角45°,有的学生由于编程错误加工出来的工件倒角并非45°,有30°的,有40°的,还有50°的,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凡是不合格的工件一律作废重新编程加工,万不能由于教师的一时心软就对学生打开“方便之门”,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对事不细心,对工作不负责的道德品行,果真如此,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实践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跟随学生一辈子,帮助学生在今后不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例如,(1)教導学生不要乱拿乱放车间内的一切物品,因为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确定物品是否具有危险性。(2)在工件加工完成后将所有刀具归于原位。(3)在数控车间内不能追逐打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4)及时清理数控机床。(5)按秩序进入或离开数控车间,不要拥挤。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仅限应用于数控教学,在学生将来工作中更为有利。
总而言之,在数控机床加工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素养非常重要,对其形成健康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注意运用恰当的实践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让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郝素军.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张志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