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比较品意韵,披文入情赏古诗
2018-05-14利艳兴
利艳兴
[摘 要]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中抽象意境的象征意义,是古诗文教学中的老难题。
[关 键 词] 比较法;诗歌鉴赏;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134-01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不同角度的比较,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把握关键。试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课时诗歌鉴赏设计及效果阐述具体操作。
一、横向比为经脉,读出诗味
横向比较又称水平分析法,侧重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概括出各种类型,比较各类型的异同。在古诗文鉴赏中,用得最多的是拿同一类型的诗文进行比较。例如,同为咏物诗,比较所咏之物的异同;同为离别诗,比较描写角度和意境;同为咏史诗,比较诗人的感慨和启迪等。通过横向比较,可加深理解,读出“味外之味”“韵外之旨”。可设计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与下列三首离别诗的主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梦游天姥吟留别》虽有“吟留别”字样,但全诗只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提到离别,也没有离愁和伤感情绪。
由熟悉到陌生,学生在比较中明显感到《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的情感与前三首的区别,轻易排除将其笼统地归入离别诗范畴的错误认识,避免望文生义。
二、纵向比为纬脉,品出诗境
纵向比较法即历史比较法,侧重于从时间角度分析概括出不同时期被分析对象所呈现的特点。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入境后方可悟情。要入诗境,需从诗歌意象入手。故可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如,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公元742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元745年)
引导学生结合三首诗的写作年代和背景来分析:写《南陵别儿童入京》时诗人刚入长安,意气风发,自信张扬;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诗人被逐出长安,不愿向权贵屈膝谄媚,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无畏的精神。
而对意象、意境的把握,也可抓住天姥山的象征意义——长安,结合在长安的短暂仕途,分析“熊咆龙吟”“列缺霹雳”等景象的隐喻:刚上山,看见海日、天鸡、花石,感到兴奋快乐(抵长安君王召);继而熊咆龙吟、列缺霹雳,感到恐怖怪诞(官场险遭排斥);其后洞天仙境,感到美妙快乐(出长安游四方)。
师:诗人曾在其他诗中多次提到“长安如梦里”“一官即一梦”,作者梦游天姥山,实质上是以梦来隐喻自己在长安短暂的仕途经历。在梦里出现的景象变化,都是诗人情感不经意的流露。
对“东流水”的理解,可激发学生讨论:
观点一:时间像东去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有一种伤逝意味,体现出诗人对梦境的惋惜、留恋。
观点二:所有事情都有消亡的时候,这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无需留恋,正显示了诗人的洒脱。
古诗中的情感和主旨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以诗人生平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把握意象象征意义,体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蕴,并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同题比为血肉,画出诗意
同题比较是拿同一素材、同一描绘对象的诗文进行对比,以发现其写作上的侧重点和情感上的差异,进一步理解诗意。笔者展示另一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比较分析:
游天姥山
宋无
欲去不得路,自将萝葛扪。相逢扪药叟,偶入落花村。
晴草鹿眠软,雨潭鱼上浑。无人动烟火,应取晓霞吞。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师:比较两首诗的侧重点,并根据你所理解的诗意和感受画出配图来。
兩首诗的比较,容易让学生分辨出异同:宋诗朴实浅显、明白如话,画意盎然,清逸明秀,营造出“诗画交融”的诗意,尽显闲适、纯朴的田园式惬意生活。
四、同志比为骨骼,悟出诗情
“诗言志,歌咏情。”“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的情感流露,是抒发诗人志向和抱负的载体。同志比较是比较不同作者的志向和抱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综上所述,“四维比较法”以横向比较为经脉、纵向比较为纬脉、同题比较为血肉、同志比较为骨骼,比中求同,比中求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互证反衬,四维一体,读出诗味,品出诗境,画出诗意,悟出诗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古典文化的能力,使之能自觉传承古典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刘永济,校释.中华书局,2007.
[2]萧统.文选[M].李善,注.岳麓书社,2002.
[3]钟嵘.诗品[M].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