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子”工作法 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2018-05-14付军明郑莉黄秀仁
付军明 郑莉 黄秀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特别是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需要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发扬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作风,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娄底市娄星区位于湘中地区,属城乡接合市辖区,全区辖11个乡镇(街道),有农业人口28.59万人,其中贫困村2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16人。近年来,娄星区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不精准,一些地方返贫率高,对于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如何精准把脉开好良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走好产业扶贫路,压实责任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提升攻坚能力,是娄星区党委政府面对的一道难题。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娄星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五子”文章,破解脱贫难题,取得了明显成绩。2017年,实现贫困人口5123人脱贫,15个省级贫困村退出。
精准识别,摸清家底子。抓好脱贫攻坚,首先要摸清拟扶对象家底子,从中精准核实对象。该区坚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由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乡镇(街道)干部,对对象家庭人口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及人平年收入情况、固定资产及储蓄情况等进行全面摸排调查,把他们的家底子搞清楚,既防止漏评,也防止错评。一是严格执行程序,应纳尽纳。按照事先设定的“两评议、两公示、一对比、一公告”程序,严格把关,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少,每个环节都不走过场,对拟扶对象逐个评议,尤其注重对低保户、危房户、重残户、无劳动能力户、重病户的评议,做到该扶的都纳入扶助范围。二是坚持“两分两禁”,应清尽清。在清理核实贫困对象的过程中,分户甄别、分类处理,重点关注“四类人员”审核。对确实因为未能准确识别需要清退的,通过走访、登记、评议、对比、公示五个程序,确保被清退的对象准确无误;对已完成清退并已备案的,书面告知当事人不再享受扶助政策。
问诊把脉,找准穷根子。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就要找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娄星区把找准贫困人口的穷根子作为精准扶贫靶向攻坚的切入點。该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和乡镇干部在弄清对象户家底子情况后,对正式入列对象的致贫症结和根源进行了深挖和剖析,总结梳理出“三因”(因学、因病、因残)、“四缺”(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一落后”(交通条件落后)、“一不足”(自身动力发展不足)等致贫原因。这些原因在不同的对象中,又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由于病、残及遭灾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安贫乐道”、自身动力不足等主观原因引起的。通过逐个问诊把脉,弄清了不同对象的贫困根源,从而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用活政策,开出良方子。在精准掌握贫困群众的贫困情况及致贫原因基础上,娄星区充分运用党的一系列扶贫攻坚政策措施,结合不同贫困群众的具体实际,开出良方,对症下药,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甩贫帽、走富路。对内生动力不足致贫的,着重帮助他们解决志气、信心、积极性、能动性等问题;对缺技术致贫的,着重对他们进行科学技术扶持;对因残和缺劳动力致贫的,着重帮助解决兜底保障问题;对因病致贫的,着重解决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问题;对一些自然条件太差致贫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娄星区从具体实际出发,大力扶持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一是找准门路。引导贫困村、贫困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如腾跃村的养羊业、青桥村的养鹅业、石塘村的稻田养鱼业,共有20多个贫困户建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二是强化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娄星区特别注重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发展产业的本领。双江乡万家村是省级贫困村,3年前该村32%的农户还处在贫困线以下。派驻帮扶工作队来后,发现万家村有独特的气候、土质和水源,种出来的红薯色泽金黄、松软甜糯,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该村在上级单位和扶贫工作队帮助下,请来技术人员,通过办培训班和个别指导,免费对贫困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发动贫困群众种植红薯4800多亩,带来了每亩2.5万元的收益。三是利益联结。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如杉山镇石底村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95个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利润分红,人均年分红约3000元,并优先安排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在牛场就业。湘村高科、百蔬园等52家民营企业与24个村结成帮扶对子,以入股分红、安排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帮扶了3000多名贫困群众。湘村万乐利用电商平台,每年为1100多户贫困户销售近800万元农产品。四是资金扶助。对2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个电站补助15万元,每装机1千瓦补助700元。为支持林农果农发展林果业,区里出资购买了7万多株经果林苗木,免费发放给贫困林农果农种植。区里还通过“保价收购”“保底受益”、建立奖励机制等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据统计,近年来全区用于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达2.7亿元。
落实责任,压下重担子。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娄星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该区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指挥部,承担全区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工作。区委书记、区长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安排,日常大走访”,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走访调研,发挥示范作用。今年除市里派来的7支驻村工作队外,娄星区派出108支,乡镇(街道)派出38支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为把各级扶贫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娄星区加强责任监督,制定《娄星区脱贫攻坚工作正面激励实施办法》《娄星区脱贫攻坚“十条铁规”》和《娄星区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等文件,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对尽职尽责、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给扶贫工作造成损失的,严肃追究其责任。
科学评价,拿准秤杆子。娄星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都要开展一次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时,邀请群众代表上门进行评价,同时通过看现场、查数据等办法了解情况。如该区开展的“推磨式”督查考核,由区级领导牵头,组建8个督查组,对有贫困人口的村进行全覆盖督查。通过区乡联动、乡镇街道之间互查的方式,到被督查单位、村(社区)、贫困户、动态调整户及项目现场详细查看了解有关情况,全面查找问题。同时,与贫困户、非贫困户、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等个别访谈,发放扶贫成效调查评价表,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从而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对各村督查考核情况分类进行评分排名,排名靠后的,对相应村的村支书、主任及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进行相应的问责。
(作者单位: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