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大学习增强新本领

2018-05-14徐晨光郝涛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中国化本领

徐晨光 郝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通过大学习,学到真知识,学出真本领,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学习态度,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学习已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为了使全党普遍且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我们这个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1939年底,毛泽东对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邓小平指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通过当时在全党的学习讨论,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浓厚氛围。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他认为:“人不是生而知之的,知识、才干和经验都要在工作实践和刻苦学习中获得。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党中央部署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活动,其中把“讲学习”排在了首要位置,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党性、党风教育结合起来。2001年5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之一。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首次集体学习,这种延续至今的学习形式具有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立学习型政党”。胡锦涛同志强调:“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大提出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并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才有可能不断地进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他同青年座谈时回顾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出“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号召,以此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学习是我们党发展壮大、成熟完善的动力和源泉,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人的大党,历尽艰难险阻走到今天,主要靠的是一以贯之地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通过学习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

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断学习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它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是行动指南。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变化的实践,才能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在学习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认识到实现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中国国情,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不能用静止的、停滞的眼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圣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重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論之源。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要这样的——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不断地学习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必须继承和发扬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时,常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这实际上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能力恐慌”而已。要想提高工作能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关键得靠学习,增强“看家本领”,练就“几把刷子”,克服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因此,学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更来不得半点虚假,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只要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煎熬、沉得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坚持如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少搞迎来送往,多开有益之卷,踏踏实实,认真读书看报,不断适应新时代、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通过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一是要夯实理论功底。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功夫,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提升业务能力。“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这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把增强学习本领放到了八项本领的首位,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和业务精兵,就必须养成自觉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时俱进、一刻不停地学习业务知识,不断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工作需要,努力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加强什么,消除无的放矢不善学、推动不力不愿学、兴趣不浓不乐学等突出问题,绝不以工作忙为借口而放松学习。正如毛泽东所言,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求得更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长期研究。

展望未来,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只有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学习型中国化本领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谁的本领最大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