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项目的思考

2018-05-14熊艳丽张海轮吴欢欢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常态职业院校

熊艳丽 张海轮 吴欢欢

[摘 要] 对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项目背景和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对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62-01

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质量的重要内容,还关系着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职业教育如今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一、诊改背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注重“有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要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就必须注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关注点放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突出质量内涵,提高质量意识,推进教育向内涵发展,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

长期以来,习惯于把教学质量的关注点集中在教师身上,而现在,正在逐步转向学生。由此可见,对质量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是满足日益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需要,而且,应当成为一种常态。

二、主要任务

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三、建立常态化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

(一)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关键内容:

1.根据社会服务面向,确定办学定位,实现办学定位与服务相契合。

2.不断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和技術需求,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

3.根据岗位技能目标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基于岗位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目标,基于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对接,使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高度一致。

4.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导向性方式。加大实验实训课程比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5.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优化教学条件与资源配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不断优化实训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变革,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人才和社会。建立可以实时监控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使学校能够实时全面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1.建立大数据价值观。

2.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应用制度,尊重投入与产出的数据分析。

3.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数据管理队伍,构建完善的质量预警机制。

(三)建立常态化观念

顾名思义“常态化”是没有时效性的,也不是“一次性”的。过去的评估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绝对评价;而诊断与改进是常态化、动态进行的螺旋式发展;是对学校内部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是全员参与的、内在的、全过程的。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系统,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四、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提升内涵质量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诊改体制,不断优化管理结构,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实现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常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