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合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德育课中的应用
2018-05-14张江李琼霞张俊文
张江 李琼霞 张俊文
[摘 要] 混合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德育观念的束缚,将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相结合,更深度地开发和利用新的德育教育资源,不仅增加了德育课的针对性,还增加了德育课的感染力。高校德育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德育课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德育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45-01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课堂学习也变得多样化。现在这个通信发达的时代,学习不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更多的是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对话,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教学需要,在德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体讲授德育知识,学生自主在网络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将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不同的学习理论、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相互融合。
混合式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将线下的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在线上给学生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线上提交课堂作业,同时还能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提问、互动。线下,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提供线上的学习通道,使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样线下和线上的学习方式相互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最终能够保证学习效果。
二、当前高校德育课面临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高校德育课教师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德育课教学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缺乏交流,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比较困难,最后的状态就是教师讲课累,学生听不进,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理想。
(二)大班教学使教师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个学生
目前各高校的德育课绝大部分都是大班教学,通常几个行政班拼成一个大的课堂,人数80到100人,对于这样的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使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并且教学组织有一定难度。
(三)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受新媒体影响
现在大学生中基本每人一部手机,大部分学生会在枯燥乏味或者缺乏管理的课堂使用手机,从而成了低头一族;另一方面,当前,信息传播快速,人们通过网络获得信息,“95后”和“00后”的大学生算是久居网络,一些学生从网络获得的信息较广泛,获得的途径更多,这些能力远远超越了教师,如何让课堂内容丰富有吸引力而不陈旧,如何让手机等新媒体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当下德育课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德育课上的运用效果
(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混合式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运用打破了原有的教育理念,线上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将德育教育转化为德育知识,线上的知识学习与线下的实践学习相互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德育认知与习惯养成,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将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资源开发更加深度
重视优秀文化,德育资源对国家和人民具有深远影响,也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混合式教学的运用为德育资源的深度挖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运用通信网络技术,学生通过线上的学习,能够多方面地检索知识,同时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挖掘德育资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新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
课堂一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无心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增添了德育课的生机与活力,德育课从呆板的线下教育走向直观生动的线上教育,从德育认知走向德育自觉。例如,混合式模式线上的教学有音频、文字、视频以及丰富的演讲等,学生接收知识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的方式,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了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理念创新化
混合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高校也有着创新的教学理念,其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德育课学习变得目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掺杂其中,全方面地为学生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对德育知识的尊重,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校德育课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结合线上学习相应的德育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广泛传播德育知识的目的。但同時我们也要看到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德育课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线下的教学课堂,如何提高德育课的有效性,从而使高校的德育教育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术,2016,26(9):18-24.
[2]马玉丽,张冬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6,37(1):59-62.
[3]冯晓超,雎密太.试论高校德育课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3(23):119.
[4]沈春明.优化高校德育课的教学过程[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