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办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探索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

2018-05-14李伟民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李伟民

[摘 要]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发展先进制造业,强调用工匠精神撑起大国制造,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要把培养职业道德强、职业素质优、专业技术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积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工匠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中,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培养;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87-01

近年来高考生源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江苏省2017年高考录取总生源数为例共计:30.34万人,本科录取:20.32万人,大专院校占据总录取率:33%,江苏省共计:82所大专院校。江苏省是国家工业制造强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势在必行。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难题,也是首要任务。

一、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主阵地,引导正确价值取向

在教育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工匠精神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1.当前,“95后”大学生个性思维活跃,有著较强的自我意识,目标远大但是功利性比较强。培养工匠精神的前提和根源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守土意识。

2.需要我们积极引导教育,沉下心来去钻研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坚守平凡的心,坚守标准、坚守热情、坚守底线,大到一个项目工程的实施,小到拧紧一个螺丝,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和马虎。平凡的事情简单做、重复做,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寻真理,需要从浮躁的社会气息中沉淀下来。

3.改变认知的误区,“工匠”并非就是工人,它延伸到各行各业专业化、精细化的追求和发展。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也是每一个“匠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追求,顶尖和极致才是心之所向。

二、不拘一格、多元评价,树立职业梦想

根据“95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缺乏理想和信仰,思维十分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是受挫能力弱,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找准时机,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启发学生,青年人的良好发展是国家壮大的基石。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塑造工匠文化

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人才,优秀的人才质量也影响着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论是高校育人还是企业用人,都需要坚持标准。

1.专业课程教学不应该只学习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将思政教育的“大国工匠”的育人理念和思想,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2.健全和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既要有学习实践的考核标准,也要加强职业精神的审核标准,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缺一不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身边先进代表的典型事例,培育和酿造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四、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培育践行工匠精神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契合企业用人需求。培育本领过硬的“大国工匠”,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氛围,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前沿的专业技术、优秀的管理理念。双方扬长补短,从理论到实战,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工学结合”深度产教融合为例。

登云学院参与苹果公司“A+雏鹰计划”项目,此项目是苹果公司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开创职业教育改革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基层技术管理干部。全国遴选了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等八所职业院校和纬创资通公司等四家苹果产品供应链企业参与。项目聘请了国内外的专家教授,旨在以订单班的形式,培育技术管理型人才。

1.通过“A+雏鹰计划”项目,校企共同开发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学实干的机会和平台。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为期半年时间学习企业先进技术经验,与企业技术人员、高管共同开发实用性强的专班课程,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2.设置专门“工学一体化”教室,由学校老师、企业高管团队交替为学生授课。一体化的教室设置有专业实训设备,老师授课完之后马上开始实际操作,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紧密融合。

3.开展“分段式培养”贴近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半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半年时间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立足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在企业表现优秀,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五、结语

加强思政教育引导,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大国工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需戒除浮躁、功利之心。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是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助力青年一代大学生实现出彩人生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何文明.职业教育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5).

[2]陈凤.浅析民办院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56.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