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隐形逃课”现象探析

2018-05-14陈帆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性理论课思政课

陈帆

[摘 要] 调查表明,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上,“隐性逃课”情况十分严重,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及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相应地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实效性、减少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对策措施,比如,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激励思政课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推进相关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隐性逃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57-0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虽然在各种严管之下“显性逃课”现象已经不那么明显,但“隐性逃课”却成为大学生的新常态,高职院校思政课“隐性逃课”现象尤为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按时上课,但没有认真听课。笔者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思政课的“隐性逃课”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不斷增强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

一、调查结果

为能客观地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的“隐性逃课”现象,笔者设计制作了一份“高职院校思政课“隐性逃课,现象调研”的问卷。关于思政课上的“隐性逃课”现象,42%被调查学生认为思政课“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有15%被调查学生认为“隐性逃课”现象严重存在。针对“隐性逃课”的原因调研,45.0%的学生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1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师讲课单调乏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隐性逃课”原因分析

(一)从高职学生自身来分析

从目前高考录取制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高中阶段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所以高职生本身在学习方面可能就有一些自卑心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缺乏自信,等毕业、得过且过,“隐性逃课”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高职学生的生源相对复杂,既包括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通高中的学生,还有一部分高考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众口难调,教学复杂性也是造成“隐性逃课”的一个因素。同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是“隐性逃课”现象始终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

(二)从思政课教师角度来分析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主要是以单向传递、理论为主的课堂讲授法。这样固守传统的讲授形式,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和教师同步获取最新的时事新闻,当学生认为思政教师所讲内容陈旧老套或索然无味,低头玩手机也就成了必然。

(三)从考试考核制度来分析

考试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思政任课教师来说,对他们的考核,职称评定一般只和科研项目、著作和论文数量、级别及其获奖情况挂钩,这会让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不够,从而引发“隐性逃课”现象。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实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该思政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清楚,教师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的思考方式、讲课的逻辑思路、课程之外的知识素养都值得学生学习。

(二)激励思政课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方面,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我们国家如今的发展进程。另外一方面,在思政课程中及时引入最新的社会现实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力量,使学生深入角色进行分析。同时,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三)逐步推进相关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

加强课堂教学考核力度,并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独特之处,紧跟社会行业需求,高职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知识与行业标准有效结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将课堂搞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思政课程的考核制度,有必要改变当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形式上应注重多样化,考试内容注重多元化。另外,我们也应该在全校统一思想,建立大学思政教学平台,各科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培养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学习风气,自然课堂上的“隐性逃课”现象会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因素及对策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1(11).

[2]汤伟娜.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动因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3(39).

[3]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3).

[4]王炎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5]王茂胜,邵莉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客体[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l(4).

猜你喜欢

隐性理论课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