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2018-05-14张荣华
张荣华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慧的启迪开拓乃至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建立完美的审美素质,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高效性,应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一、突出音乐性的语言来讲课
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老师都非常的注意,甚至为了一个环节的过渡语都要反复设计,看看是否流畅优美而具有启发性。在授课过程中,我的语言也曾得到老师的指点,反思之下认为音乐课的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不能完全采取语文课的所谓提问要有层层深入,问题语言设置要简洁有效等。这些还都是一般的语言范畴,而不是真正有效的音乐语言。有节奏的语言是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也是教师必须应有的基本教学能力,专业术语的语言是第三要素。教师应影响学生对音乐各种要素的积累,了解更多的音乐语言,从而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要突出音乐的体验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紧紧围绕音乐而开展的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过程,没有围绕音乐而进行的非音乐活动,或者是将音乐做活動的背景音乐,即便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也不是真正的音乐教学。在教授歌曲《恰利利、恰利》时,我紧紧围绕音乐的印尼风格的节奏和极富特色的印尼语的歌词开展教学,设计了了解印尼风情、学习印尼语、自编简单动作辅助歌曲学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有一个难点就是印尼语衬词的学习,因为三年级的学生语感还没有很好发展起来,语速较慢,加上又是很长无任何意义的拼音,学习起来就非常的耽误时间,而且会破坏整体学习歌曲的情趣。所以,在这里我处理为一种劳动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不做重点单独拿出来解决,直接改为汉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将衬词的想象和动作感受做为歌曲的重点音乐活动,那就是劳动的体验和想象。让学生聆听后自编劳动的声音、或者是劳动的动作等。让学生充分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激发起学生对劳动的喜爱之情。如果总是为了解决难点而直面解决是非常不巧妙的一种方法,而且毫无音乐性可言。在后期的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都能将这种体验活动贯穿在歌曲的学习和欣赏中,学生往往是在教师设计的体验活动环节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表现音乐,在和同学的音乐互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还有很多学生自主创新内容,充分彰显了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体验性的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需要师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调控能力和高超的艺术素养,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反复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抓住儿童学习音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突出音乐的表现性
音乐通过音响可以表现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物体状态、环境气氛等。所体现的画面和视觉形象却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必须通过想象活动,然后调动自己的语言、歌声、舞蹈、演奏来再次表现音乐作品,这就构成了音乐的表现性,这也是音乐最具特色的一个特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智力的发展。
表现性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创造实践,他们可以把自己刚学习的小本领或者小创意都拿出来试一试,甚至很向往这样的表现。音乐特有的表现性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一个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一节课中设计或大或小的适合学生参与的音乐表现性的环节,或是技能的,或是情景的,或是游戏的,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音乐的审美、体验、感受为核心,突出音乐的表现性特点,深挖作品的内涵,将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想象 ,让学生从音乐的表现实践中学习音乐,再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本次的高效课堂和师带徒的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以上只是在反馈自己的不足的同时,总结的改进方法。艺无止境。那么,我所研究的艺术课堂也是没有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广博国内外的各种教学方法,借鉴更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老师们一起交流合作, 努力创建更完美、更高效的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