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民谣进课堂 一曲激起数层浪

2018-05-14范咏丹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情乡音升华

范咏丹

【摘要】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首本地的方言歌曲,牵出一堂特殊的欣赏课。引出一些小想法,得到一些小体会。方言歌曲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能以音传情、用音升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言歌曲;乡音;乡情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用独特唤起学生的热情

当下是信息时代,知识创造与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网络传播速度之快更是难以想象,学生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所有最新的信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陈旧的教材内容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课前甄选的教学内容会成为是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理想与否的基础。

以通俗歌曲《中国话》做导入,歌曲本身学生耳熟能详,能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紧接着引入独特的方言歌曲,同样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关注和学习兴趣。教唱歌曲《老老嬷》前,对该曲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拿出来先解释和跟读。“山背”“藤梨”“毛栗”“囡”“后生”“老货”“老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虽然很多外地同学短时间内学不会浓重的口音,说起来不是那么地道,但他们会不自觉地一遍遍重复练习。还主动让本地的同学帮着纠正,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模式不用老师刻意安排,学生们就很自然地运用起来,学习氛围非常好。

二、用乡音激发学生的乡情

歌曲《乡音乡情》中唱到:“乡音难改,乡情缠绵;乡情缠绵,乡音难改。一声声乡音,一缕缕乡情;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心窝。”在学习《老老嬷》中有特色的词语时,外地的同学都会说,我们那边是这样说的……脱口而出的是各自的家乡话。我想这会儿,外地的学生会很自然的想起家乡,想起家中的亲人,那一缕缕乡情定会在每个人心中升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我们身边,一些方言正在悄无声息地消逝,许多说惯了普通话的年轻人淡忘了温暖的“乡音”,能说一口地道方言的更是少之甚少。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这不正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吗!

虽然我们每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地人,而且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他们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他们虽没有在第一时间完全听懂此曲,但只要有学习兴趣,地域的差异并不会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教唱,外地的学生们也都唱得有板有眼,这也是歌曲独有的、不受语言限制的传播特点。

方言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有着信息沟通的作用,还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承载着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对家乡特有的深情厚意。充分利用好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四大价值,用方言歌曲传承乡音,以鄉音传递乡情!

三、用拓展升华学生的真情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鉴于此,我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部分设计了欣赏周边地区的方言歌曲,还留了收集乡音歌曲和改编方言歌曲的作业作为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前一阶段课堂中听乡音、忆乡境、思乡情的基础上,通过课后的作业延展,情感能得到再次升华,以此提升创造潜能,提高综合素养。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交融的进一步加深,普通话日益普及,许多方言正在慢慢消失。对方言的保护,要从唤起人们的方言意识入手。用吟唱方言民歌这种形式唤醒大家的方言意识,能第一时间触碰每一个游子最柔软的心弦,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能让欣赏者产生诸多共鸣。从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中获取特殊的精神力量,使体验者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有巨大作用。”当下,浙江省明确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中职音乐教师,音乐欣赏教学应始终将情感培养贯穿其中。以情燃情,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之源的体会,进而推动其内在情感升华,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戴建东.行走田园[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乡情乡音升华
钟 声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有些水声,像乡音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乡情
念旧物,忆故乡,诉乡情
乡情
乡音
乡音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