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来教育发展与人工智能
2018-05-14孟雪
摘 要: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包括中小学教育在内的各类教学领域。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工智能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整体教育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利用此项先进科学技术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这是目前需要积极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措施;意义
1 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分支,应用该技术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象人一样思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某一具体的(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包括中小学教育在内的各类教学领域。近年这种应用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
2 教育的影响
(1)升教学的交互性
应用智能代理与智能教学系统,赋予教育体系以个性化和交互性特点,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一些解释,智能代理技术就是由多种技术所构成的应用型集合体,通过科学利用这些技术来自动化完成由用户所委托的各项任务。其本身所具备的学习功能十分强大,能够主动且高效率地在网络资源中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收集起来,从而大大提升关键字匹配的精准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知识的筛选和收集效率有所提升,因此学习的交互性也会随之增强,学生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学生在学习时留下了很多踪迹,比如做练习题、测验的情况,历年的学习成绩,听课时的表情,平时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和朋友圈的环境。所有这些数据加在一起,可显示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都是有其特殊性的。而現在的教学系统只能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样进程与内容的教育,一个班进行进度划一的学习,学生一旦掉队就很难跟上。现在很多商业领域的技术。
(2)提升教学效率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当中,会让教学质量出现明显的提高。由于人的智能水平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够用语言来完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的则是如何运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而通过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体系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来将图文并茂的信息数据更好地展示出来。跨媒体智能将会在学习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人的思维与感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读书时读到“苹果”,脑子里就会出现苹果的形象、味道、咬下去的声音等,这是人类在形成“苹果”的文字概念时整合进去的形象信息。这也说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是由文字、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味觉信息、触觉信息等综合在一起,即跨媒体而形成的。
(3)建智能学习环境,为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实施智能教育需要技术赋能的智能环境。《2.0 计划》提出“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 等技术,可以重新设计、呈现全新的学习空间与环境,改变师生传统的交互方式与学习评价方式。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为学生更好增知增智、为教师更好地教学提供服务。通过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分别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全面推进智能教育环境建设的实施。通过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利用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分析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学习情境;通过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和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研发智能导师、教育机器人、学习伙伴等,辅助个性化教与学。
3 智能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在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教师来做。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或拥有了初步的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和手段,这为顺利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广大教师对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设备和基础软件等方面的知识能了解和懂得多少呢?
(1)开展师范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手段的教育培养。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师范生专业课程也要作一定程度的改革,及时去掉一些不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技术课程,重新设置新一代人工智能课程。要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学习与创造,深刻领悟人工智能对未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为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打下坚实的师资人才基础。
(2)开设中小学教师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培训课程。
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要帮助个别教师纠正只教书不育人的片面错误观念。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不是颠覆教书育人的模式,更不是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恰恰相反,它更需要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会给教师职业带来风险。未来的机器人教师有可能替代部分教师教书的工作,但育人工作是任何先进技术都不能替代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职业神圣与庄严之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十分有利于培育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同时也更有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继礼,殷云霞.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1667
[2]王林.人才短缺成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短板[N].中国青年报,2017.11(10).
[3]王正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1984.2:33-34
[4]赵素琴.海川.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新经济导刊,2017.7:26-27
[5]王卫军,蒋双双,杨微微.2016.基于协作学习的在线课程设计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68.
[6]肖广德,黄荣怀.2014.学习过程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设计研究——面向网络课程实施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9):85.
[7]郑兰琴.2015.协作学习的交互分析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简介:
孟雪(1991-),女,聊城大学教育科学17级研究生,专业为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