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引导研究

2018-05-14刘晓韬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摘 要: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盲目性、从众性,主要体现在冲动消费、人情消费、文化消费等方面。但其消费行为存在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没有维权意识等问题。对此,应当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引导城镇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关键词:城镇中学生;消费现状;消费引导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处于2000年前后的城镇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有了更多的能力和条件给予他们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城镇中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存在问题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所用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当前的城镇中学生,多是在父母以“宁愿苦了自己,也不要苦了孩子”的教育观念中培养而成的,对于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并无概念,中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既与其年龄阶段所具备的特征相联系,又具有鲜明的社会特性,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具体特征如下:

(一)城镇中学生消费特征

1.冲动消费特征明显

冲动消费是指顾客在外界因素促发下所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或者意识的购买行为,具有事前无意识、无计划,以及外界促发下形成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消费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性格还不够稳定。当其拥有了一笔可支配资金时,购买欲望增强。加之受到市面上各种有特色的商品的吸引,这就增大了盲目的冲动性消费的可能性。

2.人情消费所占比重日益上升

随着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近年来,人情消费在青少年消费文化中逐渐流行起来。他们认为人情消费是很有必要的,认为这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城镇中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在一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这些人情费用的支出,主要来源是向家长索取或者是压岁钱。

3.文化消费在闲暇消费中占重要比重

当前,文化市场呈现繁荣景象,文化消费在中学生闲暇消费中占有重要比重。城镇中学生的文化消费主要来自网络文化消费和娱乐文化消费这两方面。

(1)网络文化消费。中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期,其对于事物的判断还非常不成熟,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相对于枯燥的课堂学习,网络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快感和满足感,以至于很多城镇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将自己的零花钱大多用于网络消费。

(2)娱乐文化消费。中学阶段,是个体在整个人生阶段性格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个性,喜欢在群体里面突出自己,喜欢“炫酷”、“个性化强”的事物,容易感情用事的心理特征使得很多城镇中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用于“追星”等方面的消费。

(二)城镇中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

今天的城镇中学生倾向于高档型、舒适型消费,对物质的消费倾向远大于精神消费。男同学对名牌衣服、名牌球鞋、高档数码产品等消费非常感兴趣;而女同学的消费则大多在化妆品、护肤品、零食等方面。对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书籍的消费少之又少。

2.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城镇中学生的收入来源基本来自父母给予和压岁钱,没有劳动的过程,对于金钱的使用缺乏传统的节约精神,加之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都还不够,导致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这样既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又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3.消费维权意识不强

中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受到侵犯时通常会选择不向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申诉维权,而是默默接受。因此,许多黑心商家,利用中学生的维权意识差以及相关维权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诱骗中学生消费。

二、消费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城镇中学生而言,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学校这三方面。

1.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父母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消费观念、父母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不当消费行为与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成为中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起因。

2.受社会消费风尚的影响

中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的群体,其消费观念和行为自然对所处的社会有着某种程度的映射。而过早的接触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很容易使中学生的价值观扭曲,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进而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3.受学校消费教育的影响

我国中学教育中涉及消费教育的内容少之又少,对于学生消费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几乎没有开展过,这就使得提高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更具难度。中学生的教材中基本没有相关内容,这样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三、引导城镇中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

1.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消费教育引导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每日的时间分配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并且,父母作为其“第一导师”,其各种行为与习惯都对中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自然也影响着孩子的消费思维,因此,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消费教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校要创造性的开展消费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在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涉及的非常少,因此学校有必要创造性的开展消费教育来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同时增加培养和塑造中学生的正确消费行为。

3.传播媒介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当今世界已处于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时刻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动态。所以如果社交媒体输出不良信息,那么将对中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3因此,我国的媒体界应该多播放一些勤俭节约的新闻以及视频,从而引导中学生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4.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首先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唯利是图地用众多消费陷阱包围中学生的消费生活而漠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政府应加大對广播影视等相关文化作品的审查力度,抵制拜金主义等低俗作品。第四、成人社会依然要建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文化。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外国的消费价值观也随之侵入,超前消费、享乐主义、攀比炫富、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也在逐渐同化着中学生,这些不正确的消费观会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其消费方式关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形成,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应该受到正确的消费观念来引导。

参考文献

[1]周玉龙.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3

[2]王慧.中学生消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纪瑞.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0):165-166.

[4]何艳艳.中学生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德育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晓韬(1993-),男,汉,籍贯:湖南衡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