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2018-05-14魏占杰马景文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保护

魏占杰 马景文

[摘要]雄安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之中,要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将活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结合起来,将静态保护与历史文化遗存展示结合起来。

[关键词]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11-0028-04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这就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而这个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直接关系到未来雄安新区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结果,本文将雄安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分类,进而给出对策性的建议。

一、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盘点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距离北京、天津均为105千米,距离保定30千米,距离石家庄155千米,距离北京新机场55千米。雄安新区包括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安新县等3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千米[2]。

在1770平方千米的规划区域内,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曾发掘出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商周时代遗址;雄县、安新和容城三县均为千年古县,它们的建城史都超过了一千年的时间。大约在商周时期,这里是燕南赵北的标志性地区,现存燕南长城遗址、南阳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大约在1000年前后,雄安地区是南北宋与辽国的分界区域,错综复杂的塘泺系统和安州、瓦桥关等城防及边关地道,成為我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近代以来,雄安地区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出了近代化的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雄安地区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5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是容城县南阳遗址、雄县宋辽边关地道、雄县三各庄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3]。

从地形上看,雄安新区位于河北平原的中部,以平原地形为主。河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属于洪积—冲积平原,其形成是与大清河水系变迁与古黄河的冲击作用分不开的。河北平原地势起伏平缓,包括积水洼地、湖成平原以及河漫滩,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其中白洋淀是典型的积水洼地。今天,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白洋淀应成为它的“体形环境”,亦即白洋淀应成为雄安新区最重要的风景环境[4]。

古白洋淀虽然形成于一万年前,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几度干涸,到明代初年接近全部干涸。明朝正德年间(1505—1521年),杨村河溃决入淀,白洋淀的水面重新生成。漕河、府河、萍河、唐河、瀑河、清水河、孝义河、潴龙河、白沟河等九河之水汇入,白洋淀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明末清初,白洋淀地区连年遭遇大水,九河泛滥,堤防决口。为了防治水患,当时在白洋淀水域的周边大筑堤防,安新县境内的堤堰蜿蜒可数百里或数十里。1950年以后,又多次修筑堤防、水闸,特别是在根治海河的年代,淀区周围修建了数量不菲的防洪工程。因此,有人说:“现今的白洋淀水域本身即是一处大型的古代土建工程遗迹。”[5]

二、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化分析

关于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邓辉从历史地理分界线的角度作了划分。他认为,雄安地区历史地理分界线的演变阶段有三个时期,即先秦时期形成的燕赵分界线,北宋时期形成的宋辽分界线,明清时期的西淀与千里长堤。与此相应,雄安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遗存也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军事——交通历史文化景观遗存,塘泊——堤闸历史文化景观遗存,西淀——千里长堤历史文化景观遗存[6]。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划分,邓辉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是,如果要想涵盖其他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涵盖雄安新区的整个范围,仅仅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划分还是不够的。因此,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认定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既然认定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最重要的风景环境,而白洋淀本身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那么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就应该占有首要地位。在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中,最重要的是水工程建筑,也就是邓辉所说的塘泊——堤闸历史文化景观遗存和西淀——千里长堤。

白洋淀的水工程按功能划分,主要是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挡水建筑物就是堤防工程,白洋淀堤防总长度有230千米[7]:东为千里堤,北面是新安北堤,西有障水埝、马村小埝、四门堤,南面则是淀南新堤。千里堤和新安北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自唐宋时期开始修筑,以后历代屡加培筑,方有今日之规模;四门堤主要修筑于明清两代,淀南新堤为1960年新修。从目前状况看,白洋淀千里堤具有潜在的景观价值。

泄水建筑物主要是指枣林庄枢纽,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8°53′、东经116°05′,自南往北依次为25孔泄洪闸、4孔节制闸、100吨级船闸、赵北口溢流堰。枣林庄枢纽于1965—1970年间建成,其中以25孔泄洪闸和100吨级船闸最为壮观。25孔泄洪闸为平板开卧式闸门,每孔净宽10米,闸上设公路桥,汽车10吨标准,桥长105米,车道净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100吨级船闸闸孔净宽10.4米,闸身段长160米,上、下游各设一闸室,段长16.5米;船闸上下首设有交通桥,与闸门连为一体,总宽5米,两侧人行道宽0.5米[8]。目前,白洋淀的堤防和枣林庄枢纽仍在发挥作用。

第二种类型是文物古迹。雄安新区的文物古迹主要包括考古遗址和历史建筑两类。考古遗址当中,最重要的是容城县南阳遗址和雄县三各庄遗址,它们都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年中,启动了南阳遗址考古调查项目。通过系统考古调查,在南阳遗址周围陆续发现了刘合庄遗址、东王庄遗址等10处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形成了以南阳遗址为中心、面积达到18平方千米的东周至汉代遗址群[9]。

雄安新区的历史建筑,主要是战国燕南长城、雄县宋辽边关地道、雄县鄚州大庙、安州残存城墙遗迹、杨继盛故里祠、明月禅寺、山西村明塔。其中,雄县宋辽边关地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鄚州大庙久负盛名,历史上曾有“天下大庙数鄚州”之说,它们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第三种类型是名人故居。雄安新区三县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但保留下来的名人故居并不多。现存成规模的名人故居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坐落于安新县同口镇的陈调元庄园,另一处是坐落于雄县咎岗镇李林庄村的陈子正故居,均属于民国时期的建筑。

第四种类型是名镇名村。这里所说的名镇名村并非根据相关法规认定的村镇,而是雄安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村镇,以白洋淀区域的村镇最为典型。白洋淀的淀区水村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村落形态。白洋淀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村庄、田地、沟渠等交错分布的景象,人们依水而居,以水为生,因而形成的聚落就有了淀边村庄和淀中村庄之分。

淀邊村庄是指在淀边堤岸上建起的村庄,如端村、郭里口、大淀头,等等。这些村庄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依傍堤岸发展为码头和集镇,成为物资运输和交易的中心。淀中村庄是指在淀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上建成的村庄,如王家寨、圈头、采蒲台等等。这些村庄的村民依水而居,以水为生,与外界的交通依靠船只,捕获的水产品要运到外地销售,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从外地购买。这些村庄有着较为长远的历史,颇具代表性,也应该归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之内。

三、关于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这是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发展空间充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占用现有的村镇和土地,在如何对现有村镇和土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我们认同这样的判断:“要对雄安新区历史文脉、文化禀赋进行梳理、提炼和萃取,将既有的文化遗存、民俗文化、文化精神、生态文化作为新区发展的动力源和能量场,留住和传承新区历史文化记忆。”[10]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长张立方也指出:“应创新保护措施和展示形式,让历史文化遗存成为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融入生活,展现本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价值。”[11]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之中,要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将活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结合起来,将静态保护与历史文化遗存展示结合起来。根据前面对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类型的划分,我们认为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第一,要做好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之一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家园。水城共融,将是雄安新区最为鲜明的城市意象。白洋淀的水文化历史遗存数量丰富,且富于强烈的地域特征,做好这方面的保护工作,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必然要求。白洋淀现有的堤防工程和泄水建筑物,因尚在发挥作用,是不需要特意强调做好保护工作的。但是,对于未知的或不显眼的水文化历史遗存,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摸清底细,再付之于必要的、有效的保护措施。“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共融,通过生态修复、蓄水涵养等,突出淀水特色,打造水韵苇海的文化生态景观,是雄安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12]。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共融,是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的突出特点,也是白洋淀水文化历史遗存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足点。

第二,名镇名村的保护问题比较复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类型细分,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保护与开发。雄安新区平原村镇的保护名单比较容易认定,可以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规范性要求,保留农耕记忆,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难以处理的是白洋淀区域的淀边村庄和淀中村庄,尽管有“展现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水域生态景观,实现城淀共生共荣”[13]的要求,可为了保护白洋淀的水环境和塑造美丽的白洋淀滨水岸线,淀边村庄和淀中村庄都有被搬迁的可能。究竟应该保留多少淀边村庄和淀中村庄,恐怕是最具争议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尽可能少搬迁,如此才能保持白洋淀的鲜活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谈到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传承文脉、让城市记忆永续的话题时,说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城市的灵魂是人,传承城市文脉、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的主体应该是当地居民,城市文脉中应该有人们鲜活的生活。”[14]“城市文脉中应该有人们鲜活的生活”,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没有人们鲜活的生活,只剩下空洞的城市躯壳,就等于斩断了历史文脉。白洋淀区域的淀边村庄和淀中村庄,尤其是淀中村庄,已经与白洋淀融为一体,当然也成为白洋淀区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是第一位的。

第三,雄安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不存在争议,关键是怎样保护。对于没有多大欣赏价值的考古遗址,争取做成可供人们游览、参观的展示形式。例如,南阳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适度展开,南阳城址的面目会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而逐步显现出来,如何做好这处遗址的展示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文物古迹的保护不应是单纯的保护,而应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适度结合,否则就达不到保护的目的。

综上所述,解决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塑造雄安新区城市特色、保护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雄安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需要,更是守护雄安新区文化乡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04-02(1).

[2]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5-16.

[3]肖新新.延续历史文脉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N].中国文物报,2017-09-29(1).

[4]彭秀良.雄安新区:理想愿景或为中国式田园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17,(3).

[5]段宏振.白洋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历程[N].中国文物报,2017-05-19(5).

[6]邓辉.雄安新区规划需把握地域文化综合体特征[N].北京日报,2017-06-30(6).

[7]河北省水利厅水利志编辑办公室.河北省水利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307.

[8]任丘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任丘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131.

[9]肖新新.延续历史文脉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N].中国文物报,2017-09-29(1).

[10]李维意,赵英杰.雄安新区空间发展的三种形态探析[J].国家治理,2018,(17).

[11]肖新新.延续历史文脉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N].中国文物报,2017-09-29(1).

[12]田林,马宝全.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活力复兴[J].人民论坛,2018,(24).

[13]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14]周渊.城市文脉中应该有人们鲜活的生活[N].文汇报2017-03-12(5).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保护
河北雄安新区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认清建设雄安新区的根本战略意图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