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5-14赵冰琴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供给侧新时代

赵冰琴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这就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制度供给、技术供给、人才供给等三个长期落脚点出发,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02-0004-03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其中最突出的“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新变化而做出的准确判断。两个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新时代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

对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重大判断,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实践深刻昭示,只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根本任务取决于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科学论断。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的供给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十九大报告做出了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转变为“美好生活”,相对应的供给侧则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可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与供给两端都发生了变化。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不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有“非物质”的需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是拓展到了社会发展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沿着“主要矛盾—根本问题—根本任务—工作重点”的逻辑脉络,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国家实力。

二、新时代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代表的是根本问题,而解决问题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事物的发展方向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从本质上讲的就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新时代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这种矛盾关系从根本上体现着整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即物资长期短缺供不应求,所以采取了需求管理政策。通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努力,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许多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呈现出典型的以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为特征的“供需错位”等结构性问题。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无法自主生产依赖进口;虽然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一些农产品的供给如瓜果蛋奶的品质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我国消费者的高端需求也不能在国内满足,出境游消费更多体现在购物上,从奢侈品向普通日用品延伸。

因此,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在质量和服务等方面都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初在重庆调研时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解决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供给侧入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正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角度出发,针对结构性问题进行改革,这就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并且问题直指供给侧,好似放任需求侧发展,这就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

首先,要澄清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要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属于“一体两面”,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以谁为主、相互配合的主副关系。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一国的经济政策是偏向需求側为主还是供给侧为主往往要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抉择。我国在2015年底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可见,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使它与供给侧改革相互配合,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三去一降一补”,而是属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说,“三去一降一补”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矫正过往因为政府干预过多导致的资源要素配置的扭曲,属于战术性调整的部分多一些,只能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来逐渐达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下就是要做好“放管服”改革,政府要明确权力边界,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同时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第三,要始终铭记“初心”,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通过供给侧发力,提高供给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始终铭记“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经济社会也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加快推進行政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手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A.B.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因此,供给学派主张政府放松管制、减税降负、减少对经济的刺激与干预等。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不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的简单复制,是一场政府针对自身进行的革命。一方面要厘清权力界限,真正要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责任,管住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责担当起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设多方投入的集成创新平台和分享机制,为在全社会养成创新习惯培植沃土;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当前正是传统产能过剩而新产能尚未完全形成的“青黄不接”时期,原创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就带来了一次次生产力的大幅跃升。供给侧的颠覆性创新甚至能推动一个国家的根本性变革,英国、美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都受益匪浅。我国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从根本上取决于原始创新的广度与深度。为此必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原创、保护原创、激励原创的环境氛围。

(三)实施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因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自变量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人力资本作为其中最具主动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超越物质资本的巨大能量,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此,要着力实施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其中,企业家和劳动者这两类人是提高供给体系中人力资本的关键要素。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同时,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总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一定的窗口期,只有牢牢抓住当前和今后这段最佳时期乘势而上,才能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王玉华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供给侧新时代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