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模式的探索
2018-05-14蒋林华
蒋林华
[摘 要] 以无锡市公共培训平台建设的经验和优势作为切入点,对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意义及存在缺陷进行了分析,探索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218-02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不仅具有公益属性,也需兼顾市场化运行机制。因此,平台应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提升对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的吸引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政府培训平台开展实训和技能鉴定,与此同时还要对外省市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施有偿培训机制。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已经为167万余人次提供了实训服务,为近万人提供了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累计5万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培训服务,平台涵盖区域包含18个省、51个城市。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不仅能为合作单位提供实训项目,开展专项能力的培养,还能借助技工大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与鉴定等核心功能,更能向师资培训、技术沙龙、培训标准开发和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功能的纵深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要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公共培训平台,大力发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现在,我国公共实训平台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不进而退,公共培训平台建设仍需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
一、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的公共培训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财政资金全额投入建设运行的、以公益性开放市场化运作的、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培训平台。在运行之初,基地采取部分实训平台与社会力量(企业或培训机构)合作建设运行的方式开展业务。通过此方式,经过时间的验证,合作平台的实训项目在质量上形成了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质量良好的实训项目拥有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生源招募机制和完善的就业推荐模式,获得了教学质量和实训生产培训效率上的双重肯定。而另一部分实训项目却在运行之中和当初建设的预期目标渐行渐远。其差别主要受到培训周期及计划的影响、合作单位的运行能力的匮乏、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培训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
(二)政府平台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当前,公共培训平台的宣传和招募方式仍以传统形式为主,譬如企业走访、新闻媒体等,造成生源开发先天不足。再加上政府各级部门缺乏对公共培训平台构建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使政府资源的联运合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影响了政府资源在公共培训平台建设中的高效率性。
(三)平台运行的供需不匹配,设备利用率低。
从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部分高端设备的使用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其原因有:(1)职业院校的教师缺乏使用这些设备的技能经验,缺少课程改革的动力。(2)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公共培训项目的实际要求不匹配。(3)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职工的技能提升需求脱节。
(四)职教园区周边基地建设同质化,降低平台的利用效率
公共培训平台主要为职教园区内职业院校提供无偿的公共培训服务,但由于职业院校受到自身专业建设需求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門评审规定的硬性要求的限制,往往都具备自己的实训基地,甚至有的已经在示范性和引领性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公共培训平台利用率的提升。
二、平台建设优势分析——以无锡市为例
(一)产业发展前景美好
近年来无锡市在产业发展中表现强劲,比如,服务外包产业在接包合同总额、离岸业务总额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提升和发展。无锡市也正朝着世界基地、中国高地的方向发展自己的业务,但是人力资源的缺乏却成为无锡市外包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无锡市开始采取人才太湖工程,借助外引内训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和提升,特别关注产业急需的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培训。正因此,加速推动了无锡市人才技能的培训。同时,职业院校也和社会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大力开发实训项目,不仅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实现了院校学生培养和企业用工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无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定位明确,功能清晰
无锡市公共培训平台,其宗旨在于为企业、社会和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工作岗位急需的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其坚持人才导向原则和产业适用性原则,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和企业生产研发相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置换和功能置换。公共培训平台在秉承开放性、公共性、引领性的基础上不仅发挥了人才培育核心功能,还起到了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为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为实现企业用工、学生就业和院校教育三方共赢夯实了基础。
(三)具备良好的资质条件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发展,无锡市公共培训基地已经在建设思路、建设经验、建设成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认可。目前,无锡市大学生见习中心、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已经形成初步的品牌效应,这说明无锡市公共培训平台已经有足够的根基成为无锡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对无锡市公平培训平台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应当建立在对本地产业发展进行充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和目标界定,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思路,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在整合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培训效果与质量。
三、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造不合格项目
对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实训资源利用度不高、培训质量差、实训设备投入不足且消极对待平台整改的合作共建项目,采取责令退出的处置手段,并由公共培训平台对项目进行改造或吸纳新的项目。
同时,根据公共培训平台长远建设的需要,培养那些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更多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实训平台的合作共建中来。通过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现有设备,持续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全额投入、补充或完善实训设备配备,抑或通过挂牌企业职工实训基地、企业冠名实训室等途径为地方产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当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参与和专业培训的支持,更是公共实训平台形成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的人才蓄水池的助推器,不仅提升了平台的品牌效应,还推动了地方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平台公益性
公共培训平台依托政府资源而建,具备了为各级组织提供培训服务和鉴定场所的能力,因此,公共培训平台应发挥自身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龙头作用,与多个知名培训机构协作,让更多的实训生到该平台中参与培训和鉴定,完成设备利用率和平台公益性的双重开发。
(三)优化师资队伍的和实训教材的开发
公共培训平台需要发挥智库作用,对职业院校教师展开继续教育。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带领和牵头组织,组织公共培训课程;通过设置优秀教师奖励共享机制,开展教师柔性流动;通过推动职业院校课程、平台项目和企业研发生产之间的衔接,实现人才需求关联;通过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用工岗位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材等方式完成平台的升级。
(四)借助专业教育集团的力量
应用型人才是产业转变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因此要借助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先进培训机构),全面提升人才培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孵化方面的作用。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考察,公共培训平台可以吸纳诸如国内外知名教育集团的育人經验进行人才培训,使人才培养具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力量。
(五)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
以无锡市为例,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现有实训资源,发挥政府平台的公益性优势和技能实训的灵活性优势,先从人才实训做起,逐步发展到与项目开发相结合,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开发、生产带动人才实训,把项目实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为学员营造真实企业环境的氛围。
公共实训基地现有10万平方米实训区建筑面积的场地,计划实训工位约4000个,128亩地学员宿舍楼和餐厅等配套建设。对照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的认定标准,基地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增配实训设施设备,进一步扩大实训规模,满足建设人才实训的要求,力争尽早启动公共实训基地112亩地的二期建设,除新增符合地方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训鉴定平台外,还将建成一所国家级创业大学。
(六)落实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公共培训平台围绕人才实训中心要求,在内设机构上单独设立人才培训管理部,由单位精干人员,和国内知名品牌培训机构的懂业务的专业人员组成。借助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培训机构的力量,引入以项目经理、技术经理、职业督导师和专家四类人员为核心的师资团队模式,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师资队伍,进行人才培训的招生、教学、管理及推荐就业等工作。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可以依托政府平台在政策、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企业对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敏感性和组织优势,发挥师资、课程、管理和就业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社会公共实训资源的使用率,培养产业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已成为率先并且是唯一一家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单位,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对全国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为其他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范灵.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与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6(2).
[2]童卫军,任占营.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3]李明月,傅智端.“校政交互、多元共治”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