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史学习感触与运用
2018-05-14吴冰冰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分外美术史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与深入的学习,了解到中西方灿烂 悠久且日益发展的美术史,有了一定深层次的认识。
“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近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美术史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部分。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这些知识如瑰宝一般永远闪耀着它的光芒。对我而言,在知识的海洋中深深的被中国文化的精深与宏伟所折服。我好奇远古图腾的神秘,实用且富有神秘纹样的彩陶艺术;我惊叹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雄浑博大的美学风貌;我称赞魏晋南北朝的百家争鸣文化融合 和精致细腻的线条;我佩服大唐盛世艺术题材形式多样,山水画的独立以及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风格的石窟壁画。
说起西方美术,仿佛走进到了另一个新天地,与中国美术形式意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感受。在兴趣盎然中,乔托的觉醒,波提切利的韵昧,达芬奇的智慧,米 开朗基罗的激愤,拉斐尔的优雅,乔尔乔内的建树,提香的追求和丁托列托的视角,感受布勒格尔的气质,丢勒的才情,普桑的力度,华托的情调,大卫的理想,安格尔 的柔美,德拉克罗瓦的激情和莫奈的光影,深深吸引着我。另外,西方艺术流派及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华丽激情的巴洛克艺术;古典优雅的学院派;充满生活情趣 阳光的荷兰小画派;夸张扭曲的折衷主义;真实和谐的写实主义;抽象豪放的野 兽派;具有戏谑和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并掌握中西方艺术形式表达不同点并且提高了鉴赏能力。中国画作浸染几千年的儒佛道家的神韵,古朴典雅富有诗意;西方画作充满人文主义色彩,追求科学写实。
如果我们像波德莱尔一样把现代性定义为一种“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东西,那么我们正是在没有连续性的瞬时中才能以最忠实、最直接的方式去捕捉现代性。
对于现代艺术,我们暂且将之理解为一种现代风格。按照美国文化史家彼得.盖伊的说法,现代主义风格就是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一种氛围。先锋艺术家们其实正是在借助现代性中的这种自反性,使20世纪西方艺术的整体氛围呈现为不断流动和生成的状态。
19世纪伊始,所有与传统决裂所需的因素几乎都在巴黎聚齐了:激烈的政治变迁、快速的技术进步、摄影术的出现,以及令人振奮的哲学新观点。巴黎,正从一个中世纪般的迷宫变成一座现代化的都市。
而这种现代都市的环境,既将个人均等化,也激发对个性的追逐。
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被不断要求进步的工业化进程所改观,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古典主义文化发生了总体上的断裂,于是一种世纪末的情绪在欧洲蔓延,一场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各种艺术运动接踵而至。在 “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5-1975)”上,我们可以追随莫奈、惠斯勒、马蒂斯、毕加索、苏拉热等先锋艺术家的脚步,在碎片中思考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关联。库贝尔 巴比松画派、野兽派艺术家马蒂斯坚持自己对“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主张,创造了画作《美丽岛城堡》,该作品为亨利·马蒂斯转型时期的画作,在此之后他开始对形状和色彩进行极端简化。
阿方斯·奥斯伯特和亚历山大·塞翁的象征主义作品就是用寓言来回应现实,二者颜色选择的主观性更增添了作品的梦幻感。莫里斯·丹尼和埃利翁一样让颜色的主观色彩更浓烈,前者在《领圣体者》中关注出现在一场基督教宗教仪式中无名且模糊的年轻女孩群像;后者的风格在抽象和现实主义之间摇摆,他认为绘画主题之外最重要的是绘画这一行为。
如果说塞尚预见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形态,那么毕加索则把塞尚的预见变成了现实。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削减了其表现性和描述性的成分,力求画面结构的几何化倾向。不断把程式化的、概念化的,直到原有的东西破坏掉,重新开始是他的创造过程和创作理念,现代艺术的精髓也在于此。
毕加索更是用其一生不断质疑着自己的绘画和雕塑方式,聚焦他不同人生阶段就能发现其艺术风格多变的特点。毕加索这些可贵的艺术探索精神也给其他艺术家带去了深远影响。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如自动绘画和写作以及无意识等观点,20世纪的艺术作品反映出重主观、重幻觉、求神秘、求怪异、崇拜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偏重技巧、偏重表现“恶”的内容的种种特征。它更加关注艺术家对其自身和世界的情感和态度、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表现以及想象的本能和非理性特征。
西方现代艺术在探索自身方面愈演愈烈,艺术回归纯粹,重回平面、线条、形状、颜色和材质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艺术家更注重探索艺术创作中单纯的技巧和纯粹的艺术语言。
当我们独自体验艺术作品的时候,就如在一次冒险中体验到作品与我们自身的独立性。这种精神冒险,在当下看来是值得尝试的,我们要成为当代人,就意味着“去成为当代艺术家,这就像是一种祭献:
用我们自己的当前,去焊接当代的各种破碎”。如德国文化哲学家西美尔所言,我们自身和作品一样,都是审美性的存在。
我们同样也可以在皮埃尔·苏拉热的艺术中找到对“纯粹”概念的探索,光线是绘画真正的主题,它反映在作品的材质、肌理、色彩之中,这种沉静、审慎却又新奇的思考追寻的也许正是光的变化。
因为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同时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所以中西方在艺术表达上产生一定的区别。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 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 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由于中国画家们的学习,从而中国艺术又进入新的阶段。所以学习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让我获得一些体会,但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虽然我学习的很多、体会深刻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思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观念,就是因为中西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观念作指导,所以都有属于自己的作画风格和技巧,不断的发展。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西方美术一直屹立于世界的顶端。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中国绘画开始借鉴并学习西方的思想及绘画,这并不是中国艺术落后与西方,而是中西方理念不同。
中西方结合,一种崭新的绘画形成,从而中国绘画有得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觉得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不同于别人的创新意识这是对于以后作为一名设计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拥有这些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学习的借鉴其他优秀的作者及其作品,不断地充实和武装自己,这样自己才能不断地变强,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者。
作者简介:
吴冰冰(出生年份1994—9.1),性别:女,籍贯:河南省新乡市,学历:硕士,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