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
2018-05-14陈莹
陈莹
摘 要:西方音乐史是目前中国音乐学领域中极其重要、开展研究最多的国外学科之一。但是,当前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已进入严重的瓶颈期,在西方音乐史研究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文化缺失。为此,本文将具体探析这一问题,揭示文化缺失的表现,并总结有益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打破这一瓶颈,促进该学科教育与研究战略思维的同步转型。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研究;文化缺失;表现
一、西方音乐与中国视野
(一)中国视野
在中国,学者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非常深刻,甚至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视野”的学术命题。在《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孙国忠)中就提到了“中国视野”。但孙国忠认为以中国视野研究西方音乐史并不科学,因为对音乐这种相对独立的人文学科研究其实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劳作过程,它所表达的一定是研究者个人的旨趣,其中是不存在任何普遍意义层面的群体化视野的。反观研究理想却是能够超越国界的,在中国特色背景下以中国视野研究西方音乐史显然具有片面性,更容易引发学术冲突。以“中国视野”研究西方音乐史,它所要面对的是沉淀深厚的西方历史音乐学传统成果。中国学者以“他者”地位来研究它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学术身份边缘感与焦虑感。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在中文语境之上的“西方音乐”这一专有名词,然后再思考它的文化缺失问题。
(二)西方音乐
本文所探讨的西方音乐是中文语境下的西方音乐,它也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音乐史的主要对象。这一研究对象主体结构时刻都在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主要基于不同文明环境中的音乐文化现象展开研究,倡导人们对音乐文化观念的影响分析,希望基于科学精神实证主义来强调西方音乐史中人文关怀与意义思索的相关内涵研究,实现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当代学术转型。比如,在国内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就存在基于欧美作曲家中心传统研究方式的西方音乐向亚洲音乐过渡研究,它希望突破传统艺术音乐壁垒,以传统学术排斥在外的流行音乐文化来构建西方音乐史重要内涵。
二、西方音乐史研究中文化缺失的突出表现
(一)研究素质中的文化缺失
在国际音乐学术会议上始终很少见中国学者的声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文化等客观因素外,在主观因素上也缺乏在此方面具备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学术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是近几年来着重强调的,而在西方音乐史方面则包括对作品的感性体验能力、音乐本体分析能力及外文阅读与翻译能力,上述都是西方音乐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缺失任何一种都能阻碍学科发展,然而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对西方大文化传统的关注和了解的忽视也成为一种能力缺失。文化缺失指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大文化传统的缺失,其中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政治等。
(二)缺乏对音乐与文化的深度思考
我国在90年代十分重视西方音乐史方法论,出现了大量的如历史主义、实证主义、传记主义、性别主义及心里主义等,可以说将学科方法不管对学科基本原理、研究角度和途径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学科方法论有显著的差异,理论和侧重点也没有较高的针对性,然而在研究社会内涵方面却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历史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前者认为只有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存在才有音乐本体的形式演进,重点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因果关系,而后者则认为音乐文本与社会主义文本之间可以相互解释和说明,重点强调二者的“互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和新历史主义对历史事实叙述及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都给予十分看重的态度,二者对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也十分重视,但若缺乏透彻了解历史和文化及对音乐与文化关系的深度思考,不管什么方法论都无法发挥作用。
(三)文化素养较低
西方国家将音乐学科合并至综合类大學,我国则将音乐学科多设置在音乐学院。前者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和广泛的接触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后者即便设置在二级学院或综合类大学的音乐系中,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和专业音乐院校大致相同,再加上不断细化的学科专业,我国大部分音乐学专业学生除了对自身专业之前的音乐分支学科不求甚解外,还不重视文学、史记及哲学等人文基本学科的学习。例如某高校的音乐专业教育中,大部分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简单的介绍著名作曲家及著名作品,没有深入研究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由此不得不关注学术研究者的文化素养。对此,应扩大学科学术视野,拓宽音乐史视角外延,重视对音乐本体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历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我国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对象最早为西方艺术音乐,即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对此还要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研究并重视其对艺术音乐产生的影响,使自身具备多元化文化素养。
三、改善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建议
突破这一学科发展瓶颈,除了提高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自觉外,最根本的方式应该从高校音乐学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入手。以培养学生广博知识为目标,根据西方音乐研究的实际需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不同程度的西方历史、西方哲学美学史、西方文学戏剧史等课程。如果本校有既精通音乐学,又对其它人文学科有较深厚研究的学者开设课程,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音乐学学科的具体情况,遴选出最相关的历史或文化知识。如果学校没有这种学者,也可以从综合类大学聘请相关学者来开设课程。设在综合类大学的音乐系或音乐学院,应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条件,安排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或选修人文学科课程,并加大与人文系科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
四、结语
总之,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存在的文化缺失集中在诸多大文化传统领域中,如美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经济等,这种文化缺失已经渗透至国内诸多研究成果中。针对此学科研究瓶颈,教师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西方音乐研究的实际需要为研究生开设不同程度的西方哲学美学史、西方历史及西方文学戏剧史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文献,鼓励青年学子扩大学术视野,为西方音乐史研究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然.探析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246-247.
[2]刘海涛.浅析西方音乐史的学术传统与文化心态[J].北方音乐,2018,38(07):251.
[3]孙思.试析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心态[J].黄河之声,2017(01):120.
[4]刘海涛.浅析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中存在的文化缺失[J].北方音乐,2014(18):1.
[5]逸兵.作为“文化现场”的西方音乐——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一点思考[J].艺术百家,2006(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