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校园教育环境下的西藏生音乐实践活动

2018-05-14王婧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摘要】内地西藏生在存有文化距离的校园教育环境下从事音乐实践活动,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制约我校西藏生在校园教育环境下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两点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盼让内地西藏生在校园教育环境下有效进行唱、奏、赏、创等音乐实践活动。

【关键词】校园教育;西藏生;音乐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已有三十余载,多年来,办学格局日渐完善,取得颇为满意的成效。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内地西藏班在8年的办学历程中,从单独编班发展到混合编班和单独编班并存,培养规格不断更新,在提供教育资源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取得的成果可见一斑。然则当西藏班成为学校一道光鲜亮丽的风景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在存有文化距离的背景下从事音乐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校园教育这样一种具有传递主流文化,实现社会意义的标签性的环境下,显得尤为艰难。笔者通过观察调研,深度访谈,并借鉴西南大学侯首辉在其硕士论文《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成都西藏中学的调查》中涉及的关于西藏生内地求学的相关论说,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这里将制约西藏生在校园教育环境下从事音乐实践活动这一现状的因素概括为两点学习适应问题和心理适应问题。

学习适应问题。在主流文化指引力较强的学校中,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学习能动性、学习兴趣、认知等方面,与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并显现出个性差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此情况亦不例外。有调查研究显示:“在音乐学习策略方面,汉族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总体策略水平高于藏族高中学生……”藏民族學生在此之前耳濡目染的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他们熟识五声调式,并擅长以此开展音乐实践,而学校的音乐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课,无时无刻不在普及广泛运用的西洋大小调体系,导致他们被动地接受他们本民族音乐文化主体之外的十二平均律。普遍来说,西藏班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是不可否认的,但文化距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及知识的获取,致使在校园环境下的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得步履维艰。

心理适应问题。有研究资料显示藏民族学生在音乐感知、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方面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高水准。但在缺少民族文化特色,被主流文化占据的校园环境下,原本让人欣喜的情况却不尽人意,环境的转变让他们无法规避地存有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的心理。过于自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创造力。因为音乐实践活动可以是唱、奏、赏,也可以是创,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过于自信有时会有悖于所展开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成都西藏中学的调查》一文中作者就提到“特别是民族文化浓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主流文化的适应,会产生较多困难。”故而制约着西藏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两种现状,对于在校园教育环境下西藏生的音乐实践如何有效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针对学习适应问题,首先制定一套合理的西藏生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及符合西藏生学习认知结构和审美感悟的音乐课程教材等必然接踵而至并亟待解决。目前学校在音乐类教材的甄选上广泛选用的是幼儿师范院统一教材,原本是高效适用的教材,但对于西藏生来说,倘若任课教师不去兼顾他们的地域文化,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审美体验,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而盲目按照指定教材填鸭式灌输给学生,势必会弱化学习动机,也会使西藏生在适应异文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基于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艺术审美观,让学生包括汉族学生知晓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熟悉藏族民歌演唱和乐器演奏,有的放矢在教学中采用藏民族曲库中的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西藏生的发展,把他们如何适应校园音乐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掘能唤起西藏生对音乐学习的感性认识。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西藏生能够在快乐和幸福的情绪牵引下发自内心的用音乐表达内心,相信无论是吟唱、起舞还是弹奏、创作,都会是有价值的音乐实践活动。

针对心理适应问题,消除不适的心理现象是秉要执本,建立现实的期望,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西藏班专业素质汇报,根据西藏生所具备的不同的才艺情况进行才艺展示,在我校每年是必不可缺的。在此基础上,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可以将表演范围延伸到社会,如:“藏民族艺术活动进社区”,从而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了解、学习他们的民族艺术,也向社会传递着藏民族的艺术活力,此乃相得益彰。尝试在校园合唱团中融入部分西藏生,为原本由汉族学生组成的一般合唱团注入新鲜血液,或是组建一支由全体西藏生加入的民族合唱团,从而消除西藏生的自卑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藏族生和汉族生一起歌唱、登台演出,不仅开阔了眼界,从某种程度上为藏族生融入校园生活,适应异文化架起了桥梁。还有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可以在已有的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器乐之星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赛事的基础上推广一些带有浓烈的藏民族色彩的文化活动,尤其是藏族音乐、藏族器乐、藏族舞蹈专场等的展示,都体现着藏民族文化的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可考虑在校园网中增加一项少数民族音乐专栏、创设良好的双语教育环境来促进藏汉互动等,都有待于达成。诸多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西藏生和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团结,能够使西藏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态彻底转变,接纳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自己。在校园教育环境的背景下既融入了异文化,又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由此去发掘西藏生的音乐内在潜能,通过各项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施展他们的音乐才华,尽情繁荣他们的音乐创作。

藏民族是一个对音乐有着较高天赋和觉悟的民族,对于西藏生来讲,在存有文化距离的校园环境下被动地从事音乐实践活动,其效用和影响力并不佳,有时与参与的初衷背道而驰,从而丧失了音乐原本的价值。因为“学校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替代其他文化的适应过程,只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代方式。”但不容小觑的是,学校在传递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维系藏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实属积极的实施者。尝试在校园教育环境下将主流文化和本民族音乐文化加以融合有效推进藏族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为内地西藏生在校园教育环境下有效进行唱、奏、赏、创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如此才将音乐的内在价值和永恒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以上论述属笔者试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希冀能给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进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哈经雄,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志宏,单建鑫,陈辉.汉藏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比较——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西藏学校为个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5).

[4]杨剑.音乐疗法对中职西藏生行为障碍的矫正[J].职业教育,2015(03).

[5]成德华.西藏生艺术潜质的挖掘与培养[J].大众文艺, 2010(17).

[6]侯首辉.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成都西藏中学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2.

[7]张天澜.感知差异视角下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文化适应——以上海巧康中学的西藏学生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婧,音乐学硕士,讲师,任教于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钢琴、音乐理论等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徐州市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课题“内地高职藏族生校园音乐生活研究”(项目编号:18XSZ-135)成果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