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8-05-14唐智平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新课程有效性

唐智平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改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导致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难以提升。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培训其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成员参与不均衡,变成一言堂

小组合作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在实际中“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就成为他一个人的演讲,学困生就成了听众,可能学困生自己思考、理解到的知识点会被“好学生”提前说了,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正常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好学生”不但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也多。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就容易出现等级划分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2、组内讨论热闹,组间无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出示学习要求后,小组就此展开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每个成员都会有所收获。但当小组进行全班汇报时,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却少之又少。除了赞同附和外很少有不同见解或提出不同意见,就算提出不同见解也是自说自话,没有联系汇报小组的发言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已经同化了,个体除了拥有小组统一的答案,没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造成组间没有交流。

3、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一些学生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一些学生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教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發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组建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合理分工。组与组之间成员数量、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与调整原则和相对固定原则,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因为相互了解、相互团结是合作的前提,但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和频繁调整组员。小组组建后,教师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小组顺利高效运行。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如组名、组歌、组规、奖惩机制、口号、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3、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总之,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是小组合作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式,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其它教学方式结合,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贾桂敏.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24):64-65.

[2]孙晓娓.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有效渗透[J].江西教育,2017(21):58.

[3]张俊华.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22):56-57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新课程有效性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