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
2018-05-14巩晓莉
摘 要:19世纪末-40年代末期,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与变化,虽以失败告终,但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思想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此作为判断真理与谬誤的标准。自由主义虽然在近代中国失败了,但是自由主义的精神和价值仍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原因
自由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它并非产生于中国本土,而是发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后自由扩大到城邦政治生活中,成为一种原则。自由主义则是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的近代社会的产物。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是:1.政治自由主义,反对绝对主义,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宪政政府。2.经济自由主义,其基石是财产私有、市场经济以及国家较少对经济干预与控制。3.社会自由主义,关注社会正义,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权利。4.哲学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与权利,坚持个人至上的观点。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强制打开了中国国门,列强侵略、压迫中国的同时,他们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也由此进入中国。自由主义最初进入中国是在19世纪早期,当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自由主义在中国真正开始广泛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主要是严复和梁启超介绍。严复最早最系统的介绍了西方的自由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重大差别主要在于对自由的概念与理解。我们可以把严复和梁启超看做自由主义的先驱,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因为当时自由主义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救亡图存的权宜之计,而非终极性的价值追求。
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出现在五四时期,以张东荪、胡适等为主要代表,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高潮期。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自由主义并未成为近代中国最终的选择以失败而收场,究其的原因则表现在众多方面。
一、传统中国君主专制统治思想对自由主义发展的阻碍
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反对政府专制,认为国家应当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并对公民的各种合法的自由活动提供政治保障,认为公民应该平等地参与选举、立法等政治活动。但是,自由主义传入中国之时,当时的中国无法满足自由主义的政治需求。中国在长期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之下,国家的统治阶级代表少数贵族阶级的利益,普通民众没有权利和自由而言,专治、人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此外,长期的君主专制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圣君贤相和清官意识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它表现为奴性十足,人们不知捍卫自己的权利、自由和尊严,因此自由主义就很难在广大民众之间得到认可,所以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当时的中国无法为自由主义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政治环境。
二、近代中国缺乏自由主义发展的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大国,以自然经济为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的比重较小,因此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农业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大多数的民众都是农民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农业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大多数的民众都是农民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辛亥革命后的二三十年时间,中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市民社会有了初步发展,但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自由主义能够依靠的中产阶级。此外,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是少数城市知识分子,他们虽然发动了自由主义运动,他们为自由主义提供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力量,却无法决定自由主义运动的成败。社会层面力量的缺乏注定了自由主义是缺乏阶级依属的无根之草,这也成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近代中国忽略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社会主义自由、哲学自由等,经济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但是经济自由主义在中国却是被被忽视的。在近现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始终未曾获得与之重要性相称的一席之地。自由主义者们通常对经济问题缄口不语,要么是`均富、`计划、`第三条道路等反经济自由主义的常谈。近代知识界都表现了对自由经济的隔膜和排斥,中国的自由主义主要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虽然说说经济自由主义并没有完全缺席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只是思想史中的涓涓细流。在近代中国的救国热潮下,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作为其核心价值的经济自由主义被遮蔽,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也逐渐萎缩。
四、近代自由主义自身的不足
按照殷海光先生的说法,中国自由主义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不足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自由主义并不是出自中国本土,这也导致中国自由主义缺乏自身的理论建设,未能形成完整且严谨的理论体系,无法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传入中国的自由主义已是多种思潮的融合体,这使中西方自由主义很大的不同,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自由主义在中国语境下有遭到误读而发生歧视的可能。同时,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者这并没有实现中国化,也没有基于中国实际的理论。正是由于这种理论建构上的不完善,使得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根基肤浅、内力不足,理论常常难以让人信服,犹如水中浮萍,摇摇欲坠。
五、结语
虽因种种因素,自由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遭遇命运不济的冷遇。但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它所选择的方向之最终无意义,我们仍当以同情的理解去珍视这份思想遗产。
参考文献
[1]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4]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文化流派之比较[J].中州学刊,1991,(6):65-71.
[5]雷池月.主义之不存,遑论乎传统[J].书屋,1999,(4):4-8.
作者简介:
巩晓莉,1991.04.15;汉族;山东临沂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