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阳和楼记
2018-05-14樊志勇
樊志勇
阳和楼者,正定镇府巨观、标志性建筑也。昔与岳阳诸楼列华夏历史文化名楼。
唐大历元年(七六六),恒州(今正定)城因滹水灌而坍塌,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扩城至围二十里,筑子城于内,其南门曰阳和。古郡九省通衢,斯楼巍峨高大,领真定九楼之首。城台门辟双洞,宾旅往来莫不贯城而驱骈迹楼下,乃开交通上下道之先河。台上殿阔七楹,曾为府署帑藏之巨盈库。后置五更漏刻,以授人时。金元时期,真定为天下剧郡,四方都会。盖楼前繁丽,豪商大贾并聚,元曲犹唱,左右挟二瓦市,遂为早于元大都之杂剧创生中心。清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楼体多颓,堕而重修,廓基不侈于旧,此楼大修之末也。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有梁公思成赞其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之凯旋门。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城楼毁。一九六六年,城台与关帝庙毁,由是奇观恢弘不见。邑人惜之,呼唤归来。
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世,省市县党政领导尊民情,践行秉持正确之古城保护理念,有阳和复建暨古城风貌恢复工程启动。二零一六年四月,阳和楼前始建地下停车场七千六百平方米。九月楼始重建,二零一七年九月告竣。新建城台覆罩原址,下置桩基,径八十公分六十根,深三十二米,径六十公分二十四根,深二十六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台下遗址保护,可观原砖砌基址并两门洞青石地面。城台高九点二一米,长六十米,宽二十米,外砌青砖,内辟展陈。台上七楹殿高十一米,长三十一点二五米,宽十二点二米,与东西碑亭为砖木结构,并楼檐正中,前有阳和楼额,后悬广大高明,形迹皆同旧制。更有关帝庙宇,精美玲珑,悬梁串柱,倚墙两门洞间,踞宽六米、长五十米庙台之北端。台上石阶引向,有月台四层,一对旗杆高耸,三间牌楼迎客。楼前广场宽阔雄敞,环路交通绕楼两厢。周边新建院落十三处,有单体建筑三十八间,计三千六百五十四平方米。此楼与庙乃坊间俚称藏龙卧虎之龙头是也。
文化名城文峰复起,历史名楼胜图再现。今之阳和,忽如飞来,楼宇轩昂,檐桷彫焕,丹碧焜耀,风貌依旧。卓呼偉哉!时逢承办石家庄首届旅发大会,引万人左缘拾阶而上,临飘然一楼紫气,俯揽满城祥瑞,放眸滹水恒岳,瞻极瀛海太行。追昔而抚今,古城古韵,自在正定,举县勠力同心,谱写世纪篇章。
呜呼!今城市之竞争,固莫不以文化而论输赢。重建以守乡愁,登高方可望远。拥九楼四塔八大寺,创中国文化旅游名城。正定梦千载难逢,辉煌业更上层楼。余乐观其盛以记之矣。
(作者系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正定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孙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