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8-05-14陶月霞
陶月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7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中小学艺术课边缘化的状态也正被逐步解除。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我在积累教学经验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对如何加强农村音乐教育,有一些初步的见解和认知。
一 、德育基础,情趣引路
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和无限发展的统一体。我们如果孤立地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或现象显然是不行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孩子正值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相对欠缺,特别是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道德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行。如果只重视形式“教研思想”轻思想教育,忽视孩子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情绪、性格、学习动力、日常行为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差异,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都将误入歧途。
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有些孩子上课懒散,态度不端正。经常以各种理由逃课、缺课。甚至个别家长或监护人也为其找理由开脱。音乐教师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音乐教学中,及时由单纯的音乐授课转换为知识技能、价值取向、集体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贝多芬说:“把‘德性交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音乐教师,就要在这样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中物我交融。
二、寓情与美,培养兴趣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从增强音乐教材的趣味性、多样性、先进性入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愉快的艺术氛围,在日常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穿插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等方面的内容,让课本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让幽默、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与高雅、优秀的中外音乐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其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情感的体验与沟通都是一种审美意识的体现。教师的作用是搭建知识和情感的桥梁。让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原作品的审美情感内涵相沟通,从而保持与原作品一致的独特表现与体现。在教学中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性格和性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学习音乐充满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经常用眼神、表情和学生交流,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通过一次次的对视与学生亲切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情的倾诉、凝望、点头肯定和竖起拇指夸赞。只见学生全神贯注,热情高涨地点头微笑。此刻不需要更多语言,一切尽在音乐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在深深的陶醉和幸福之中。
三、自我提高,不断创新
个人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开放心智。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美育工作者,音樂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和积极的人生观。
单纯的音乐课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一味模仿,循规蹈矩,更是会遏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学生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快乐。因此,音乐教师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音乐课需要与多种艺术形式结合。音乐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为增强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发展空间。比如经常看、聆听著名歌唱家、演奏家的艺术表演。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朗诵诗歌、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我在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碰到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小学生由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表演,因为刮风下雨,坐车拿道具换衣服换鞋袜等给家长增加了一些麻烦。于是母亲对着孩子大发雷霆:“早知道这样就不要参加,下次说什么也不准参加了。”面对怒气冲天的家长和一脸茫然的孩子,我只好陪着笑脸,细心地跟她讲些孩子要磨炼意志要全面发展的道理。最后这位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搂着女儿鼓励她继续努力。当然,我也碰到过这样的家长,学校利用暑假搞鼓号训练,大家练得火热,一位父亲说给孩子报了校外文化课培训,鼓号训练会耽误她学习,强行要求孩子退出鼓号队伍,多次谈心劝解也无用。懵懂的孩子本来就觉得训练有点苦累,家长这么一弄,当然溜得快。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学会放弃,暂时放弃不等于对工作泄气,暂时放弃是缓和矛盾、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我想,或许过段时间,或许等孩子懂事一点,他们就会回想起来他们原来音乐课、文艺表演和文艺训练的许多美好往事。这时,他再来训练,肯定会更有激情,更有兴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和奉献,愿广大音乐教师都用一颗赤诚热爱的心,谱写创新奉献的音符,为农村音乐基础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其在蓝天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