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018-05-14祁海玲
祁海玲
[摘 要]美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传统应试教育发起的挑战。在音乐教学中,老师更要通过自身独特的方法将音乐教学与美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学变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美育教学;音乐教学;审美;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66-01
美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存在是大家的共识。毫无疑问,音乐教学是美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由此在音乐教学中深化美育教学,便成了广大音乐教师常常探讨的话题。那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需求到底是什么?要达到这一审美需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笔者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并就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大家分享。
一、音乐教育中的审美需求
由于师生们对音乐之美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使得音乐教育中的审美需求也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對崇高美的追求。在音乐中,崇高往往意味着悲剧,悲剧往往包含着崇高。其次,对意境美的追求。笔者认为,在音乐中,意境美往往是一种恬静的美。一曲音乐响起,让人们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恬淡与自然。挪威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第一乐章《晨景》用长笛、双簧管等乐器为听众营造出一种景象: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懒洋洋地照在大地上,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它的美,让人仿佛就置身在晨光之中,即便在寒冷的冬夜,只要听到它,人们似乎都不觉得寒冷。
二、在音乐教学中贯彻美育教学的途径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何种课程,只有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动力全部爆发出来,从而取得令人惊异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老师可以采用许多新式的方法,用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就用自身独特的表达手段来刺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时的学生,便能静下心来感受音乐的美感,在脑海中想象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情境,把自己置身其中,从而感受音乐之美。时间久了,他们便会将这种感受化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主动去分析,为什么会有这莫名的感动,为什么会有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音调,为什么听到它响起自己便忧伤或者快乐。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和想法,学生就会主动去对某个曲子,或者某个乐章去评判,去琢磨它为什么会影响自己。
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在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让他们尽情感受音乐的同时触碰到世间最真实的美。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极为重视,要鼓励教师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并且为这些新的教学方法配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让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都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世间的美好。通过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就可以推进美育教学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将美育教学的理念融入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去。教师要深入探究音乐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进行相应的规定,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感,也通过这种音乐之美感受到生活之美。
3.创新评价模式
与其他课程一样,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观性很强,通常是依赖自己对学生的主观认定。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时就要经过合理的改革。对此,笔者认为,新的评价模式至少得做到以下几点:(1)以综合性评价代替量化评价,教师要将评价标准细化,主要分为音乐知识、歌曲演唱、曲子弹奏等细目,并在这些细目上分别作出相应的评价。另外,评价以优良中差分级评价即可,无须打出具体的分数。(2)要切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而不是甄别哪些学生音乐水准高,哪些学生音乐素养差。只有这样,音乐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追求美感的舞台。(3)鼓励学生互评,并将其作为综合评定的重要参考。学生可以邀请同学对自己的音乐素养进行评价,同样的,任何学生都可以主动评价其他同学,这其中的环节没有固定程式,完全依赖学生自己。这个看似简单的互评,实际上是一个领悟他人音乐美感的过程,不失为一个锻造学生审美的良好办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推进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认真领悟音乐带给自己的美感,从中思索出许多对自己人生有所影响的事物,培养学生观察美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葛艳. 论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 教师,2014(32):64.
[2]杜卫. 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 教育研究,2014(1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