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眼观科幻片
2018-05-14傅煜铭
傅煜铭
电影回放
遥远的星系发生叛乱,银河系共和国解体,帝国崛起,黑暗力量打压着义军。在这种背景下,奥尔德兰星的莱娅公主截取了黑暗帝国的致命武器“死星”的技术资料准备送回义军基地,不料公主的飞船遭袭,莱娅公主被擒。机密资料能否被安全送回,重担落到一个叫卢克的年轻人身上……此前的银河系共和国,还有后来的帝国的势力范围,跨越了整个星系的尺度,这种情形不同于地球上的人类已有的认知。具有“原力”的卢克得到绝地武士大师欧比·旺的点拨,成为一名绝地武士,加入了义军的阵线。卢克和帝国黑武士光剑对战,终于救出了公主,并搭乘汉·索罗的“千年隼”号飞船一路进行“超空间跳跃”,躲避帝国军队的追击。最终,卢克驾驶飞船击毁了“死星”,义军获得胜利。
5月4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对于全世界各地的《星球大战》影迷而言,这一天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星球大战日”。这个非官方纪念日的来历是:电影《星球大战》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愿原力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被影迷取谐音变成了“于5月4日与你同在”。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且被众多影迷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开启了科幻电影的新时代。在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之前,科幻电影大多成本较低、制作粗糙,故事也通常围绕怪物或外星人展开。而导演乔治·卢卡斯却用这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向人们证明:科幻故事也可以通过影院流行开来,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电影在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一个遥远的星系”的故事时,加入了很多对未来科技的想象,让科幻电影更多地展现了科学与幻想的美妙结合。光剑、超空间跳跃、死星……这些“星战”中的黑科技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原力”是不是未来人人皆有的超能力?电影中又有多少情节,正在成为现实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文明的层次
《星球大战》中那个遥远的银河系,已经发展出了极高水平的文明。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在1964年提出一种将文明分成三个层次的方法,即依据能源功率的大小划分,可以利用的能量越大,文明的层次就越高。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文明的三种类型:类型一为“行星系文明”,这类文明可以掌控行星级别的能量,并殖民其他行星:类型二为“恒星系文明”,这类文明可以收集整个恒星系统(比如太阳系)的能量,并殖民其他邻近的恒星系统;类型三为“星系文明”,可以收集星系级别的能量。很显然,按照这个标准,地球的人类文明还没有达到“类型一”的水平;而《星球大战》中正邪两派的文明,应该已经属于“类型三”了。
“星战”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有多久呢?根据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组成岩石行星以及人类身体所需的许多重元素,尤其是制造武器舰船的金属,在很早以前的宇宙中较为贫乏,许多重元素都是通过超新星爆发,甚至双中子星并合这样的事件生成的。要产生足够的重元素,就需要足够的时间让更多的恒星走完一生。此外,生命的进化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比如地球从产生最早的生命到人类出现,经历了数十亿年。更何况,“星战”中的文明还需要演化到“类型三”呢。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星战”爆发的时间也许是在地球时间的百亿年后!
未来的武器
激光武器是《星球大战》中十分普遍的一种武器。激光的物理本质是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的光放大。在地球人类的历史上,已经有至少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和激光有关的研究成果。与自然界一般的光相比,激光的主要特点是:方向性好,发散角很小:亮度高,能量高度集中;单色性好,颜色很纯;相干性好。这些特点使得激光成为通信、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实现不同目标的优秀工具。在天文学上,激光被应用到了光学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技术中,作为明亮的人工导星,用于探测大气抖动对于星光波前的扭曲:通过改变望远镜焦面后方的改正镜的形状,可以实时校正这种扭曲,天文学家就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稳定的星象。而凭借探测到引力波而闻名于世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则用激光来测量时空的伸缩。
激光技术在很多方面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催生了激光武器,它们可以致人伤残,或者烧毁目标。目前人类的激光武器还不能像《星球大战》中的激光枪一样便携,但我们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激光的能量利用效率有可能会有效提高,这有利于将激光器小型化。而电影中的“死星”这种足以毁灭整个行星的激光武器,也不能完全从理论上排除它的可能性。因为只要能量足够强,用激光毁灭行星是可能实现的。
光剑可以说是《星球大战》的标志性武器了。光剑的炽热光束不是激光,一方面是因为光剑要有一定长度,但激光在被物体反射前会一直传播,无法局限在一定长度内:另一方面,两束激光相遇时只会彼此穿透,无法产生电影中武士对决时,光剑碰撞作响的效果。在人类目前所知的物质中,等离子体可能较为接近光剑所用的物质,这是一种整体呈电中性的、由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气体状物质,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都是等离子体。然而用等离子体制造光剑也有不小的困难,比如等离子体的形状难以精确限制而不泄露、炽热的高温等离子体可能灼伤(更可能汽化)使用者的手等。所以,光剑虽酷,但人间没有呀……
宇宙超能力
由于电影中的整个星系尺度很大,《星球大战》中的人物总是需要各种高速旅行的方案,以穿梭于不同的行星之间。如果“星战”的各种星际交通工具按照现阶段人类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航行,行星间的交流将难以实现,跨越多个地点的追赶与逃亡也就无从上演了。于是,电影中大胆使用了一种能够使情节顺利发展的幻想——“超空間跳跃”,许多战舰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时空之中,质量的存在会扭曲周围的时空,时空的弯曲表现为引力。我们知道,在平坦的时空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当时空被扭曲时,情况将不太一样。如果用一张二维纸片来表示四维的时空,首先假设由于大质量物体的存在,本该平直的时空呈现了图中弯折的形态。如果在A、B两点分别加上两个大质量的物体,那么这两点的时空会被严重扭曲,甚至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连接上下两面时空的隧道。这个隧道现在是A、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被物理学家称为“虫洞”。虫洞就是“超空间跳跃”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遗憾的是,虫洞还只存在于理论当中,并且可能难以保持稳定。
电影中还出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力量——原力。只有绝地武士和黑武士等少数人才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如果掌握了原力,他们就可以用意念移动物体、预知未来,甚至将自己的形象投影到另一个时空。然而,在现有的物理学框架下,还没有哪一种力具有这样奇特的性质。因此,这个设定被当成电影中“魔幻”的部分。
梦想照进现实
几十年来,《星球大战》中的一些超前想象,也都变成了现实,比如全息投影、平视显示、仿生义肢(卢克的机械手)、智能机器人……除了这些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在寻找太阳系外宜居行星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截至2017年底,乐观估计的已发现系外宜居行星数已达40颗。与此同时,科学家也在利用各种手段,搜寻地外生命迹象。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和宜居行星上的外星人共同生活,就像《星球大战》中所描绘的那样。不过不同的是,我们希望星系间没有大战,只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