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2018-05-14刘继伍
刘继伍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生态环境成为了各国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要想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的氛围中,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各行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想改变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现状,我们就必须以生态环境为国家建设的根本。生态林业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环境和生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缓解资源紧张状况,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文章重点就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途径
引言
现阶段,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构建生态和谐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形势下,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持续、稳定、适度、协调的发展,即强调社会发展的稳定健康,资源使用合理适度,世代分配均衡以及社会管理有序。在伦理上遵守人与自然的协调、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原则,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及相互促进,要求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即发扬城市生活的种种优点,又不失自然的纯美、清新和平静,达到社会文明公正、经济高效繁荣、环境优美洁净以及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1.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使林业具有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在生态效益方面要实现生态再生,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的林业自然资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实现经济再生,使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总收入大于或等于资产的总支出,保证林业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效益方面要充分满足社会的要求,使林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大于或等于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三大效益能协调增长,实现林业高效持续稳定的发展。
1.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技术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在人工辅助的能量和物质参与下,使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生态工程技术原理包括食物链原理、生态位原理、整体效益原理、生物共生互利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性生态建设原理、优化功能结构提高效益的原理以及林业生产限制因子作用原理等。
2 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生态工程的规划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说,生态工程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生态工程规划对于生态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生态工程的规划工作时,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和协调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生态林业建设的科学、合理。然而从当前我国林业的生态工程规划来看,大部分规划人员在进行规划时,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断的加大经济林的规模,长此以往不仅会让生态工程失去其原本应当具备的生态效果,同时也会因为单一的生态结构导致林区的防御能力下降,影响林木的生长,导致生态工程的经济效益降低。
2.2生态工程的质量问题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说,工程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确保了工程的质量,才能保障生态林业工程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导致对生态工程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阻碍。所谓技术上的问题,指的是在进行林木种植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不能完全的分辨出苗种的好坏,在栽培的时候较多的是使用传统的方法,没有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来确保林木的栽培和生长;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则是在进行林木栽培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作的执行,这样一来就使得林木种植产生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2.3缺乏足够的投入
在任何地区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都是一项较为复杂并且庞大的工作。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正常的进行。然而从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林业工程建设上的投入是较为缺乏的,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使得生态林业工程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3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研究
3.1合理规划生态林业工程
相比于其它工程,林业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高与管理特殊的特点,同时工程建设中存在较高的风险与动态性。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前都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做好具体的工作规划。生态林业工程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实现生态林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林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实际中结合工程所在地经济特点,制定具体规划,与当地经济相辅相成,结合当地资源形成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当地产业结构。
3.2做好病虫害检验检疫工作
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促进森林植被进一步扩大到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吻合的程度。建立健全病蟲害检验检疫体系,充分利用营林改造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合理调整树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通过营造混合林的方式,提高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林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整个过程坚持人本理念,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人才,不断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体系,提高人力物力使用效率,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3.3提升森林经营与管理水平
制定出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确保工程按照规划进行,同时建立健全林业改造机制,促进林业管理质量的提高,充分发动群众做好林木后期管理,完善生态林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管理,购置相应的管理护理设备,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林木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采伐规划,确保林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的外延发展模式,它追求的只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的高消耗,制约了后期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一个阶段,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林业管理思想,提倡现代林业管理思想,加强宣传保护工作,提高全民对于资源合理利用的认知,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中应大力推广使用技术,做好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最终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市场及现场调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当地林业产业基地,切实发挥林业技术推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扩大林业建设规模,对农民建立林业专业援助组织的行为进行引导与鼓励,帮助实现集约化经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工程的构建和人们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物质的要求渐渐提高,人们在对物质追求的同时还期望着环境的增强,所以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构建生态型的林业,做好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建立,为之后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调味剂,同时也为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弘强.探究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对策及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6(01):213.
[2]巩常林.试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J].农业与技术,2015,35(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