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18-05-14常肖晶邢馨月
常肖晶 邢馨月
摘 要:“立德树人”是大學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具有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导向作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科学内涵;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也是对教师育人树人的殷切期盼。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这个核心点。高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主战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遵循着正确的路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立德树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一、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这三不朽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立德树人”是对古代“三立”价值观,即“立德、立功、立言”的继承与发扬。“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是思想的先导,新时期新形势,“立什么样的德,如何立德,树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树人”在新时代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依据以及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道德困惑甚至道德迷失,由此引发的社会失范行为使得人们对学校德育产生质疑。校园欺凌事件影射出的人性恶劣,屡禁不止的校园裸贷风波,缕缕不绝的高校自杀事件,这些时代之殇,无不刺痛着家长、教师的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主渠道主平台。然而学校教育出现的培养考试机器的现实和培养人的理论呼吁之间的矛盾,学生综合素质与时代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让国家反思什么是教育的根本,什么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最终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教育事业迎来了革新的新时代,进入了内部精装修阶段。如果说以前的教育更多在宏观上进行体制改革、提升办学条件等方面下功夫,为教育发展打下了外部基础。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则应聚焦在培养人的素质上,更注重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二)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就是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强调的是道德养成,“树人”强调的是能力培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立德使人成人,树人使人成才,培养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这一说法的内涵中不止阐释了“如何教育”的问题,更明确了其”将成人放在成才之前,将为人放在为学之先,将重点放在培养“人”之上”的教育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融入到专业课堂教育当中,而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全面型、复合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高校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只有将大学生教育成有理想,有信念,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新时期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立德树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远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人、引导人、成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激发斗志的一面旗帜,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实际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立德树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粘合剂,形成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把每一位高校大学生汇聚成集,使大学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由心而生,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的热爱与维护的向心力。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正是依据高校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广大学生追求“止于至善”这一最高境界。现代大学的教育本质,是重视做人教育,育人为本,把德育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位置。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引领在校大学生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品性,授教于其立身之本,即为学会做人之道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引领导向作用,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念失范、價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和现象。把“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一个社会中最具有生机的组成部分。把“立德树人”确立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优秀人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富民强国”,历史任务是学习、工作和奉献。今日的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3]李炳义.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4,(05).
[4]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05).
[5]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宄,2013,(07).
作者简介
常肖晶(1993-),女,满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邢馨月(1993-9),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