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
2018-05-14曾懿禛
摘 要: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任重道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在中国两个社会阶层----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确实不争的事实,因此必须重视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深究原因,最终分析了解决的办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城乡问题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本文对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深究原因,最终分析了解决的办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地区间差距明显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收入基本分成两组:七个东部沿海省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和内蒙古属于高收入俱乐部,其他省份则属于低收入俱乐部。内陆省份的人均收入只有沿海富裕省份的60%。
(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首先,往往垄断性行业收入相对特别高,电信、电信、航空、石油、供水供气等等,这些行业的而收入往往高于其他行业。就当时热炒的中石化“500万吊灯”事件,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都反映出了这种垄断型行业的收入之高。其次,是行业内贫富差距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理人士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差距较大。
三、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因素
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而限制中国的各种发展,使得中国愚味无知极端贫穷,以至于当时中国变成殖民大国口中的肥肉。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后,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政策,农产品价格相较工业品,价值同样重要,但是农民获得的回报却相对比较少.这种政策一下子便拉开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但是,不可讳言的是,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在趋于强化。在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十分突出,除了受工业化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关键还是制约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诸多体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地区间发展的差异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实施梯度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和地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国家大量的资源和政策向东部地区倾斜,帮助东部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足、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相对不同,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因此能否借助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也反映了居民富裕的不同程度。
四、縮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一)改革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就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来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从而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国家要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通过立法、税收、金融等手段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从而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另外政府应大力提倡第三次分配,鼓励富裕群体自愿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生存环境。
(二)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
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目前还是比较突出,国家的基本政策一直以来是倾斜于工业,在今后,政府应该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贫富差距,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平孵化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让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农村教育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短板”,比如始终保持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4%及其以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
五、结语
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任重道远,我们在充分了解了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之后,要鼓励全民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坚持公平与效率并存,从自身、市场、国家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个人素养,依法惩处各种不公正有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为,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梅萍,陈华,苏大军.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J].中外企业文化,2007(1):22-24.
[2]李军,冉志.我国贫富差距的社会原因分析——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解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80-83.
作者简介
曾懿禛(199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