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2018-05-14吴沙沙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吴沙沙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老年人口的上升伴随着青年人口的下降,使得社会开始呈现未富先老的局势。当老年人越来越长寿的社会背景下,关注老年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幸福度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介绍老年生活质量相关描述,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入手,对中国养老模式展开论述,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质量;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养老市场机制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过程中,老年生活质量研究中有着独特的时代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老年人口问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

1、老年生活质量概述

1.1生活質量定义

生活质量又名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起源于美国,用于测量社会发展水平,个体对环境的主观体验和感受。1975年被定义为:由个人或群体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良好生活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测量结果用幸福度、满意度来表示。1993年,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参与的WHO生活质量研究组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生活状况的体验。

1.2老年生活质量界定

老年生活质量包括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发展水平、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发展和周围环境发展。1995年被提出有两个分类四个方面构成。分内部和外部其中内部包括内部躯体和内部精神,外部分为外部物质和外部精神。内部躯体和内部精神分别对应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态。外部物质和外部精神分别对应着收入、住房等物质因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亲朋好友的关系、邻里关系和业余爱好等。

1.3老年生活质量调查内容

某社区选取24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病史、退休收入状况,询问调查了身体状况、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老年人的身体情况。38.2%认为自己身体不错,46.5%认为身体一般,15.3%认为身体不好。从中得出老年人身体不是很好,应加强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老年人患病情况:老年病种类较多,其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较多,没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仅在受调人口的11%。68%的老人会在患病后选择去医院看病,51.2%的老年人认为看病并不难,只有8.7%的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对此建议政府在不发达地区增设医疗点,方便偏僻地区老年人就医。对老人参加定期检查身体的调查显示,47%的老人愿意有偿定期参加,36%的老人在免费的情况下愿意参加,17%的老人不愿参加体检。建议政府加强宣传,社区配合多进行免费体检的活动,附赠些小礼品,让老人明白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

第二,老年人的心理状况。49%的老人有时会感到孤独,仅有23%的老人从不觉得自己孤独。老人一辈子辛勤工作,退休后对空闲的生活不太适应,加上身体机能的后退无法再像年轻时疯狂游玩,更加注重身体健康,退休后远离了曾经的工作同事的圈子,偶尔会泛起不被需要的空虚茫然感,如果家人不重视和及时疏导的话会让老人陷入孤独的自我挣扎中。鼓励老人退休后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多参加社区活动,棋牌室老年活动室广场舞等活动都可以帮助老人充实生活增加幸福感。43%的老人希望和老伴一同居住,子女帮忙养老。34%的老人新网和子女生活在一起,23%的老人希望与老伴单独居住。老人对物质的需要没有太多,比起充裕的生活老人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子女时不时地来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吃吃饭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做子女的也应该时常关心已经老去的父母,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他们在老年生活中可以开心快乐满足。71%的老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还是有10%的老人认为自己不幸福。我们要尽可能地陪伴老人不让她们感到孤单,注重老人的内心需求,陪老人时少看电子产品,当老人有家人陪伴在一旁时,感受到了家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

1.4老年生活质量意义

老年生活质量是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标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老年人一辈子辛劳工作付出,如果到了晚年还无法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就无法再拉起旗帜喊口号要求无私的奉献精神了。社会发展体现在资源的共享,人人平等分享社会财富,各尽其能各有所得。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让每一个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全体人民的心愿,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负责任的政府、担责任的社会和敬老的后辈。

2、中国养老模式

人数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受计划生育影响,老年人口比重飞快增加,老龄化问题高居不下,养老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据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呈现“未富先老”的情况,老年人口的上升随之是青年人口的下降,长久发展将会导致劳动力的缺乏,伴随而来的是长时间的经济负担。

2.1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最基本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其他养老方式大多是从这两种发展而来。居家养老指的是老人居住在家里,由子女或亲属负责照料看护,由家庭解决全部的养老问题,实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得到生活保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首选居家养老,养儿防老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观念,但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家庭慢慢演化成421结构,老龄化的影响年轻人口的减少,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年轻人还没有正式开展自己事业的时候身上就已经被上了沉重的养老负担,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这时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模式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机构养老的主要载体是敬老院或老年公寓等,特点是规模较大,老人数量较多,有利于帮助老人避免孤独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但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是,数量少、人员配置不专业、质量良莠不齐,管理还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