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传说”
2018-05-14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8年2期
“游轮”为何物?清朝末年拖着大油辫的士人们见了此物,必要大声疾呼:“烧之!毁之!”
在唐宋诗词里,多有“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的诗情画意,或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羁旅忧思,“船”总是个软绵绵的意象。清末,大批“夷船”进入国人视野,与之相伴的是战争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引出了诸多啼笑皆非的趣事。
1. 夷船被风吹来
1840年6月2日,英军入侵,两艘战船驶入沈家门港口。众官兵见后奔走相告,慌乱不已。然总兵大人张朝发却淡定地说:“夷船被风吹来,常有之事,无需惊讶。”后来发現夷船越来越多,朝发兄也急了,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有位仁兄一拍脑门,道:“广州禁烟,夷船被迫来此,此处将成为贸易大码头,我等工资要涨了呀!”
2. 我只是一个小火轮我得罪了谁
郭嵩焘,清朝首任出使西洋的钦差大臣,也是首任驻英法公使。因“穿洋衣,好洋习,赞洋政”,在朝中颇不为人待见。无奈之下,不得志的郭嵩焘称病乞休,归隐乡里,乘小火轮回到湖南老家。淳朴的乡民们见到小火轮,惊奇哗然,随后立即召开宗族大会,硬生生给郭嵩焘加上一个“沟通洋人”的罪名,唾骂他,责罚他,还将小火轮给焚毁了。呜呼哀哉!想必郭嵩焘在乡里也没有好日子过,小火轮更是“死”得冤屈呀!
虫子物语:
真实的历史可能看起来荒诞,敌人的战船已经向我们开火了,还自欺欺人地说是被风吹过来的。几百年的闭关锁国,让曾经的中国落后、挨打。今天我们能够在游轮上自在畅游,是开放和包容的功劳,更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的硕果。希望同学们在嬉笑之余,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