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4徐春燕闫加力邹辉
徐春燕 闫加力 邹辉
摘要 在综述宣恩县硒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硒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宣恩县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188-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 industry in Xuanen County, this paper use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elenium-enriched industry in Xuanen County,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fac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elenium industry;Development status;SWOT analysis;Xuanen County
隨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营养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生态、健康的农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硒元素是目前已知的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营养、医药及其生命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食品补硒是人类补硒的主要途径,发展富硒产业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与农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宣恩县位于“世界硒都”恩施州,拥有丰富的富硒岩石资源及煤系地层。宣恩县达到富硒标准(≥0.4 μg/g)的土壤面积为1 806 km 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93%[2]。恩施州早在1992年就把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该州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依托硒资源,着力在硒产业上做文章,确立打造“世界硒谷”的发展目标,并把硒资源开发利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最有效的抓手,作为州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谋划和推动,硒产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3]。
作为恩施州重要的富硒资源地,同时作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之一,宣恩县硒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州前列。突出发展富硒茶叶、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富硒烟叶、富硒药材、富硒畜牧业等六大产业[4]。特色产业占县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富硒农业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1.1 富硒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宣恩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孕育了“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等一大批地方特色产品。2015年,产于宣恩万寨乡的“伍家台贡茶”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荣登“湖北最受欢迎十大茶叶品牌”榜。
2007年,宣恩与湖南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种植富硒贡米取得成功。其中,“木龙寨”大米和谷物制品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标识,宣恩富硒贡米系列产品在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博览会上数次获得金奖。
1.2 富硒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宣恩县根据富硒土壤集中连片分布区块,依托当地现有特色产业基础,建成了不同的富硒特色产业基地。
茶叶是宣恩县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已建立了多个富硒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这些基地主要以农户以茶园入股的形式入股,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伍家台贡茶产业集群是其中的代表。它涉及18家企业,辐射茶叶基地6 667 hm2。
宣恩县境北有覃家坪贡米,南有木龙寨贡米。以此为依托,宣恩已在黄家河、木龙寨、覃家坪、西坪等区域建立富硒贡米核心种植基地。
目前,宣恩县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480家,带动农户6.2万余户,辐射基地2万hm 其中,伍家台贡茶专业合作社、富源贡水白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
1.3 富硒产业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椒园生态产业园是宣恩重点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52.86 hm2。目前入园企业总数达到53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家,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配套产品及商贸、物流服务的企业17家。初步形成以土家爱食品、大派食品、宣桃茶叶、亚麦食品等骨干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集群[6]。
1.4 富硒产业链初步形成
“中国硒谷·上好硒博园”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园区规划有5万m2的商铺区,是现代富硒产品物流集散园区建设的重点支持项目。项目以打造全球最专业的硒产业营销大平台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最专业的硒产业交易综合园区,力争实现富硒产品的采集、展示、交易、物流、技术研发、商务洽谈、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等一站式、多功能、现代化的硒文化体验式交易中心,让硒产品走出大山。
硒博园首创硒文化产业概念,以硒文化体验中心带动硒产业发展、硒文化建设、硒产品流通等。硒博园通过全国连销总部、电子商务总部、生产商展示总部3大营销中心,及电子商务、展销交易、检测认证、品牌孵化4大平台,立足武陵山区,面向世界,兼顾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利用万余终端,打造硒产品流通平台[7]。
1.5 富硒产业发展标准初步建立
宣恩县修定了伍家台贡茶地方标准。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发布了《伍家台贡茶》《伍家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伍家台贡茶加工技术规程》《贡水白柚》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制定了10余项相关制度,使出口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标可循、有规可依。初步建成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4]。
2 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区位优越。宣恩地处我国主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上,30° N,黄金分割线穿县城而过。平均气温15.8 ℃,无霜期294 d,年降水量1 491.3 mm,境内无现代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多类生物生长,同时也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宣恩交通方便,县城距恩施机场39 km,距宜万铁路恩施火车站42 km,椒园工业园距离沪蓉高速公路谭家坝出口仅26 km,209国道横贯全境,正规划扩建成一级公路,即将成为鄂西南连接湘、粤新的黄金通道;椒石省道已设计改建成高等级公路,东接沪蓉高速公路穿越我县境内,西接重庆黔江区,是华中连接西南的大动脉;正在规划设计中的安张常铁路(陕西安康至张家界至常德)从县境内经过;县内各乡镇均通油路,县乡1小时交通圈已形成。宣恩即将成为鄂西南腹地新的交通枢纽。
2.1.2 资源优势。宣恩县地处“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級资源所在地——鄂西南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富硒岩石资源,更是拥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93%的富硒(≥0.4 μg/g)土壤资源[1]。硒主要来源于宣恩县广泛分布的富硒地层和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富硒残坡积土壤,因此来源稳定。富硒土壤集中连片,利于集约式开发。并且土壤中伴生锌、碘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属于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
该地区种植的茶叶、玉米、油菜、水稻、烟叶、马铃薯、高山蔬菜、药材等硒含量稳定、有机硒含量较高,为无毒副作用的天然富硒作物。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该地区的羊、牛、奶牛、生猪、禽蛋等也具有较强的聚硒能力,且硒含量较植物性产品高。
2.1.3 产业基础良好。宣恩县特色产业开发基本形成了“三个链节”。首先是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广大农民和技术推广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总结了一些好的栽培模式,建立起一批专业基地,形成了“基地链节”;其次是加工企业异军突起,“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企业链节”;再次是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已敲开欧盟、韩国、日本、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外销市场,形成了“市场链节”。宣恩县正在加快对硒资源的深度开发,“全省十大富硒土壤开发及硒产业发展重点县”申报工作基本完成。
2.2 劣势(Weakness)
2.2.1 富硒产业认知不足。从宏观层面讲,宣恩富硒产业基本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且低层次竞争明显,尚未有效形成专门的产业集聚供应。大多数人对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之甚少。
虽然富硒产品品种日益繁多,但产品的同质现象严重,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知识产权保护未得到重视,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同时,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许多农户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2.2.2 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宣恩县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富硒产业以初级产品开发为主,对资源依赖性较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集聚程度低,企业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竞争力不强,规模效益不高。传统服务业仍然占主体地位,旅游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强。
2.2.3 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显现。农业固废大量增加,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畜禽粪便处理问题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水质型缺水的矛盾日渐凸现。宣恩地处山区,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雨雪冰雹等灾害易发,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体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压力加大。
2.2.4 体制机制不新,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传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与城区在投入、保障、教育、卫生等政策体制上存在种种差别,亟需改革创新来推进统筹。制约工业发展的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环境保护、企业用工等“瓶颈”问题较为突出。招商创业、全民创新氛围不够。富硒产业人才缺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3 机遇(Opportunity)
2.3.1 开发环境有利。首先,宣恩县已被列入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试验区范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其次,省农业厅、科技厅将发展特色富硒产业列为农业科技开发重点。《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宣恩县是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市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14—2023 年)》中进一步明确了“将恩施州硒产业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投资主体多元、经济效益显著、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装备现代、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效产业,使硒产业成为恩施州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点,将恩施州建成为引领全国硒产业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形成硒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文化的世界中心地位”。作为恩施州富硒资源丰富、富硒产业发展突出的县市,宣恩县是恩施市实现富硒产业这一宏大目标的重要筹码之一。同时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和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为宣恩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3.2 农产品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的直接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蔬菜类食品、保健类食品和加工型食品的需求上升;普通型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下降,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加;加工业转化需求大幅度上升。当前,绿色生态已成为时代潮流,拥有健康是人们的永恒追求。宣恩县土壤富含硒元素,通过植物、动物的自然循环形成天然富硒食品,完全符合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硒元素独特生理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保健品市场快速发育,为宣恩县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
2.3.3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随着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已成为趋势,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紧迫,任重而道远。富硒农产品的本质要求就是绿色的、环保的,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顺应农业发展的潮流。
2.4 挑战(Threats)
2.4.1 来自国内市场的挑战。资料显示,全国已约有21个县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生产硒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多家。富硒地区积极利用富硒农业地质环境,开展富硒农副产品研发,发展天然富硒产业。一些非富硒地区,通过使用硒肥、富硒饲料或富硒饵料,生产富硒农副产品,富硒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4.2 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宣恩县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农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力水平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不协调,因而对富硒产业的开发和支持力度还不到位。
2.4.3 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优势不突出。具有富硒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对富硒食品产业认识不足,发展富硒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也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未能很好地形成。
3 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制定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
以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综合价值为基本前提。组织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各乡镇根据各地富硒资源优势进行详细富硒农产品开发规划。通过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富硒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措施等。有力促进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推进富硒资源开发工作进程,推动宣恩县富硒产业发展的进程。通过产业规划,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根据区域经济合理性原则合理布局富硒农业产业群,引导各类富硒产业发展。
3.2 实行政府主导,建好服务平台
一是强化保障措施。组建专班、机构和相对应的检测研发平台,配备专职管理干部,并明确职责和任务。设立专项支持资金,用于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新产品补助、鼓励申报自主知识产权、奖励硒产品开发的科研成果,为企业争取项目提供配套支持等扶持性措施。积极发挥现有富硒产业基地、产业园和交易平台的作用。二是建立硒产业项目库。切实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富硒资源开发项目库,大力引进知名企业来宣恩建立富硒原料生产基地,兴办、联办加工企业。三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全市硒资源普查,通过检测掌握其硒含量,建立档案,对达到硒标准的区域实行挂牌,并通过市场方式拍卖其经营权;对没有达到硒标准的区域,通过补硒的方式使其达到标准。在达到硒标准的区域内按市场需求生产加工对应的产品,建立硒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为硒产品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的融资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硒产品专业化市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修建度假村、疗养院,立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硒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3.4 加强富硒产品科普宣传
发展富硒产业,目的是推进全民补硒工程。政府及相关科研单位需普及推广科学补硒、安全补硒知识,积极宣传硒产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明确缺硒导致的严重后果,凸显硒元素的生命价值;发布人体补硒有效性的权威数据或结论,增加人们对补硒的了解,提高对补硒食品的辨别能力。开展专家讲座、主流媒体推广、网络商城宣传、富硒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使补硒概念深入人心。
3.5 培植產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富硒农业转型升级
在加强富硒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富硒农业发展基金,加快培植富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高科技富硒农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富硒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富硒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开发富硒产业链价值,构建富硒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富硒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3.6 实施天然富硒品牌发展战略,发展富硒文化
富硒资源是大自然对宣恩县的恩赐,在保护开发富硒资源的过程中,要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在保障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富硒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名牌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为主的富硒产品品牌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广告宣传媒介以及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举办各种农业文化活动、富硒农业学术研讨活动等,全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富硒产品品牌、名牌,促进富硒农业可持续发展。
富硒农产品的品牌的提升,不仅提升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也体现了该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并能将富硒农产品基地打造成为旅游观光景点。
3.7 加强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发展富硒产业,“安全”和“质量”是生命线。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富硒农产品的技术指导,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实行严格准入制,对达不到富硒农产品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以富硒农产品销售。强化质量标示制度:要求生产出品单位在每件产品外包装醒目位置,标示硒的含量、出品日期、质量检验员姓名,并附上权威检测部门的检验测试报告和生产单位的质量合格证书;科研机构要加大对富硒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富硒品牌的监督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确保“硒”品牌的质量和声誉[8]。
3.8 谋划主导富硒产业,壮大富硒第三产业
根据宣恩县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结合富硒资源分布,通过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富硒茶叶、富硒水果、富硒烟叶、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中药材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以及优质良种资源引进、改良和栽培示范,辐射带动全州乃至全国其他富硒区域农产品生产,将以宣恩为中心的富硒区域建设成为恩施州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基地,使富硒产业着重向第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在硒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市场占有率、产业链建设等工作上再下“文章”[5],重点做好富硒烟草产业链、富硒茶叶产业链、富硒畜禽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中药材产业链、富硒保健品产业链、硒养生休闲产业链和其他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的完善,依托硒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能部门、相关专家参加的宣恩县硒产业发展协会,将硒产业发展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协会运作的方式不断向前推进,促进全县富硒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3.9 加大对富硒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涉硒企业和产业项目的担保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涉硒产业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投入的建设合力。采取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引导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加工物流。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费用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等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富硒产业建设。
3.10 加强人才与技术引进
一要健全科技网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按照加强公益性、放活经营性改革原则,加强县、乡农技体系建设,提高农技人员政治、经济待遇,确保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加强在职教育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新工艺,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廷安,李明龙,刘维庆,等.恩施州硒资源与生态农业地质调查报告[R].湖北恩施: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2015:103-105.
[2] 高显钧.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1-10.
[3] 朱云芬,李卫东,向极钎,等.恩施州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894-5897.
[4] 楊炳南,陈亭光.宣恩抓“有机、富硒”建设,促产业提质增效[EB/OL].(2016-11-15)[2018-01-20].http://nyj.enshi.gov.cn/2016/1115/286580.shtml.
[5] 罗程,邓军.宣恩:突出市场做强茶产业[EB/OL].(2017-01-16)[2018-01-20].http://www.enshi.cn/2017/0116/503695.shtml.
[6] 刘亚丽,吴斌.宣恩椒园生态产业园获授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EB/OL].(2016-11-15)[2018-01-20].http://www.enshi.cn/20150717/ca348699.htm.
[7] 刘德国,胡军,张姝.宣恩上好硒博园昨揭幕开园[EB/OL]. (2015-01-20)[2018-01-20].http://www.enshi.cn/20140508/ca310878.htm.
[8] 赵竹青,戴光忠,杨军,等.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R].武汉: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20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