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基质配比对涮辣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8-05-14杨帆陶桂祥孙正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生理指标育苗基质

杨帆 陶桂祥 孙正海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涮辣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4因子3水平设计,以涮辣株高、茎粗、主根长、主根粗、第一片真叶长、第一片真叶宽、第二片真叶长、第二片真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12个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子叶POD 和 CAT 酶活性3个生理指标为评价标准,分析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影响。[结果]3种处理效果均高于对照,其中10%菜园土+ 20%珍珠岩+20%蛭石+50%营养土处理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涮辣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涮辣;基质;育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8-0056-04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 on Capsicum frutescens L.var.shuanlaense Seedlings

YANG Fan1,2,3,TAO Guixiang1,2,3,SUN Zhenghai1,2,3 et al

(1.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Joint R&D Center of Economic Forest Full Industry Chain,Kunming,Yunnan 650224; 2.Yunnan Provinc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al Cooperation Base of High Effective Economic Forestry Cultivating,Kunming,Yunnan 650224;3.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24)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 on Capsicum frutescens L.var.shuanlaense seedlings.[Method]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design was adopted.12 morphological indexes (plant height,stem diameter,main root length,main root width,the length of first euphylla,the width of first euphylla,the length of second euphylla,the width of second euphylla,fresh weight of aboveground part,fresh weight of underground part,dry weight of aboveground part,dry weight of underground part ) and 3 physiological indexes (root activity,cotyledon POD and CAT activities) of C.frutescen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edlings.[Result]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all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Among them,treatment of 10% vegetable garden soil+20% pearlstone+20% roseite+50% nutrition soil showed the best effects.[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edling breeding of C.frutescens.

Key wordsCapsicum frutescens L.var.shuanlaense;Substrate;Seedling breeding;Morphological index;Physiological index

云南分布有大量种类不同的辣椒种质资源,是我国辣椒种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辣椒的次生起源中心之一。涮辣(Capsicum frutescens L.var.shuanlaense L.D.Zhou,H.Liu et P.H.Li,cv.nov.)又名涮涮辣,是在云南省辣椒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新变种[1],分布于云南德宏、保山、思茅、版纳及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区,其中德宏涮辣的辣味最强,且种植面积、产量最高。孟金贵等[2-3]、官自朝等[4]、邓明华等[5]分别从涮辣的分布地区、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认为涮辣属于灌木状辣椒(C.frutescens)。而顾晓振[6]基于园艺性状对9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资源利用均匀覆盖12条染色体的29个SSR 标记进行聚类分析,认为从园艺性状以及分子水平来看涮辣属于 C.chinese。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涮辣含5种辣味成分,即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降降二氢辣椒碱以及壬酰香荚兰胺;营养成分分析发现,涮辣中含有非常丰富的Fe、Cu、Zn、K、Mn、Ni 等有益元素,维生素C含量达到400 mg/kg,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高[7]。涮辣的最大特点是辣度高,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检测结果表明,德宏涮辣辣素含量19.81 mg/g,二氢辣素含量6.11 mg/g,辣度为444.13万个斯科维尔,辣度级别超过10级,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8]。目前已有报道表明,Butch T Scorpion(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2011.)为目前世界上辣度最高的辣椒资源,且国内鲜见比涮辣辣度更高的辣椒资源报道。辣椒辣味属数量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研究团队前期在制定涮辣栽培技术规程时发现,涮辣的适生范围狭窄(主要以涮辣辣味为评价标准)。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涮辣辣味差异明显,同在德宏地区的盈江县,相距仅有2 km的2个栽培基地涮辣辣味也相差甚远,在梁河县、保山市的龙陵县和红河州的屏边县也有类似情况。其他栽培条件对涮辣影响也很明显,如2015年德宏州降水较往年偏多,导致露天栽培的涮辣大量感病,而采用薄膜大棚栽种的涮辣虽然病害较轻,但是涮辣产量和辣味程度均有所下降。故规范涮辣栽培技术成为涮辣推广的首要环节,而培育健壮幼苗又是涮辣栽培的第一步。涮辣种子由于辣度高,导致涮辣发芽率低、整齐度差。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不同的栽培基质对涮辣育苗的影响,旨在寻找涮辣适宜育苗基质,为以后涮辣推广种植提供技術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涮辣成熟种子,采集于德宏州芒市。种子采集后,晾干,去除果皮和果肉后备用。

1.2试验设计

按照表1试验设计配置不同的基质配比,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水平处理 30 粒种子,每个水平重复 3 次。,指标测定时每个处理选取 5 粒,即 3 个重复 15 粒的测定结果为该处理的试验结果。

1.3试验方法

1.3.1栽培基质选择及配比。

采用珍珠岩、蛭石、营养土和菜园土4种栽培基质。其中珍珠岩、蛭石和营养土购自昆明沃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菜园土来自于菜地。试验采取如表1的3个处理,以 70%菜园土+ 10%珍珠岩+10%蛭石+10%营养土作为对照。

1.3.2涮辣种子预处理。

将试验种子用清水浸泡 12 h,采用滤纸加培养皿的方式置于32 ℃,适度 75%恒温箱中催芽24 h。

1.4指标测定

1.4.1形态指标测定。

播种20、30和40 d时分别测定株高、茎粗、主根长、主根粗、子叶长和宽。测定时每个水平选择5株,3个重复15株的测定结果为该指标的测定值。播种后50 d时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测定方法同上述形态指标。

1.4.2生理指标测定。

参考李合生[9]方法,测定播种后50 d时涮辣子叶POD和CAT酶活性。参考周裕荣等[10]方法采用TTC测定涮辣播种后50 d根系活力。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株高和茎粗是评价植物幼苗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的重要形态指标。由图1可知,3种处理下涮辣幼苗在20、30和40 d时株高最高分别为51.39、75.78和93.56 mm,最低分别为40.23、55.32和88.02 mm。3种处理下涮辣株高均高于对照,但是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涮辣在20、30和40 d时茎粗最高分别为1.35、2.14和2.49 mm,最低分别为0.96、1.23和1.57 mm。3种处理下涮辣茎粗均高于对照。进一步对3种处理分析发现,处理J3效果最好,在涮辣幼苗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有优势。

2.2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主根粗和长的影响

根系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生长状况对幼苗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由图2可知,3 种处理下涮辣幼苗20、30和40 d主根长最长分别为30.21、35.37和47.43 mm,最低分别为24.97、26.09和40.32 mm。3 种处理下涮辣幼苗20、30和 40 d主根粗最高分别为0.56、0.62和0.69 mm,最低分别为0.39、0.43和0.47 mm。进一步对3种处理比较发现,处理J3在主根长和粗方面效果最好,J2较好,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

2.3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和宽的影响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器官,其生长状况对植物幼苗生长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由图3可知,涮辣在栽培20、30和40 d 时,第一片真叶长最长分别为17.86、34.46和36.65 mm,最低分别为15.09、31.32和33.24 mm。进一步对3种处理分析发现,在3个测定时期,处理J3第一片真叶始终最长,处理J2其次,表明处理J3利于涮辣第一片真叶伸长。涮辣在栽培20、30和40 d时,第一片真叶宽最高分别为8.36、16.89和17.12 mm,最低分别为7.02、15.01和16.02 mm。进一步对3种处理分析发现,涮辣第一片真叶宽度变化趋势与长度一致,处理J3效果始终最好,处理J2效果其次。综上,处理J3最利于涮辣幼苗第一片真叶生长。

2.4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第二片真叶长和宽的影响

由图4可知,涮辣在栽培20、30和40 d时,第二片真叶长最长分别为31.96、32.79和34.98 mm,最低分别为30.32、31.98和32.24 mm。进一步对3种处理进行比较发现,处理J3在涮辣幼苗培育期第二片真叶始终保持最长,处理J2次之,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但3种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涮辣在栽培20、30和40 d时,第二片真叶宽最高,分别为14.98、16.98和17.21 mm,最低分别为8.59、8.73和8.94 mm。这与第二片真叶宽度变化趋势一致,处理J3在整个培育期效果最好,处理J2次之,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因此,处理J3最利于涮辣幼苗第二片真叶生长,处理J2效果较好。

2.5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地上和地下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幼苗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是幼苗生长的综合评价,反映植株生長过程中物质积累程度。涮辣3种不同处理40 d时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干重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3种不同处理涮辣幼苗地上部鲜重最高为17.97 g,最低为17.69 g;地上部干重最高为5.49 g,最低为5.38 g。进一步对3种处理进行分析发现,处理J3效果最好,在涮辣幼苗40 d时地上部干重和鲜重最重,处理J2效果较好,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上述研究表明,3种处理相对于对照均提高了涮辣幼苗吸水以及地上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累积能力。涮辣幼苗在栽培40 d时地下部鲜重最高为3.02 g,最低为2.99 g,地下部干重最高为0.67 g,最低为0.62 g。进一步对3种处理进行分析发现,处理J3效果最好,在涮辣幼苗40 d时地上部干重和鲜重最重,处理J2效果较好,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干重和鲜重一致。这表明3种处理不仅提高了涮辣地上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累积能力,对地下部也有同样的功能。

2.6不同处理对涮辣幼苗 POD、CAT 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根系活力是评价根系生长情况的生理指标,POD和CAT酶活性是评价植物对逆境适应性的重要生理指标。这3个指标可间接评价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由表3可知,3种处理涮辣幼苗40 d时POD酶活性最高为126.98 U/(g·min),最低为120.76 U/(g·min);CAT酶活性最高为250.89 U/(g·min),最低为250.43 U/(g·min)。进一步对3种处理进行比较发现,处理J3效果最好,POD和CAT酶活性最高,处理J2效果其次,3种处理效果均高于对照。因此,3种处理下涮辣生命力比较强,對逆境适应能力较高。涮辣幼苗40 d时根系活力最高为134.79 μg/(g·h),最低为134.48 μg/(g·h)。进一步对3种处理进行比较发现,处理J3效果最好,涮辣幼苗根系活力最高,处理J2效果其次,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表明3种处理均提高了涮辣幼苗根系活力,促进了涮辣幼苗根系生长。

3结论与讨论

培育健壮涮辣幼苗是涮辣标准化栽培的基础。目前涮辣幼苗培育的研究仍鲜见报道,因此利用不同基质进行涮辣育苗是对涮辣育苗研究的首次尝试。珍珠岩、蛭石、营养土和菜园土是育苗常用基质。结果显示,在3个处理中,“10%菜园土+ 20%珍珠岩+20%蛭石+50%营养土”处理效果最好,其株高、茎粗、主根长、主根粗、第一片真叶长和宽、第二片真叶长和宽、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12个形态指标和POD、CAT酶活性、根系活力3个生理指标均具有优势,“10%菜园土+20%珍珠岩+50%蛭石+20%营养土”处理效果次之,“10%菜园土+50%珍珠岩+20%蛭石+20%营养土”处理效果较差,3种处理效果均优于对照。对3种处理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基质中营养土含量对涮辣幼苗生长影响最大,蛭石含量次之,珍珠岩含量再次。由此可以推断,基质中营养成分含量对涮辣幼苗生长影响较大,但具体是何种营养成分发挥主要作用,以及营养成分的最佳比例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 刘红,李佩华,周立端.茄属新种苦茄,辣椒新变种涮辣和变型大树辣[J].园艺学报,1985,12(4):255-259.

[2] 孟金贵,杨春梅,曾亚文.云南辣椒地方品种的变种类型与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1997,10(3):104-108.

[3] 孟金贵,张卿哲,王硕,等.涮辣与辣椒属 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2012,39(8):1589-1595.

[4] 官自朝,彭志勇.涮辣及其栽培技术[J].蔬菜,2002(6):12-13.

[5] 邓明华,文锦芬.云南涮辣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辣椒杂志,2008(1):19-20.

[6] 顾晓振.我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7] 刘菲菲.基于物质基础的云南省辣椒辣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8] 王顺党,郑宇峰,赵从新,等.特色辣椒——涮涮辣[J].蔬菜,2009(1):8-9.

[9]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0] 周裕荣,曾维萍.黄花菜根系活力及营养物质的周年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3):224-227.

猜你喜欢

生理指标育苗基质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