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机制研究
2018-05-14刘明睿,孙秀梅
刘明睿,孙秀梅
摘要 计算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分析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借鉴现有的模式,寻找当前低碳农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培育低碳农业新动能的建议,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新动能;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 S-9;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203-04
Research on the New Kinetic Energy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LIU Mingrui,SUN Xiume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 25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31 provinces,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drew on the existing models to fi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cultivating new kinetic energy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Low carbon agriculture;New kinetic energy;Cultivation mechanism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物质能源逐渐减少,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除了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原有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方式已与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新世纪发展力求在最低消耗和最低污染下的最高收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政策,为农业农村改革指出了新方向。因此,新形势下要积极寻找“低碳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探索从“高碳”到“低碳”的转变方式,用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来培育发展新动能,找到新的契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可减少农业碳排放,更好地保护环境。目前,大部分国家低碳农业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1]。我国部分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通过农业碳排放量了解低碳农业的发展情况[2]。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选取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灌溉、柴油、翻耕等指标,利用已有的碳排放系数,建立如下模型:
C=Ci=δi·βi
(1)
式中,C表示农业碳排放量;δi表示各自碳源的使用量;βi表示各自的碳排放系数,综合各要素碳排放量得到最终的农业碳排放量。该研究选定指标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
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局网,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到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具体见表2。
从全国31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来看,我国2005—2014年31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各有特点。
(1)就排放量的大小而言,河南省和山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居于31省份前列(图1),由于二者都是农业大省,所以数值较高;北京、天津、上海、西藏、青海的碳排放总量较少,考虑北京、天津、上海是经济核心区,而西藏、青海受环境因素制约,所以农业发展较弱。农业大省要重视低碳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质量,减少碳排放。
(2)就2010—2014年增长趋势而言,主要有3种情况(图2)。一是负增长,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增长率是负值,近年其农业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有一定成效;二是低速增长,河北、江西、湖北等碳排放量增长较慢,近年其变化不大;三是高速增长,贵州、云南、甘肃、西藏等增长较快,粗放的农业生产和缺乏低碳农业意识是其增长较快的原因。由此可见,低碳农业在部分省份已经小有成效,但大部分省份效果还较微弱[3]。
1.2 低碳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1.2.1 技术动力不足。2005—2014年我国部分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数值依然较高。我国农业种植以家庭经营为主,耕作土地较为细碎,在此基础上发展低碳农业,做到技术低碳很重要,技术水平创新,可以帮助开拓一条新的低碳道路,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我国的相关技术投入长期不到0.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重心主要放到了低碳项目上,而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资金投入较少[4]。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较缓慢,创新动力不足,影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1.2.2 市场引导力度不足。买方需求会影响卖方,所以市场的需求力度对于生产影响较大。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消费者对于低碳农产品缺乏系统的了解,较多局限于原来的绿色产品概念,不了解具体的生产過程,对低碳农产品的需求不够强,无法有力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生产中的生态、有机、低害、节能、循环等农业,让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消费者同时也要有主人翁意识,为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建立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
1.2.3 渠道方式单一。低碳农业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或书面告知方式等,与农民的连接程度低。传统媒体的及时性低,受众信息获取方式单一,无法保证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书面告知缺乏全面性,关心国家政策动向的人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但缺乏这方面意识的人就会错过重要信息。从这方面来看,单一的传播渠道限制了低碳农业信息的传播,制约了推广。另一方面,低碳农业的实时数据获取主要是人工记录或者进行测量为主,加大了人工成本,延长了观测周期,反馈也不够及时,所以要探索更便捷的新方式,提高效率,为低碳农业发展服务。
1.2.4 对低碳农业认识低。目前低碳农业新技术主要是由农业学者示范开展,如果要发挥低碳效用,需要将低碳农业技术传到农民手中,实现规模性低碳。然而,目前推广存在一定阻力,农村的青少年倾向于到城市打工,剩下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其学习新技术能力较低,农民对低碳农业的了解有限,成为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之一[5] 。
1.2.5 低碳农业政策力度较弱。由近10年各省农业碳排放量可知,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很大差距。国家虽然制定了鼓励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其体系不健全,全面性有待提高。对于不同地区政策趋同是不明智的,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政策;目前财政政策主要是资金投入,方式单一,投入要规范、有价值,不能盲目进行。
2 低碳农业现有发展模式
2.1 有机循环模式 有些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现行的低碳农业模式之一是有机循环模式。该模式是将农业的种植、养殖、废物循环利用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利用各个环节的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可以供销售获利,剩余的可以用来作为养殖饲料,天然安全,降低投入成本。剩余的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可以放入沼气池发酵,生成日常燃气,发酵后的废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循环各个环节的资源,做到最优利用。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为框架结构的各种模式(图3)[6]。
2.2 节水型农业模式 农业种植对灌溉水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器械老旧、供需矛盾等问题依然存在。现阶段实行的农业节水模式主要是喷灌农业节水模式,辅以常规的灌溉节水模式,利用有效的农业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修整土地耕种时灌溉的进水渠道,改变原先地面漫灌的粗放方式。在此过程中水资源节水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要将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作用于节水模式中。
2.3 生物防治模式 因各省份所处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受不同气候、地形的影响,其农业发展有多种类型。各地结合自身的情况,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但同样面临驱虫等问题。传统方式是采取农药驱虫,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存在食物安全隐患。生物防治是以生物方式治虫。例如在水稻田里养殖鱼、泥鳅、青蛙等,驱虫的同时,其粪便可以作为植物肥料。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使作物生长过程更加天然,同时降低农业碳排放量。
3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机制探析
3.1 新动能之一:新技术助力农业 作为农业发展新模式,低碳农业对于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新的技术可以解决当前棘手问题,并开拓新领域。国外在低碳农业发展中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使用免耕、节水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采用大型机械,创新管理模式,减少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获得规模效益,这些是值得学习的地方[7]。我国政府应作为低碳农业技术发展的主体,加大对低碳农业科技的投资和支持,以自我研发为基础,必要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低碳技术。
3.2 新动能之二:低碳农产品需求驱动 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农业发展的前提之一,其中包括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单一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是不够的。从消费方面来看,消费需求会引导农产品种植,所以要强化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化的认知,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趋向,引导企业自发地进行绿色生产;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要有前瞻性,洞察市场趋势,早作准备;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从政策上给予鼓励,为媒体进行绿色农业宣传指引方向,引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3.3 新动能之三:互联网+农业 基于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可以利用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去观测变化过程,借助云计算,发挥计算分析功能,实现农业网络化,提高效率。在沟通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的连接,将最新的政策传达给企业和农民,将企业和农民的心声、需求反映给国家,为企业和农民搭建合作平台,在市场风向下生产;消费者找到满意的绿色产品,既为农民提供盈利机会,又利于引导农产品绿色生产。在技术方面,采用实时监测,为植物生长量身定制水分、光照、土壤条件,避免投入过量而造成资源浪费。
3.4 新动能之四: 新思想推动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质量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趋向于到城市工作赚取更高的收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老人、妇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对于推广低碳农业有一定阻碍。可以采取由镇组织、村执行的方式进行低碳知识宣传,应农民生产需要设置培训课程,并将低碳农业作为课外知识进行延伸教学[8]。政府对于有能力进行低碳养殖和种植的大户可以派遣特派员进行跟踪服务,讲解低碳农业经济知识,让其践行低碳行为,同时获得规模效益。
3.5 新动能之五:低碳农业政策扶持 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该助力低碳农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化解矛盾。低碳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解决。要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形成规模,方便技术和资金额投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完善农业资源产权制度、碳交易制度以及积极推进低碳农业政策机制创新。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发挥其高效服务作用,积极提供信贷支持,放宽信贷额度,简化低碳农业生产者办理信贷的手续[9]。
4 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省与省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东西、南北的地域发展差异,技术动力不足,市场引导力度弱,渠道方式单一,低碳农业意识低,政策力度弱等问题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而研究发现培育新的五项动能,新技术、新需求、互联网+农业、新思想、政策体系等,为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助力,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瑜琪,刘帅帅.我国低碳农业之路[J].南方农机,2017(5):88,92.
[2] 曾大林,纪凡荣,李山峰.中国省际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30-35.
[3] 田云,张俊飚,陈池波.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J].中國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33-44,156.
[4] 乔金杰,穆月英,赵旭强,等.政府补贴对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的干预效应:基于山西和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46-50.
[5] 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72-78.
[6] 刘洋.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河南农业,2017(10):22.
[7] 李玉梅.美国低碳农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6(1):51-53,58.
[8] 张广胜,王珊珊.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效率及其决定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2014(7):18-26,110.
[9] 彭青秀.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5(7):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