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犹梅水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

2018-05-14钟喜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景观规划

摘要 以上犹梅水生态农業观光园总体规划为例,确定园区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探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内容以及与产业相协调的景观系统,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实现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2-0086-04

Abstract Taking Meishui eco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in Shangyou as an example, the general idea and goal of park planning were determined. Planning content of eco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 and the landscape system coordinated with the industry adapting to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as well as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rk industry.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Sightseeing garden;Landscape;Planning

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人类由农业文明社会逐渐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很多国家的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同样,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快速扩张。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出现了人居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园林绿地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许多自然村消失或者缩减,农村文化、农村风俗逐渐被人淡忘,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景观被大肆破坏,甚至无数蕴涵着当地历史文化的农业景观被现代化的城市所取代,许多农业景观一去不复返,人们逐渐对农村感到陌生,人们的乡愁感进一步加深,使保护、发展农村文化和风俗,恢复农业景观日益迫切。因此,保护、继承、挖掘和发扬乡村文化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市民观光、寻找乡愁、舒缓身心、休闲旅游的青睐之地。

1 相关概念的定义及范围界定

1.1 生态

对于生态的定义,不同学科不同。现代有学者认为“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家”或者环境的意思。他们认为,生态是生物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1]。现在,“生态”含义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常用“生态”来形容许多好的事物,比如健康、茁壮、美丽、融洽的事物等均可以称为“生态”。不过,因人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环境不一样,每个人对“生态”的理解也不同,现代社会提倡文化的多样性,正如自然界需要物种多样性一样,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发展。

笔者借鉴于汝元先生对生态的定义,认为生态是自然环境影响下生物的美好生活生存状态。

1.2 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主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基础。农业的定义有大有小,从小处讲,农业就是种植业;从大处讲,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笔者采用广义的农业定义,即通过培育动植物而获得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

1.3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2]。

1.4 生态农业观光园

笔者对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定义:以生态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方法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特色村庄,运用乡村环境资源和景观,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融入生产和观光活动中,为游客提供接近自然、欣赏乡村景观、体验农事生活的场所[3],建设成集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体验、旅游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园区,实现文化传承、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2 园区现状

园区位于洋田村、水坡村和竹山村,规划总面积60余hm2,规划范围依据项目的农业生产结构、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选取两村的地势平缓地带。

2.1 有利条件

园区核心区距离上犹县城约2 km,上犹东高速出口约8 km,距机场(4C级)30 km,距赣州火车站约50 km,上犹—梅水一级旅游公路在园区通过,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

园区全年雨水、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布明显,气候条件较好;土壤有7个种类,主要为红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富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可见,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都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园区植被覆盖较好,有四季常青乔木、灌木,部分区域内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植物群落,河道边的护堤植物保护良好。园区内水源条件较好,水资源集中在基地中间部分,为设置水景创造了条件。在农业生产方面,葡萄种植已成规模。园区内,生物品种繁多,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整体上,生物群落已形成良性循环。

2.2 不利条件

园区内农业生产单一,农业景观也只是简单布置,缺少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与生态农业景观的要求相差甚远,也没有与农耕文化或者植物文化很好地结合[4],林相、色相、季相缺少变化,没能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而且,由于建设开发不当,部分水池边沟坡度过于陡峭,不利于水土保持和设置与水有关的旅游活动;中部水池散置,水源无法联系贯通,存在被割断的现象,不利于给排水、管理、开展旅游活动等。时常有冻害、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强雷击等自然灾害发生。

3 园区规划理念、理论及原则

3.1 规划理念

以“生态绿色农业”为核心,挖掘“农”内涵,建立 “园区-乡村”休闲体系,将人、水、乡村文化等要素融为一体,达到“特农”“娱农”“兴农”的目的,形成“生态田园、绿色农家、秀美乡村”的农业景观,实现果树景观化、蔬菜公园化、居住别墅化、游道故事化的农业观光园。

3.2 规划理论

生态农业观光园与传统的农业种植区不同,它除了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外,还要运用园林艺术、景观生态学、美学、农业生产、历史人文知识、农旅生态立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既要创造价值,又要保护环境,形成景观、文化、风俗立体呈现的和谐共生关系,实现现代农业、旅游、服务3种产业立体发展的互促效应。

3.3 园区规划原则

园区规划采用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原则,生态学原则,集约化生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多样性原则,最大经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突出特色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

4 规划目标

园区通过规划与实施,构建生态农业环境、客家农业人文环境;树立生态农业品牌;形成集绿色食品生产、展示、销售,客家民俗风情传承、体验、农业示范观赏,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新型农民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将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推进蔬菜瓜果等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从吃、喝、玩、乐、游中了解文化、学习文化和传承文化[5]。

5 总体规划布局

5.1 空间布局

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划分为七大区域,构成“一线、两心,五区”的空间结构布局。“一线”即沿着上犹-园村景观轴,整个园区布局沿发展轴展开;“两心”即葡萄园核心区和综合农家服务中心;“五区”即葡萄种植采摘体验区、生态餐饮“农家乐”、反季节蔬菜生产培育基地、滨水景观区、生态保护区5个片区。

5.2 景点规划

景点规划依据园区的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布局结构特点、各功能分区的性质与定位,并加强园区绿地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以及和陆地、水生生境的连续性[6]进行景点规划布置,景点布置及规划内容见表1。

5.3 园区分区生产项目规划

依照园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农业特色,确定葡萄园种植生产基地、“农家乐”、蔬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并规划各分区生产项目(表2)。

5.4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为了使园区内农业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对场地内现有的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农业生产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在园区中的位置、面积、功能及占地比例。具体各类型的规划用地指标见表3。

5.5 各区规划

5.5.1 入口景区。入口景区在园区的南面,是游人进入园区的区域,通过运用乡村气息的柴门篱笆、特色农家小品等系列景观作为园区特色入口的标志,并表达欢迎之意,成为游人进入园区的第一个视觉中心,最大程度地让游客感觉到园区的特色。同时,在入口处设有大型生态停车场、电瓶车总站,方便游客换乘、泊车、休憩。

5.5.2 葡萄基地。葡萄基地主要分布在洋田村,规划面积约为33.3 hm2,包括葡萄采摘体验基地,葡萄生产基地、葡萄观光基地、观光阡陌及品种示范选育区、葡萄园合作社村部。

(1)葡萄体验采摘基地。基地结合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活动。在水果收获季节,结合当地乡村民俗策划曲艺、歌舞表演项目及有趣的娱乐活动,开展针对葡萄园观光、游览、采摘、品尝活动的葡萄园观光采摘文化节,在葡萄走廊展示游人拍摄葡萄各个时期成长成熟过程的照片并设置葡萄摄影长廊。

(2)葡萄品种选育区。主要目的在于培育、驯化一批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抗旱的优良品种及砧木品种,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地区品种的多样性,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3)高科技种植园。种植葡萄为主,包括科技示范园、葡萄研究所。该区域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以及其在研制、开发、生产领域的最新成果。让游客亲身参与,寓教于乐,在采、摘、制中了解葡萄的生产制造全过程。

5.5.3 “农家乐”。分布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周围,规划面积为6.4 hm2。

(1)生态餐饮“农家乐”。要将分布在生态农业观光园各个点的农家屋进行分级设置,改造提升,形成“高端+大众”多元化农家屋住宿体系,分别面向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农家屋,成为全家游、团队游、城市回归游、劳动生活体验的“归宿”园。

(2)综合“农家乐”。在园区的核心地段,可较好地吸引游客前来举行果实大采摘活动,在活动中游人可以采一些果品,吃一顿农家饭,住一次农家院,体验一次农家乐趣。形成观光、游览、休闲、体验与娱乐的场所。景点有“农家乐”休闲广场、健身趣味器材、生態停车场。

(3)综合“农家乐”中心。在园区的东面,目前已成一定规模,主要有“农家乐”中心农家文化展示、生态停车场。

5.5.4 滨水景观区。主要是流过园区的2条主要河流滨水景观的营造,规划面积为4.1 hm2,布置的景点有小桥流水、小型竹筏码头、假山驳岸、沁芳榭、迎客静远桥、静深寻幽亭、闲庭信步、枫叶环碧、云雾栈道、湖滨水韵、乡村气息、连心亭桥、垂钓戏鱼。

5.5.5 反季节蔬菜生产培育基地。基地主要规划在水坡村,园区的西北面,现状自然条件良好,面积为5.6 hm2,主要有反季节蔬菜种植区、休闲垂钓区和绿色蔬菜销售中心。基地规划4.0 hm2进行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蔬菜;绿色蔬菜销售中心利用现有蔬菜进行展销、采摘、餐饮品尝,满足游客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要。基地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区域,从而吸引游客游玩、参观,增加园区的经济收入。

5.5.6 生态果蔬交易中心(科研中心)。规划面积为0.55 hm2,从蔬菜的种子、育苗及栽培管理方式上着手,按生态蔬菜的生产程序来进行研究开发,品种布局符合生产、茬口安排及连接合理,品种特色明显。使生态蔬菜产品的各项卫生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再通过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将使基地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5.5.7

生态保护区。在园区建设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风景林,构筑稳定的生态农業观光园防护体系,为园区规划各项功能的形成奠定基础。

5.6 植物景观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以景观、生态、互生、共生的生态理念为指导,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时相变化或者季相变化,构成植物空间,做到四季常绿,形成园区景观化、园林化,构建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美丽环境。

5.7 建筑风格设计

园区建筑的布置采用生态学的观点,结合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元素的特点,将节能、节水设计理念融入建筑风格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筑风格。

6 结语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特色型、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型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它的建设可以挖掘、继承、发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现代化农村形象,发展现代乡愁,深化旅游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上犹梅水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时代意义,可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我国赣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赣南农业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坤.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2] 赵其国.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J].生态环境,2003,12(3): 253-259.

[3] 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09-112.

[4] 钟喜林,罗致迪,姜媛.江西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1-15773.

[5] 黄丽霞,杨振华,李琴,等.基于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大足石刻农业观光园规划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5):76-82.

[6] 钟喜林,钟晓红.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研究:以江西省龙南县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62-14864.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景观规划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