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融合园艺”的长沙市城市社区可持续设计

2018-05-14邹姣甘德欣雷文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城市社区

邹姣 甘德欣 雷文艳

摘要以长沙市“社区融合园艺”为例,介绍了“社区融合园艺”在长沙市社区可持续设计的营造过程,对长沙市示范社区的参与主体和可持续运营策略进行了研究。从社区空间和形态、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提出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发展、农居一体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模式。

关键词 社区融合园艺;社区园艺;城市社区;可持续设计;都市园艺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10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和接触是必不可少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融入社区园艺,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陶冶情操,拉近人与人、人和自然的互动机会,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提高环境意识、城市社区营造等具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长沙市社区居民自发种植园艺植物的需求及社区的运营状况进行了分析,突破了对传统景观营造的枷锁,结合“社区融合园艺”可持续的实施方法和营造策略,打造社区共建、共享、共治的可持续社区园艺。

1“社区融合园艺”的缘起、内涵及特征

都市园艺是指利用城市绿地、建筑、废弃地等空间进行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种植,为都市人群提供园艺活动场地,使城市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承担都市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改善、康体疗愈等功能。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及销售模式,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达成合作关系,由消费者提前支付农业生产费用或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农户则保证定期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双方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社区花园是以社区绿色空间为载体,以公共参与为主要力量,旨在调动社区各层面积极因素,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倡导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在都市区的缩影。

在我国,目前对于城市绿色空间在提高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方面,政府和公众都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居住社区中主要还是以政府規定的绿地率为基准,房地产规划设计各种形式的绿色空间,少量的住宅居民会享用和利用社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各种休闲、健身、游赏活动,然而由居民自发参与组织管理和创建的社区花园类型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社区融合园艺”是在都市园艺的基础上,植物绿化、园艺活动、公共空间、居民生活方式几者之间相互的融合。“社区融合园艺”是由社区居民、园艺爱好者团体以及学校等共同参与设计、营造、维护管理的一类特殊类型的社区花园,除了种植蔬菜或花卉外,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社区邻里交往,为少年儿童提供科普教育、回归自然的场所,培养公民生态环保意识,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2“社区融合园艺”可持续设计的实施方法

“社区融合园艺”突破了传统的景观局限,结合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倡导“五位一体”及教育、社交、放松、信任与健康的休闲模式。因此,社区园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是多视角、多功能、多方面、多阶段、多顺序的,是社区营造的绿色起点,是创建生活美学实践点与社区居民自治探索的试验田。

2.1以多视角需求为依据 设计前期,综合考虑各种人群在不同视角下的意见,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对社区进行构想。在其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使用人群的心理,保证完成的设计能结合大众需求,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2.2多重功能整合设计

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模式,将具有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社区公共绿地与社区园艺特有的生产性、教育性和社会性相结合。通过对社区园艺种植的参与,实现各种功能性的体验,并注重趣味性与互动性的设计,使之和谐地集聚在一起,提高市民关注度。

2.3分阶段循序渐进设计 “社区融合园艺”尚处于萌芽摸索阶段。采用渐进设计的方式是顺应人与自然的适应过程,采用局部应用或者混合应用都市园艺景观,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推广设计,在小范围内进行检验,从而对设计作出修正,使景观更加合理,从而在更大领域内推广应用。

2.4用后回馈弹性设计 设计前期很难考虑到应用后的各种情况,难免会忽略一些后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倘若设计投入使用后产生结果和影响并不是预料到的,可以适当调整设计,不断合理化转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整个步骤是初步设计→投入使用→反馈意见→调整设计,使之更加有序合理,将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社区园艺露天大课堂如图1所示。与居民交流过程中,以公益组织的形式融入社区教学指导,使居民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

3“社区融合园艺”的可持续设计与发展策略

3.1“社区融合园艺”可持续设计方法

3.1.1保留——生产性空间的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的田园景观也渐渐被城市吞没。然而,在调查长沙市社区时发现,每个小区都有居民在自家门前的空地种植果蔬。对于现在居住区中的农业种植行为,种植规划合理的应予以保留,满足城市人心中的田园情结的憧憬向往。在长沙市曲塘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居民会在通道旁侧空地(图2)和社区空置用地(图3)自发种植一些果蔬和花卉。

3.1.2替代——“点”“线”“面”的方式植入景观中。①以“点”的形式融入花境景观中。花境是在住区绿地景观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形式,在种植中与园艺植物巧妙结合,将1种或2种园艺植物以“点”的形式融入到花境中,配合季节的变化,色彩对比鲜明,展示出观赏和生产各自独特的风貌与韵味。②以“线”的布局在道路绿地中。根据道路的布局,当绿地宽度较窄时,可以采用比较规整的方式将果树单独布置在道路两侧,形成随道路延伸的带状直线或流畅的曲线,引导人们的视线方向;绿地宽度较宽时采用自然的方式沿街布置花丛,将果树镶嵌在道路花丛的边缘,营造出活泼、变化丰富、疏密有致的线性道路空间。③以“面”的形式插入组团绿地中。将片植的园艺植物与观赏花卉绿地交叉布置在住区组图绿地中,在保证观赏价值的前提下融入合适数量的园艺植物。

3.1.3重构——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突破现有的空间形态,深入社区了解居民需求,结合前期采集的文化、人口、设施调研结果,搭建交流平台,反复沟通,融入居民意见,实现专业知识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经验的相互辅助。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与自然教育空间的社区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与邻里融合。

3.1.4填充——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通过重新规划社区闲置土地以及低效率利用的空间,将社区游园、组团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住宅庭院空间与园艺或者农艺景观结合,使社区绿化空间成为一个同时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效益的城市公共空间。图4为长沙市曲塘社区中一块较为开阔的空旷场地,社区中类似的闲置场地还有很多,缺乏公共参与性。图5、6是与居民交流过后曲塘社区的改造设计,以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为原则,借助园艺作为催化剂,以花园为空间载体,结合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加入园艺种植活动,使社区的闲置土地和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3.2“社区融合园艺”可持续发展策略

3.2.1加强宣传,引起关注。数码时代的高速运转,新闻媒体的实时播报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政府部門可以为“社区融合园艺”模式的发展提供宣传、支持和引导,鼓励研究机构对我国“社区融合园艺”模式进行学术及相关层面上的研究。第二,高校及其他农村研究组织,凭借大学生社团、环保组织等民间组织,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寒暑假下乡活动、社团申请项目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社区融合园艺”模式中。第三,新闻媒体应加强对“社区融合园艺”的推行,倡导社区公众参与到园艺空间的建设中,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与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居民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第四,对居民而言,通过政府、高校和居民之间搭建的沟通平台,对社区居民进行再组织与再培训,让居民影响居民,真切地感受“社区融合园艺”给居民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增长。

3.2.2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公共空间是公共生活方式培养的空间载体地。深入社区了解后,结合社区的基础调研结果和资料,搭建设计团队与居民的交流平台,实现专业知识和居民日常生活经验的相辅相成,同时也关注孩子们的表达愿望与诉求,让小朋友参与设计,绘制心目中的美好家园。在交流中让居民共同构建社区共同体意识,认识到社区土地和情感背后的价值,了解接收“社区融合园艺”建设的整体方向与目标,将可持续理念、能量循环利用的实践和科普融入到社区园艺的公共空间中。增加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加深居民对社区和城市的融入感与归属感,此外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留白增绿”的新方式。

3.2.3模式创新,建立联盟。社交软件为“社区融合园艺”运作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途径,便于社区及时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安排耕作,居民可随时了解种植状况。社区管理者可使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宣传推广,与旅游、文化、教育、生态等元素结合,产生符合消费者需求、有特色的营销方式。社区建立联盟,加强技术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4结语

在推动更健康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统筹考虑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探寻将健康、安全的都市园艺景观引入城市社区,为满足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常规的绿地景观不同,它既能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又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由于还存在许多理念和方法上的局限性,与城市空间的结合还不够理想,建造的社区园艺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自营,都需要建造者多方的参与合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共同探索都市园艺的可持续道路。

猜你喜欢

可持续设计城市社区
循证设计支持下的可持续医疗建筑设计
可持续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可持续设计发展文献综述
可持续景观设计探讨
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