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作文训练之学会写所见所感

2018-05-14李玉珍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作文小学生

李玉珍

【摘要】本文以“学会写所见所感”为主线,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写实、感想,经过作文训练“放-收-放”三环节,写生活随笔,写真人真事,抒情悟理,发真情实感,突破作文訓练之“写所见所感”关。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作文;所见所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总目标之写作要求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语文作文要求是有学段层级的,按照序列作文训练要求,第三学段语文作文训练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体会,让学生根据所见,有所感、所有思,在作文中释放自我。笔者制定作文训练之学会写所见所感教学计划,采取“放-收-放”三环节训练方法:让学生遵循“观察、写实、感想”逻辑主线,在第一“放”环节,通过主动、反复观察生活,触发作文灵感,让作文的形象丰满、主题鲜明。在第二“收”环节,通过写实活动、表达,激活作文创作,在作文中写真人真事,体验生发点。在第三“放”环节,通过基础、拔高感想,张扬作文个性,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经由作文训练触发灵感、激活创作、张扬个性三道关口,突破作文训练之“写所见所感”关。

一、放:观察,形象丰满,主题鲜明,触发作文灵感

小学生对多姿多彩大千世界的认识是简单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去让其内容和色彩更丰满。因此在写所见所感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放开自我去观察生活。这里的观察不是随意地观察,而是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仔细、全面地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小事情挖掘出来,作为作文训练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验身边的事物,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不要再让生活从学生的不经意间溜走,而是让学生在观察中和生活碰撞,触发学生作文灵感,通过观察,让作文中的形象更丰满,主题更鲜明。

(一)主动观察,形象更丰满

学生观察生活应摒弃作文训练的功利性,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自主观察,从积累的角度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不放过生活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小事、每一处景致,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发展,体会生活的独特之处,找出生活差异,闻到生活中平淡的味道,抓住平常生活中的新奇,让作文中的形象丰富起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小君同学仔细观察体育老师,写下了《留在心里的印象》一文,在作文中这样描述对体育老师张老师外貌的主动观察:

他是一位英俊的男教师,圆圆的脸蛋,黑黑的头发,会说话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逗人喜爱的嘴巴。当然,最温暖人心的是他的微笑,那笑容像一经触碰就会合起的含羞草,非常惹人注意。

从作文中学生对张老师外貌的具体描写可以看出,学生在体育课中通过对体育老师的观察,基本掌握了体育老师的外貌特征,通过所见所闻进行写作,写出张老师丰满的“形象”。

1.反复观察,主题更鲜明

考虑小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不深入,无法一次性完整地实现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观察,而且在反复多次的观察中可以实现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方法、观察顺序来观察,对自己多角度的观察所得进行记录,继而选择最佳的观察视角写作文。反复多次地观察,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深刻观察事物的特征,理解事物的本质,作文主题也就更鲜明。

如,小艺同学对我国国情的过去和今天的反复观察对比,写下了《祖国在我的心中》一文,在作文中这样描述:

曾经,我是个多么幼稚的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多,我从浩瀚的书籍里,从缤纷的电视节目中,认识了我们的祖国。我们已损失太多——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寇进行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我们已经历太多。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军事上,我国已有“辽宁舰”;政治上,我国有新一代领导习近平、李克强;体育方面,我们又在韩国仁川亚运会上稳居第一;日常生活中,世界各地到处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农业方面,我国使用大棚种植蔬菜已是普遍,还掌握了杂交水稻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祝我们的祖国事业蒸蒸日上,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从祖国曾经写到祖国今天,从遭受的屈辱写到获得的辉煌,是对祖国的反复观察才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情感。

二、收:写实,真人真事,体验生发,激活作文创作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观察,通过观察生发对生活的写实,通过真人真事,刺激学生内心,不再是单纯地玩,而是激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真正参与到生活中,亲自经历,进入到生活的写实,将作文训练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学生作文创作热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写出自己观察生活发现的真人真事,以生活作为作文的生发点,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下生活中的真实。

(一)写实活动,写真人真事

生活是学生所经历的每一天的黄金时间,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快乐、烦恼甚至是痛苦。如何写实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捕捉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参与到生活的过程中,走进生活,丰富阅历,通过真人真事体验生活味道,需要学生明确写实的目标,抓住最能体现真人真事的特征,明确真人真事的条理,捕捉写实细节,关注生活,将最深刻的真人真事写下来。

如,小荧同学将自己和外婆的一次谈话,写成一篇作文《听外婆讲小时候的生活》,这样写道:

听外婆说:“有一件事藏在心里几十年了,我谁也没有说过,现在就说给你听,希望你好好读书,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那时我二十多岁,我的母亲生了六个小孩,家里太困难了。有一天,听说,河对面来了一个有钱人家,他们的孩子自己在家住……后来,我就每天都去找他玩,连家务也不管了。这件事很快被我的母亲知道了,她把我拉到房间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母亲让我坐下来,她说:‘孩子,虽然我们是穷,但是要穷得有骨气,千万不能去巴结有钱人家,否则,让人们知道,会说我们不知羞耻啊!……”

我想:不管是外婆那个时代还是我这个时代,做人都应该有点骨气,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是对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写作,通过写实记录,体验到外婆对自己教育的点滴,真正走进生活,又从生活中走出来,积累作文写作的素材,从素材中挖掘作文亮点。

(二)写实表达,体验生发点

生活是学生语言表达丰富的重要渠道,写实表达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创造。对生活的写实,可以看作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启发和教育,表达是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生活,领会作文写实表达技巧,将生活作为作文的生发点,让生活在作文写实表达中有效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有所超越、突破。

如,小盈同学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下来,作文题目为《爸爸妈妈也遵守交通规则了》,具体的体验生发过程为:

我和父母去外婆家玩。在途中,当车开到一个十字路口,刚好是红灯。父亲看到没有人就准备冲过去。我立刻叫住他:“爸爸,不要闯红灯!”

我坚定地说:“爸爸,就是没有人行走也不行啊!你也听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算没人也不能闯红灯,因为要遵守交通规则。”

我坚决反对,“你们身为我的父母,所以你们要做好我的榜样,这样才能够教好我。你们现在连这么简单的交通规则都遵守不了,以后还怎样教育我?所以你们要从这些小事做起,树立好榜样。”

从这以后,父母开始遵守交通规则了。能够帮助自己的爸爸妈妈也遵守交通规则,我真高兴呀!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将自己和父母的一次写实用文字表达出来,经过自己和父母的一番对话、辩论,扭转了父母的行为,自己对教育这一概念有了新的看法,教育不再是父母的“专利”,而是一种正确行为的传扬,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经历了一次“精神享受”。

三、放:感想,真情实感,抒情悟理,张扬作文个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作文应立诚,手之所写即心之所思。”因此,学生作文训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将作文、生活、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结合所见进行所感,以生活作为作文素材,以真情实感作为作文内涵,在作文中抒情悟理,实现自我精神成长。即,作文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通过抒情悟理构建学生内在精神发展,在作文中张扬个性。

(一)基礎感想,发真情实感

在作文训练中,学生经历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迹,将最深的体会记录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真情实感的生发过程,是学生作文训练中最基础的感想写作,是学生自我对生活的关心和感悟,在捕捉生活细节的基础上,展开自我感悟、联想,在作文训练中自由地“飞翔”,写出具体、感人、生动的情感。

如,小君同学在作文《记一次野炊》中通过叙述自己班级的一次野炊活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为:

12月6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野炊。

我们第一次去野炊,紧张极了。

……

野炊那天,我们早早就回到学校,等了好久才出发,我们真激动啊!

到了煮饭时间,我们赶紧开始挖灶,挖好了,开始煮了……烟把我们都熏得掉眼泪了。我是个坚强的女孩子,现在烟让我掉眼泪,真羞啊!

煮好菜了,老师说:“有煮菜比赛。”……不过,我想: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都是为我们五(3)班的,只要开心就好了。

……

这次野炊真快乐啊!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描写班级的野炊活动,同学间的分工配合、班级间的比赛活动等,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想,并结合最基础的感想升华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加热爱班集体,也更理解集体的意义。

(二)拔高感想,引抒情悟理

为了拔高学生所见所感写作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在随笔中按照自己的观察分类整理素材,记录自己的感想,但又不限于是自己的感想,而是将自己的感想拔高,上升至共性理念层次,引发学生抒情,在抒情中注重悟理,通过感、情、理撼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写作表达、倾诉的通道,在作文中自然流露学生真实情感,却又嫁接学生情感和真理的沟通桥梁,促进学生感想升华,拔高感想。

如,小兴同学在阅读《昆虫记》后生发自己的感想,写下了作文《读〈昆虫记〉有感》,在自己阅读感想的基础上,深化了阅读情理,作文内容为:

《昆虫记》让我爱不释手,也让我知道了昆虫王国里的萤火虫是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直到死,总是发着光……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耐心的重要性,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去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要向法布尔学习。

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在理解这本书主题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这本书的奥妙之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阅读书籍的感悟,提升至“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去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是作文写作境界的提高,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精神指导下,语文作文训练应循序渐进,制定作文序列训练计划。遵照新课标中第三学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所见所感”作文写作训练计划,遵循“观察、写实、感想”逻辑主线,运用“放-收-放”三环节训练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接地气”,借助日常生活观察自觉建构作文世界,引抒情悟理,写有真情、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成为写“所见所感”的小能手。

参考文献

[1]胡斌.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J].中国教育学刊,2012(7).

[2]胡斌.生活作文:借助语言超越日常生活世界[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3]倪学勤.俯身躬耕:让作文教学自然“接地气”——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例谈[J].写作(上旬刊),2014(12).

[4]郑淑娟.生活·积累·表达——小学中年级生活作文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7(2).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语文作文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试论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