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5-14沈桂富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沈桂富

摘要 野生植物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结合河南省南阳市近年来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0517-6611(2018)13-0069-02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Wild Plants Protection in Nanyang

SHEN Guifu

(Nanyang Rur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ation,Nanyang,Henan 473000)

Abstract Wild plants protection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defend ecological balance,maintain ecological varieties and advance social continued development.We seriously analyzed the present exsiting problems in work according to the wild plants construction in original places in Nanyang and offered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of doing it better in agricultural wild plants prote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ild plants;Protection;Countermeasure;Nanyang of Henan

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1-3]。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野生植物是指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是指所有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野生植物。农业野生植物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衣、食等方面提供原料,为人类的健康提供营养物质和药物,而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证饮用水的质量、调节区域气候,为人类幸福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尤为重要的是,可为良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因此,做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1 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概况

1.1 资源情况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110°58′~113°49′E、32°17′~33°48′N,总面积为2.66万km2。北靠伏牛山(秦岭东段的支脉),东扶桐柏山(大别山脉西段),西依秦岭,南临汉水,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全境分属秦岭、大别山两大山系,海拔在78.0~2 212.5 m,平原、丘陵、山区各占21.0%、30.6%和48.4%;境内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23 782、2 727和12 km2,水资源总量为68.43亿m3。年均气温在144~15.7 ℃,年降雨量在703.6~1 173.4 mm,年日照时数为898~2 121 h,年无霜期为220~245 d。

南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境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种类在3 000种以上。南阳市2004年组织了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初步建立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资料库[5]。2014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等单位对南阳市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多次调查,进一步掌握了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区域分布、生长状态等主要情况。其中,仅国家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就有中华猕猴桃、盾叶薯蓣、穿龙薯蓣、紫斑牡丹、金荞麦、野大豆、绞股蓝、丽豆、两型豆、香蒲、木通马兜铃、刺五加、野生莲、野核桃等10余种。

1.2 保护情况 南阳市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始于2000年。在普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申报,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4个:内乡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2004年)、桐柏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2005年)、西峡县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点(2006年)和淅川县野生紫斑牡丹原生境保护点(2010年)。4个项目共投资3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24万元,省配套5万元,县配套11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有核心区及四周围栏、缓冲区及四周围栏、土石垱、工作路、工作间、瞭望塔、警示牌、标志牌、看护房、仪器设备等。2015年以来,每年每点国家安排管护经费5万元,目前均起到保护作用。其中,内乡县野生大豆和桐柏县野生大豆保护点,2015年以来修缮了隔离带围栏、管护房、标识牌等,目前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貌,野生种群繁茂;但内乡县保护点紧邻公路,桐柏县保护点位于经济林内,均存在人为影响。西峡县野生猕猴桃和淅川县野生紫斑牡丹保护点,位置选择较好,建设标准较高,管护措施到位,目前生态环境良好,野生植物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利用成效较高。

2 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主要成绩

从整体情况看,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2.1 认识提高 通过设立野生植物保护点,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对野生植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资源意识、生态意识有所增强。

2.2 完善了工作机制 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基础上,该保护点均结合实际制定了管理制度,探索了运行机制。

2.3 保护了种质资源 保护点的设立和有序运行有效维护了生态条件、植物群落和生态平衡,保护了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4 成效明显 通过直接利用、种苗培育等途径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如西峡县保护点目前已形成年产3万kg鲜果、150 kg种子和3 000株种苗的能力,品种驯化(系统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淅川县保护点充分挖掘野生紫斑牡丹的药用價值,已建成3处繁育基地,共100 hm2,3年内可发展3 333 hm2以上。另外,正在探索组培技术利用,以提高繁殖速度。总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保护点管护,又促进了产业化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3 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到位 一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1-4]。地方政府认为野生植物保护点建设是农业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缺乏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部分群众认为创造经济效益才是真价值,偷采和变卖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科学性认识不到位[6]。地方保护结构和保护人员对保护植物物种认识不够深入,缺乏“原生境”和“生态型”概念,多数认为是该植物即可,对“原生境”保护不够,“生态型”保护更无从谈起。

3.2 保护不到位[6] 一是规划不到位。不符合《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如瞭望塔建在核心区,围栏、看护房等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等。二是建设不到位。建设标准偏低,如围栏网、柱等质量差,难以达到保护目的;建设内容缺项,如警示牌、标识牌和仪器设备不足。另外,看护房形同虚设,仪器设备束之高阁等。三是保护措施不到位。保护点占地、设施等刚性保护不够,后续管护资金不足,设施设备缺乏维护,无专职看护人员等。另外,个别保护点位置选择不够科学,人为干预较强,甚至被建设用地挤占。

3.2 利用不到位[5] 一是推广应用不充分。对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繁育推广速度较慢。二是基因库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于生产利用品种需要进行整体或特定性状改良的,存在育种人员少、手段落后等问题。三是个别地方育(繁)种基地邻近保护点,对原生境产生一定影响。

3.4 管理不到位 一是制度设计有缺陷[1-3]。如《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由于环境影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时,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调查并依法处理”等,但缺乏相应的罚则、标准和制度支撑。《办法》也未对《条例》缺陷部分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制度落实有盲点[1-3]。如地方各级政府未履行在野生植物保护点的设立、经费安排、先进表彰等方面的法定职责;保护点范围划定及建设内容、规模、标准等方面不完全符合《条例》《办法》和《规范》规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够或流于形式等。

4 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对策

4.1 正确把握野生植物保护的功能定位[4] 保护点建设的目的就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包括3层含义:一是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资源永续发展。二是保护原生境的生态环境条件,维护其生态平衡,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态型。三是合理利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将其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优质、抗逆等特性和

优良基因转育到栽培品种中,为农业生产服务。

4.2 严格遵循野生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尽量减少原生境保护区人为活动,特别是核心保护区一定要减少人为影响,以保护其生态条件基本稳定[7]。二是坚持原生境保护与开发性保护相结合。凡是原生境保护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的,一律采取原生境保护,否则应尽早采取开发性保护。三是坚持开发性保护异地安排原则,即凡需开发性保护的,应另选保护基地。

4.3 统筹调整野生植物保护区的建设政策 一是尽可能设立一区多种的保护区,即一个保护区内保护多种野生植物。同时,协调农业、林业等部门关系,设立综合性野生植物保护区。二是协调野生植物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快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三是完善和强化保护区建设的规划标准和投资标准,提升保护区建设档次和质量。

4.4 健全完善野生植物保护的保障措施[8]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二是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使之相互衔接,避免空挡,提高其刚性约束力。三是健全保护管理机构。以农业环保管理部门为基础,成立野生植物管理机构,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网络。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保护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分级设立野生植物保护区,分别承担建设资金和各级工作经费以及运行管护费用。六是强化保护区管护。划定保护区生态红线,增强刚性约束;明确管护责任、管护目标、管护措施;配备专职管护人员,强化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A].1996.

[2]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A].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NY/T 1668—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 段丽丽.浙江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状况及其保护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14-317.

[5] 周文晓.南阳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现状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6):6-8.

[6] 杨庆文,秦文斌,张万霞,等.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7.

[7] 徐海明.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8):22.

[8] 胡明阁,尹燕,朱邦友.强化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J].河南农业,2013(3):58-59.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