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风景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及优化建议
2018-05-14何家琪杨舒敏韦杰琼等
何家琪 杨舒敏 韦杰琼等
摘要 科普教育使公园或景区更具内涵和文化性,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5A级)具有较好的科普教育基础条件,如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样的景点类型和宜人的活动空间等。景区目前组织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有植物认知、科普讲座、手工活动、观鸟活动、拓展活动。但在调研中发现景区存在科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科普活动形式单一;科普体验缺少趣味性;科普策划未考虑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科普讲解人员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对科普设施的投入;丰富科普活动,使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接受科教知识;提高科普活动对于公众的吸引力,不断推出一些参与性、趣味性的科普活动,可以增添集体游戏、科教表演活动等;划分年龄段,并对相应阶段的人群进行针对性活动策划;提升科普讲解人员的水平和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等建议。
关键词 科普教育;优化建议;青秀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2-0189-03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y at Qingxiushan Scenic Area
HE Jiaqi,YANG Shumin,WEI Jieqiong et al (College of Forestr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
Abstract Popular education system makes park more connotative and cultural,Qingxiushan scenic spots in Nanning (5 A grade) has good conditions of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such as the complex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rich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diverse types of attractions were pleasant space and so on.The scientific education activities currently organized in the scenic spots include plant recognition,popular science lectures,manual activities,bird watching activities,and outreach activities.However,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survey: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re not perfect;the form of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is unitary;the popular science experience is not interesting;popular science has not considered the needs of tourists of different ages;popular science explanation personnel is not opposite.So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quipment; the combin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ables visitors to receive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improve the appeal of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to the public,and continue to introduce participatory and fun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which can add group games,science and education performances,etc.;divide the age group,and plan the targeted activities for the corresponding stages of the population,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children,adolescents,youth,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carry out the targeted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and other suggestions.
Key words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Optimization suggestion;Qingxiushan scenic area
作者簡介 何家琪(1993—),女,河南驻马店人,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园林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6-06
科普(popular science)即科学普及,是面向普通大众,以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目的,以推广科学知识与技能、宣传科学思想为内容的活动[1]。科普教育最早出现于西方,以1906年德意志博物馆的诞生为标志[2];我国开展科普教育较晚,西双版纳植物园首先将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增强了“科学”的亲民性[3]。目前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景区和科普教育结合较为紧密,但是各大景区在致力于旅游开发的同时,忽视了科教实践活动的投入。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公众的科学素养在国家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景区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历史文化传承等科学知识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具有重大意义[4]。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中指出,我国的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科学文化路径的构建成为了主流的价值观[5] 。广西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科普中国”试点省,南宁市被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列为示范市,《南宁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意见》的工作目标包括科学知识培训、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市民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达2.5%。由此可见科普教育工作对于南宁市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关于南宁市科普教育,部分学者进行了有效探讨,陆少峰等[6]通过总结“十一五”期间南宁市科普工作的内容,对科普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科普工作的创新机制、选拔优秀的科普教育人才、加大经费投入比例的对策;陆祖双等[7]对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普教育实践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对实践内容进行了分析;马仲辉等[8]以广西大学为例,分析了网络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的科普现状,并提出了与网络相结合的校园植物科普教育方案。前人多针对科普教育的宏观方式进行了探索,而针对景区科普教育的具体实践研究较少。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创建“中国绿城”和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核心示范区,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在景区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吸引游客和满足社会需求上进行了实践探索,笔者通过阐述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科普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景区建设提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青秀山风景区(5A级)前身是国营青山林场,1987年对外开放,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景区总面积约为13.54 km2,其中核心景区面积约为6.43 km2,由青山岭、凤凰岭等18座大小岭组成,地势自北向南降低,四周丘陵群山环绕,山腰有2个巨大的人工湖,分别为天池和瑶池,具有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9]。景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4科752属1 431种,蕨类植物有21科36属48种,裸子植物有8科14属42种,被子植物有145科702属1 341种。栽培植物有997种,野生植物有95种,野生动物80多种,动植物资源丰富[10]。经过30多年的建设,景区形成了龙象塔、兰园、香花园、千年苏铁园、青秀山友谊长廊、桃花岛、雨林大观、中泰友谊园、壮锦广场等50多个景点。景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娱乐休闲、科研科普为一体,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为“广西十佳景区”之一。
景区科普教育主要由科普教育管理相关人员、软件和科普设施组成,其中设施包括科普展示中心、红豆驿站科普点、种苗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场馆设施以及园区各个景点和主要旅游线路上设置的植物铭牌和科普知识板。
2 科普教育活動组织策划
活动组织策划是科普教育的表现形式,从知识普及和互动体验上,青秀山风景区依托基础条件开展了如下科普教育活动。
2.1 植物认知 依托景区丰富的植物资源特色,在植物认知上开展的科普教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1 景区沿路植物认知。①植物之最;②养生健身;③我国古代四大名木及广西四大硬木。
2.1.2 苏铁园植物认知。①认识苏铁;②苏铁的名字由来;③恐龙已经灭绝了,为什么苏铁还能顽强地活下来;④人类分男女,苏铁分雄雌吗;⑤怎么知道苏铁多少岁;⑥苏铁的用途等。
2.1.3 兰园植物认知。主要介绍常见的跳舞兰、蝴蝶兰、千代兰、万代兰及不同品种石斛兰的生长习性、授粉技巧等知识点。
2.1.4 室内植物认知。展示中心设立3个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沙生植物区、兰花区、热带雨林区),可以了解到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是如何生长并改善环境,空气草的神奇生长过程,兰花区蝴蝶兰、跳舞兰的生长习性,热带雨林区大板根、老茎生花、植物绞杀现象等自然奇观。
2.2 科普讲座 在青秀山游客服务中心、青秀山自然课堂、广西珍贵树种展示园、红豆驿站点、科普展示中心生物多样性展示馆设立电教设备,采用图文并茂的材料开展讲座。同时景区还成立了科普讲师组,讲师组成员进到各中小学校课堂开展植物科普讲座。
2.3 手工活动
景区自然课堂推出植物创意科普手工活动,比如插画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树叶拓印画等手工创意活动。通过精心制作能将这些植物素材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或者是生活中1件实用的物品,能够树立关心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4 观鸟活动
景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总体规划,对动物、珍稀和濒危植物实施保护。2016 年 8 月中下旬,经过对青秀山风景区的鸟类资源进行粗略摸底调查,得出该区鸟类有34 种。其中,猛禽 1 种、涉禽 3 种、陆禽 1 种、鸣禽 29 种。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让游客在大自然中观察自由状态下的鸟儿,激发其对动物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2.5 拓展活动
景区拓展基地分为水上拓展乐园和陆上拓展乐园两部分,水上拓展乐园占地约3 000 km2,代表项目有蜻蜓点水、水上飘、凌波微步等;陆地拓展乐园位于东盟友谊园,拓展项目内设有15组关卡。使游客在体验身体和精神训练的同时,能领略到自然的魅力。
3 科普教育存在问题
3.1 科普配套设施的完整性
景区总面积13.54 km2,科普配套设施只有3 000 m2的科普展示中心、100 m2的红豆驿站、10.8万m2的种苗基地、1 100 m2的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展示中心可容纳约200人、红豆驿站可容纳约50人。目前,风景区与学校合作开展学生科普春、秋游主题活动,如全校师生同时来参加活动,多则上千人,景区室内科普场馆明显不足,影响了大型科普活动的开展。
3.2 科普教育活动的丰富性
2016年,景区开展了49场次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虽然活动项目较多,但丰富度不足。景区开展科普活动主要有三大块内容:科普讲解、手工活动、拓展活动。景区目前开展的科普讲解活动主要包括“兰花璀璨”“城乡手拉手”“植物王国之旅”等以植物识别为主的活动,知识性较强,难以吸引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客。手工活动包括“植物垃圾再利用”“两学一做科普体验”“寻香过端午”“压花初体验”等以植物为材料的工艺品制作,不能吸引一些耐心不足的游客。拓展活动在景区拓展基地开展,以竞技和团队合作为主,适合大人及中学生,知识性较弱。
3.3 科普教育体验的趣味性
景区目前科普内容的趣味性不够,宣教形式有科普讲解、标识牌、宣传板、宣传单、书册、网站、微信号传播等多种形式,对植物介绍常用的宣传格式为“植物名称—学名—所属科属—用途”,但通过询问一些游客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学生、家长可知,大多数人不太关注植物的学名、科属,而对植物特性以及与生活的关联比较感兴趣。另外,在2016年景区开展的49场次科普活动中,手工活动和拓展活动相对于科普讲解更受欢迎。
3.4 科普教育策划的需求性
一个有效的教育项目必须有明确的教育对象[11],在旅游市场营销学中,主要按照人文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地理因素(地区、国家、气候)、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态度)和行为因素(旅游方式、价值取向)4个方面对客源市场进行划分。在2016年景区所开展的49场科教活动的简介中有活动名称、活动内容,并未单独提及活动所针对的游客类型。而游客在景区中具有明显的需求取向,儿童喜欢参加手工活动,成年人倾向欣赏自然美景,爱鸟人士喜欢观鸟活动,但游客的需求未在景区活动策划中有明确划分。
3.5 科普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科普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非专业人员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不能及时向游客传达科普知识,而专业人员参与科普教育可显著提高知识的可授性。目前景区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共有59人,其中农林类专业43人、计算机专业2人、外语专业8人、旅游管理专业6人。其中农林类专业人数占总人数的72.9%,所占比例过大,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数仅占9.4%,同时还缺少教育类专业人员。
4 科普教育的优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景区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景区的吸引力,需要对景区的设备投入、活动的丰富度、活动的趣味性、游客需求以及管理培训等进行改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大设施投入,向健全化发展
针对景区配套设施的完整性问题,可结合景区现有的科普展示中心,扩大景区内科普场馆的场地建设,保证有足够的面积容纳接受科普教育的游客。同时要重视普及公众所关注和疑惑的,例如植物与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生态文明等社会热点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科普场馆的建设内容与社会热点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已建成的兰园、热带雨林区以及沙生植物区等现有科普点,健全科普场馆以及设备投入,设置小型科普屋,为游客介绍专类园的植物知识、文化等,使游客在参观园地时产生的一些疑问能在科普点得到解答。
4.2 扩展活动空间,向一体化发展
室内科教活动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室外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景区的科教活动应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科普教育活动一体化。比如手工活动,除了在室内进行树叶拼贴画及书签制作外,还可制作植物铭牌以及园内标语牌等,并将其挂在室外展出。通过室内外科教活动结合,将景区科普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4.3 增多科普活动,向丰富化发展 景区科教活动项目丰富度不足,建议在保证科教活动数量的同时将活动项目多样化,可以通过编排科普剧介绍科学知识。比如四川科技馆的科普剧《太阳、地球、月亮》,就是通过演员精彩的舞蹈、浅显的台词,让观众了解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增加体验类活动,开展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科普活动,体验的职业包括消防员、环卫工、导游、地质学家等,让游客借助真实的场景道具,扮演不同的职业,体验职业所需的科学素养。
4.4 提升科普乐趣,向趣味化发展
景区中的大多数游客是以娱乐性的心态参与活动,景区活动应以趣味或者是创新的教育方式吸引游客参与,趣味科普能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让科普走得更远,走到人心深处去。比如2011年,富士山旅游景区开展相应的活动,任何游客在景区网站上完成景区设置的问题,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可免费游玩富士山,这为游客建立了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景区也可效仿这样的方式,创新科教活动,最大限度地从游客的心理出发吸引其参与景区的科教活动。
4.5 迎合目标需求,向专门化发展
不同年龄结构的游客对科教活动的需求不同,6岁前儿童,逻辑性差,因此要多创造逻辑训练的活动;6~12岁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重,在活动中要引导儿童、激发儿童的兴趣;13~18岁的青少年内心敏感,他们想打破传统的教育,在活动中要以自助式教育为主,让青少年从自我倾向中寻找学习的倾向[12];成年人压力大,开展的活动以芳香植物的识别以及植物精油萃取为主[13];老年人主要对养生有兴趣,活动就可围绕有益身心健康的植物知识普及以及植物种植技术展开,组建老年植物爱好俱乐部和园艺植物栽培俱乐部[14];对于亲子家庭,在景区中主要是增进其家庭情感,可结合特殊节假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4.6 深化服务水平,向知识化发展
在景区科教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导游人员是游客接受科教知识的媒介,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科普知识[15]。首先,增加专业的导游人员,可以联合地方一些学校的导游专业针对性地培养具有科普素质的专业导游;其次,加强针对科普教育者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对景区内所涉及的科教内容熟练地讲解,对各种科普设备熟练地运用;最后,对导游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解说态度、解说内容、解说方式、
回答游客提问等[16],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导游服务进行调整,促进景区科普服务体系的规范化。
5 结语
李象益教授提出一种更能充分体现科学教育思路的形式:“情境教育+过程教育+体验教育”[17],风景区科普教育通过游客的印象、感受和实践,使科学知识走向大众化成为可能,既可以搞好科學普及获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对景区科普教育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配套设施完整性、活动丰富度、内容趣味性、游客需求性、教育工作专业性指出青秀山风景区在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青秀山风景区科普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媒体时代,未来风景区开展科普活动可以借助于互联网,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多种手段了解游客的需求,加强和游客的交流,更好地宣传推介景区的科普教育,提高景区的社会价值,增加景区的社会属性。
参考文献
[1]
尚晓丽.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J].企业导报,2016(14):126.
[2] 刘晓静,梁留科.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3(3):49-55.
[3] 段其武.科普与旅游结合,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工作[J].环境教育,2008(5):48-49.
[4] 杨铭铎,陈可,吕强,等.基于科普与旅游相结合的科普产业发展的初步思考[C]//第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2012亚太地区科技传播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15-21.
[5] 汤书昆.关于我国科普时代与科学文化时代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7,12(6):10-15.
[6] 陆少峰,曾志康,孔令孜,等.南宁市科普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2):2113-2118.
[7] 陆祖双,黄小江,余炳宁,等.发挥植物科普园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植物科普园科普教育建设实践与探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5):78-80.
[8] 马仲辉,邹承武,张平刚,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5,30(6):68-69.
[9] 陈峙睿.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0] 李济东,庞洁,和太平,等.南宁市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22-10425.
[11] 友香.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普工作及其发展建议:以九寨沟为例[J].科协论坛,2013(6):190-192.
[12] 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3] 何祖霞.上海辰山植物园互动体验科普活动的探索[C]//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第十八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7.
[14] 高付元.如何发挥中国风景园林的科普教育功能[C]//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北京: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0:4.
[15] 尚晓丽.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J].企业导报,2016(14):121-122.
[16] 郝丽利.水利风景区的科普教育功能研究:以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7] 陈可,杨铭铎.基于科普产业业态创新的旅游科普发展趋势展望[C]//2012年科普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普研究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