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市场的可能性论证
2018-05-14张海岗
张海岗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爱·书云”公益平台的建设,论证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市场的可能性,通过书籍的捐赠、拍卖、租借、志愿者招募、公益基金的发放和教科书的循环利用,让人民群众获得最佳的公益活动体验。
[关键词]大学生;二手书籍市场;公益创业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利用情况研究
(1)研究背景。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为447.3万人,201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为699.833万人,九年之间招生人数增长了56.46%,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便越来越高。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教材使用量也随之增加。教材问题与资源和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在教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一吨文化用纸要消耗生长20~40年的树木20多棵,用水100噸、用电600度、用煤1.2吨、用化工原料300公斤、同时产生污水300吨。由此可见,对教材进行回收利用是不仅能够减少森林资源、物质和财力浪费,也是保护环境、节约森林资源的直接手段。
随着近年来公益事业越发受到重视和各种公益组织不断涌现,“公益创业”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在保证组织不偏离公益性的同时,借助一些商业手段来实现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让组织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从事公益服务。
(2)研究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利用情况的目的及意义。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市场的可能性论证结果将会将二手市场和公益创业做成整体。从而实现创业生态圈的良好发展,同时将公益事业借助创业资本发展的力量快速状态与普及。最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在大学生创业方面,也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方向,从而将创业升华到精神层面,实现大学生在创业上的自我价值。
(3)我国高校二手书回收情况研究概况及发展现状。我国现阶段关于高校二手书回收利用的研究,主要关注二手书市场现状、回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回收的障碍等方面。胡伟立等(2012)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大学生离校后对二手书的处理方法多为留、卖、送、丢四种,真正可以循环使用的少之又少;陈翠英(2010)提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教材多为教务处在开学统一购买,学生入学阶段接触不到二手书籍;胡索妮(2010)也提到现在学生对于二手书如何循环使用不了解,且对于二手书籍要求较高。魏俊婕(2011)认为高校教材使用版本相对稳定,图书的可回收利用率高;徐若之(2010)认为高校学生数量相对稳定,存在巨大的回收再利用市场;学校图书馆场地充足,人流量大,可以保证循环过程的畅通。在郜健杉等(2014)的调查中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在网上实现图书的循环利用。
(4)我国公益创业发展现状。在公益创业方面,2006年湖南大学率先创建中国第一个以“公益创业”命名的社团--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2009年前后,伴随首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论坛、团中央“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清华大学公益创业实践赛”等系列活动比赛在国内的开展,公益创业在中国开始逐步发展。与之相关的“社会创新”“影响力投资”“公益创投”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一个以"公益创业"为核心,为实践孵化、教育培训、传播推广、投资等为配套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2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公益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本次参与大创项目调查的同学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调研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的态度、参与情况、对现阶段中国公益的现状的熟悉情况和对社会公益的看法等来进行分析:
(1)从统计来看,大学生对中国公益的认同度不高,80%认为公益做得一般。这和社会对此的关注程度和宣传程度有关。
(2)100%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必要的。由此可知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挺高。
(3)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74%认为做公益事业是一件有益的事,在他们的印象里,虽然遭遇过类似的事,但在做这件事时,我们得到别人的赞同是更有意义的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认同和支持,从74%的一个缩影中我们看到,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公益的。
(4)此外,有6%的人认为社会中完全没有人为我们提供参加公益的平台,90%同学认为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参加公益劳动的平台但是很少。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我们政府对提供公益平台的事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社会的和谐还是需要爱心的,但爱心的付出需要一定的平台。而能很好提供这平台的是社会。
3 我国高校二手书籍现状的分析
(1)常用购书渠道及影响因素。目前大学生购书途径的选择中,网络购买占82.55%,书店购买占53.13%,通过学校销售占32.73%,通过二手市场占26.06%,其他途径购书仅占1.65%。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购书途径的选择中,网络购买是最主要的途径。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已有学校统一订购占近四成,而认为买新书更方便的占三成以上,已成为同学们选择新书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同时新书流通渠道的畅通与旧书流通渠道的闭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使大学生的旧书使用难以真正实现。
(2)大学生使用图书类别。了解目前大学生上课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二手书现在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是否具有相关市场。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上课有64%的同学使用配套教科书,15%的同学使用复印的教科书,12%的人使用打印的课件,使用旧书的同学仅占不足10%。该数据能说明目前大部分同学仍使用新书,极少部分大学生使用二手书,这一结论与大学生购书途径的选择相一致,且说明二手书利用率很低。
(3)二手書普及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借过或买过二手书的学生近乎是没有借过或买过二手书学生人数的两倍,可见目前学生都普遍使用过二手书,二手书的需求较大。此外,对大学生是否借过或买过二手书与学校类别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985高校的学生借过或买过二手书的人数多于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这一结果与985学校的二手书市场规模较大较完善相对应,也就是说,如果高校内的二手书市场规范而完善,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那么二手书市场是能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发展前景可以被看好。
关于同学们熟悉的二手书交易媒介中,跳蚤市场排第一,占34%;二手书回收组织和社团和二手书店并列第二,占22%。有12%的学生选择网上论坛和社交工具。从各种方式的分布可以了解到,通过跳蚤市场销售二手书是目前最为大学生熟知的一种渠道,但是跳蚤市场是不定期的,很难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大学生购买二手书情况分析
(1)影响因素。将可能影响二手书买卖的因素按照完全不重要到相当重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5,越重要分值越高,最后将每个因素的赋值取其平均值。结果显示,影响购买的因素中,按其影响重要程度排序如下:卫生问题、版本、方便程度、个人喜好、新旧、价格、环保。书的卫生状况监控与保障是最困难的部分,且往往被忽略,可见如果大规模推广二手书使用,卫生保障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版本问题一直是影响二手书传递的重要因素,很多通识教育教材如政治教育和大学英语等书每三到四年就会更新一个版本,导致本届毕业生的书与本届入学的大一学生教材版本已经不同,无法有效对接。
(2)大学生对二手书购买意愿分析。1.购书类别。我们进一步研究大学生通过二手渠道获得的图书类型发现,教材与教辅类图书是大学生在二手书市场上的主要需求,而课外书和杂志在大学生对于二手书的需求中则不占主要地位。因此未来二手书市场发展的重点可以主要放在教材教辅等学习用书上。2.购书意愿。关于大学生对高校二手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有75.8%的学生认为高校二手书市场规模扩大,更有竞争力。从概率分布情况可知,二手书市场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二手书市场的建立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对于资源的节约利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二手书市场建立起来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3)公益创业的可行性。“爱·书云”公益平台,将人们多余的书籍进行再次的利用,通过书籍的捐赠,拍卖,租借,志愿者招募,基金的发放,教科书的循环利用来惠济想要做公益的人和需要受到帮助的人,让人民群众获得最佳的公益活动体验,让公益事业接地气,以此来更好更快地促进公益事业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前爱书云项目正常运行,由此可以论证公益创业的可行性。目前公益创业已经此起彼伏,比如甘霖计划、清源团队、绿光农产品等等。但是,公益创业在大学生市场中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大学生市场的公益创业则将会是一个新的风口,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习惯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二手市场也将会是具有巨大潜力发创业方向。
大学生公益二手书籍市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以及创业风口。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市场中,将重点放在公益事业做企业文化基石,通过二手市场拓展业务,将二手书籍做成创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上将二手市场的其他模块作为增项内容。同时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风向,抓住自媒体时代的黄金期,将短视频,付费知识运用到公益二手书籍创业市场中,将会造就公益创业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陈翠英.倡导低炭生活从教材循环利用做起[J].科技信息,2010(23).
[2] 郜健杉,杨雪梅,宋骄阳.浅谈哈尔滨高校二手书市场发展前景[J].新经济,2014(08).
[3] 胡索妮.大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6).
[4] 胡伟立,汪双喜,郭雯雯.当代大学生废旧书本回收与利用情况的调查[J].江南论坛,2012(01).
[5] 魏俊婕.高校图书馆推行二手书刊循环使用模式的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1(13).
[6] 徐若之.建立区域高校二手书市场的构想[J].中国统计,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