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农村品牌”经营模式的战略构想
2018-05-14沈寅菊
沈寅菊
[摘要]当前,互联网拓宽了农村品牌生产范围,壮大了经营规模,增加了品牌农产品销售面。但有的地方存在不重视利用互联网的现象,有的经营者不懂如何使用互联网,部分使用互联网者平台又做得不精。“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需政策引领、资金投入、典型带动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品牌;经营模式;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互联网,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做强做精农村品牌,是当前振兴乡村的关键措施之一。
笔者曾长期在海门金融系统从事金融支农服务,对各地农村尤其是南通地区“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模式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本文以海门为例,通过分析现状和存在不足,对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品牌,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以飨读者。
1 “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现状
笔者所说的“农村品牌”,指的就是镇、村农户借助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契机,有目标、有组织地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品牌产品或称“名品”,并在国内外市场打开了销路,占有了一定的销售份额。当前,各地农村已开始重视利用互联网来推进农村品牌“网销”。海门就是“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很有特色的县级市,所辖镇、村紧紧依托互联网来推进农村品牌发展。该市现有3个品牌镇,30多个品牌村,农村品牌镇、村实现经济总收入数百亿元。
1.1 “互联网+农村品牌”拓宽了生产范围
如原来一村人从事农村品牌建设,借助互联网后,现在几村人、一镇人甚至几镇人从事农村品牌建设。海门市三厂街道耀忠村、广南村为时令蔬菜品牌村,常乐镇麒麟为红木加工品牌基地,后来通过互联网把几个村和基地的农村品牌产品种植、加工范围扩大到海门东北部地区。也有的村原来只有一个品牌,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推动,变成了一村多个品牌。如海门市有个村原来是草莓种植村,后来又种上油桃,做了红木工艺,红木制品销路大增,尤其是工艺品在香港、澳门等地被当作高档收藏品。草莓、油桃实行无公害种植,成为上海市场的抢手货。一个品牌变成多个品牌,附近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1.2 “互联网+农村品牌”壮大了经营规模
由于互联网的加入,各地农村品牌经营规模变大了,单体变强了。海门市有数十个品牌村实现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20来个村拥有南通市级以上品牌商标。这些品牌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跟互联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村品牌因此形成较大的品牌效应。如由海门工业园区内几个家纺品牌村带动起来的闻名中外的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近年来,从事家纺的范围已经由几个村扩展到几个镇,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南通地区。笔者是叠石桥人。过去一些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每天拥有数十万南来北往的客户,最近市场除了旺季以外,平时的客户似有减少的迹象,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众多经营者借助了网络平台,在进行家纺材料购置、品牌设计、加工户头材料分发和家纺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故而直接来市场采购的人少了。但市场获得的国内外著名品牌却不断增多,销售额也在年年攀升,现已从数百亿元向千亿元进军。
1.3 “互联网+农村品牌”延伸了銷售链条
过去,农村品牌的产品销路比较狭窄和单一,尤其是农副产品,由于信息不通,加之不易保鲜等原因,销售很难出县市,更别说出省、出国了。现在,农村品牌产品可以借助互联网,打开销售渠道,无限制的延伸了销售终端。海门市中宝食品有限公司带动1200多个农户种植蔬菜瓜果,借助电商搞经营,把蔬菜、水果销往国内外,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2360元。海门市德胜李彬村贝母合作社为贝母药材种植农户提供电商一条龙服务,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贝母,并把它销往省内外。德胜一些村的苗木种植也形成品牌,苗木靠网络也远销出去。海门市余东镇土地堂村早些时候,家庭分散打造“小五金”。后来,该村农户在村党支部书记王耀组织下,学习网销,结果“小五金”被销售到香港、澳门,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再后来,由于互联网的推动,土地堂村能人张卫宏带着一批生产经营者,赴西安古城包揽了6条五金批发街,并设立了“创客服务站”,五金品牌的名声通过网络传输出去,生意越做越红火。
2 “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各地“互联网+农村品牌”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就江苏而言,南通及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品牌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品牌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就相对滞后。
首先,一些地区不太重视通过互联网推介农村品牌。一些村干部或经营户对互联网产品宣传、推介,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依托互联网提升农村品牌档次、扩大信息互通和增强产品覆盖面的良机被遇白白丢失。由于缺乏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市场信息引导,农户们已经种植的大量蔬菜、药材,或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滞销的频率大幅增加。没有稳定的信息渠道,产品价格随波逐流,村民积极性大受挫折。还有些地方信息不够灵通,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对现代化的营销手段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
其次,一些基层干部不太懂互联网经营农村品牌。一些地方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不太熟悉互联网。尤其是年纪大点的村干部,不太会上网,更别提在网上搞经营了。不少村民自身不大会上网,也缺乏电脑等现代化网络工具,即使能种植出优质的农产品,也无法实现网络销售。不少农村网络还不通,农村上网困难。一句话,比较偏僻或落后地区,网络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互联网经营,村干部也就没办法引导品牌村、合作社及农场的村民学习互联网,村民们就无从知道种植、生产方面的信息传递和远程网销知识,无法学习网上产品图片展示、费用结算、网购服务等一系列技术,使得生产信息、产品网销都得依靠他人,延缓了生产、经营速度。
再次,一些地方在网络上滥建不规范的农村品牌销售平台。一些从事品牌农业的村民,有的连包括电脑在内的网络工具也没有;有网络工具的,又不知道怎么利用好,整个销售平台建设比较粗糙,缺少技术含量,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笔者曾在海门叠石桥碰到一名牌家纺网销者,她很会上网。但对于网上如何高质量搭建家纺销售平台,显得力不从心,一整套网销技术还在靠朋友帮忙摸索。那些床上用品的上网照,是请极不专业者拍摄的,宣传效果自然比较差。对产品如何汇款、如何退货等网上经营手段的设计,感觉十分茫然。互联网平台使用不好,会直接影响网销,进而影响到农村品牌的快速发展、壮大。